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教研 “艺”起成长 ———— 琼山第二小学美术组第四周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025年9月22日上午,琼山二小美术组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由郑丽珍老师作为主备人,备课课题为新人教版教材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勤劳的蚕宝宝》。</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主备人郑老师首先对《勤劳的蚕宝宝》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郑老师提出,本课不仅是一堂绘画课,更是一堂融合了自然观察、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综合艺术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蚕宝宝可爱扭动的形态、辛勤吐丝的习性,是激发他们创作热情的绝佳载体。</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的教学核心目标:</p><p class="ql-block"> 知识与技能:观察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如椭圆形)来概括表现蚕宝宝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引导、图片观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画出或做出几条动态各异、勤劳可爱的蚕宝宝。</p><p class="ql-block">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蚕宝宝的勤劳与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补充:我们是否可以用‘猜一猜’的游戏方式?比如,描述蚕宝宝的一个特征,让孩子们来猜是什么小动物,增加课堂互动性。</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轮轮的思维碰撞,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结合简短的故事或儿歌,如朗诵一首关于蚕宝宝吐丝造房的童谣,在艺术创作中自然渗透“勤劳付出,才有收获”的品德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一次集体备课,就是一次智慧的汇聚与共享。在郑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全体美术组老师的畅所欲言下,《勤劳的蚕宝宝》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愈发清晰,活动设计也更加贴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当孩子们走进这堂充满巧思的美术课时,他们不仅能画出心中最可爱的蚕宝宝,更能收获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劳动的赞美。让我们共同期待,孩子们的艺术灵感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最终破茧成蝶,绽放出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图文:赵雪如</p><p class="ql-block">初审:陈敏</p><p class="ql-block">复审:林丹</p><p class="ql-block">终审:张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