镌刻时光的纪念章

徐公之泉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春韶华。读书时就喜欢集币,只可惜囊中羞涩。我刚工作那年又喜欢上了纪念章,于是省下零用钱断断续续买了些生肖纪念章。一晃40多年过去了,我也退休有时间整理那些凌乱不整的纪念章了。</p> <p class="ql-block">翻开旧盒,十二枚金灿灿的章静静躺着,年份从1981到1992,一枚不落。它们被妥帖地封在透明盒中,像被时光轻轻包扎过的记忆。正面是简单的年份与汉字,背面却藏着一个热闹的生肖世界——鸡鸣晨光,狗守家园,猪卧丰年,牛耕春野……每一枚都像一封来自旧日的信,写着我那时省下早餐钱也要买下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1981—1992第一轮</p> <p class="ql-block">这一整理让我耳目一新,发现我买的全是上海造币厂生产的早期作品。原来我总觉得集章不如集币,只是在玩币中顺带着收几个。可是生肖纪念章一套是十二枚,好歹有了早期的龙头品种,再加上近期收藏市场不景气,正是补齐的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细看这些章,设计朴素却耐看。有的顶着孔雀羽翎,有的浮着祥云纹路,中间几枚刻着“福”“禄”“寿”“喜”,像是把人间最朴素的愿望都藏进了方寸之间。金色与深色背景相衬,不张扬,却自有分量。它们不像商品,倒像是那个年代手艺人默默雕琢的心意,一锤一凿,都带着温度。</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第一轮背面</p> <p class="ql-block">世面上的纪念章让人眼花缭乱,而我只喜爱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发行的精制生肖纪念章。在收藏过程中,我发现两个厂发行的系列生肖纪念章,各有特色,而气韵像似。两个厂都是从1981年开始发行精制小铜章(33mm)。</p> <p class="ql-block">我手中的这套背面图案各有讲究。鸡昂首,狗回首,猪憨态可掬,牛角冲天。背景里有时是星座,有时是云纹花枝,仿佛每个生肖都不只是动物,而是天地间的一个符号,一段节气的化身。它们让我想起小时候翻老黄历的日子,那时还不懂收藏,只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如今再看,竟觉得它们早就在冥冥中,陪我走过了半生。</p> <p class="ql-block">沈阳造币厂1981—1992年第一轮</p> <p class="ql-block">在收集完上海造币厂第一轮精制纪念章后,我又收集了沈阳造币厂发行的第一轮精制纪念章。两套章放在一起鉴赏,是平分秋色、难分仲伯,而看到的是40多年来的时光倒流和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沈币的风格更显浑厚,龙腾云起,凤舞九天,福字如碑刻般稳重。它们摆在木纹桌面上,金光沉稳,不像炫耀,倒像在低语。与上币的清秀相比,沈币更像北方的冬天,厚重、踏实。两套章并列,像是一南一北两位老友,说着不同的方言,却讲着同样的故事——关于时间,关于坚守,关于一代人对美好的朴素追求。</p> <p class="ql-block">沈阳造币厂第二轮背面</p> <p class="ql-block">第一轮收集完了,再收集第二轮。目前,我第二轮收集了上海造币厂发行的7枚,沈阳造币厂发行的3枚。但已经掌握了这轮章的信息,为了便于收集专门下载了相关图片。</p> <p class="ql-block">新一辈的章设计更趋统一,生肖形象更生动,猫儿蜷身,鼠眼灵动,龙鳞分明。它们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金光,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老物件,虽新制,却有旧味。我常想,这些章的设计师,是不是也像我一样,一边回忆童年,一边把记忆刻进铜胚?否则,为何每一笔都如此熟悉,像儿时母亲讲过的那些年节故事?</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1993—2004年第二轮</p> <p class="ql-block">从风格上看上海造币厂发行的第二轮延续了第一轮龙年章的特点,背面启用书法字符,整套章比较素净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一轮的章,少了繁复的图案,多了几行墨意。鸡、牛、兔、龙,生肖名以历代名家书法呈现,笔锋或遒劲,或飘逸,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人雅集。我虽不懂书法,却能感受到那种气韵——那是文化在铜上的呼吸。它们静静排列,像一本立体的《千字文》,教我在晚年重新识字,识的是时光的字,是记忆的笔。</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第二轮背面</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发行的第二轮背面字符都是历代名人的书法,续写了第一轮开始正面采用名人书画,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我常在午后取出这些章,一盏茶,一缕光,慢慢看那些字。有时是颜体的稳重,有时是米芾的洒脱。它们不说话,却让我想起年轻时抄诗抄帖的夜晚。那时为了一张拓片能走几条街,如今不必奔波,它们已静静归位。原来收藏不是为了升值,而是为了在某个黄昏,能对着一枚小章,笑着说:“你还在啊。”</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1993—2004生肖纪念章礼品卡</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从1984年起,又开始发行生肖纪念章礼品卡小铜章(30mm),1993年至2004年是完整的一轮。原来我有一些都是朋友同事春节寄送的,这次也圆满的补齐了。</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节寄来的卡片,红底金字,写着“恭贺新禧”,背面夹着一枚小章。起初只当是礼节,随手收着,如今翻出,竟成了最温暖的部分。猴年那张边角微卷,狗年那张还沾着一点旧年糕的痕迹。它们不是最值钱的,却是最动人的——那是人情的温度,是年味的印记,是岁月里最柔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光阴如梭,转眼已步入晚年,年轻时的兴趣,成了退休后的乐趣,也成为晚年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是的,一枚枚纪念章镌刻了韶华如驶的岁月,镌刻了一段段时光倒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合上收藏盒,像合上一本写满故事的日记。它们不声不响,却记得我所有的省吃俭用,记得我每一次的欣喜与遗憾。原来,我不是在收藏章,是在收藏自己。那些年,那些人,那些省下的早餐钱,那些春节的问候卡,都凝在这方寸之间,熠熠生光。</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章,章亦如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