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晨醒来,打开微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儿子送给我生日快乐的祝福,加上天气放晴,心情格外愉悦。吃过早饭,便想出去走走,于是便奔了离市区不远的土门关。</p><p class="ql-block"> 土门关坐落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地处太行山口,自古为连接晋、陕、冀三省的交通要冲,被誉为“三省通衢第一关”,也是秦始皇统一车轨的古驿道所在,关口驿道地面的石头上至今仍有深深的车辙。七、八年前,为了开发旅游,当地政府和民营企业在古关遗址基础上又打造了土门关驿道小镇,一时迎来不少游客。</p> <p class="ql-block"> 驿道小镇刚开业时曾陪朋友来过一次,而这次土门关之行主要是陪自己玩。由于老伴参加合唱团的活动离不开,我便独自放飞了。到鹿泉交通便利,只在武警医院换乘了一次公交,不到50分钟就到了土门关站。但下车后左右一个人也没有,既看不到关口,也看不到上次驿道小镇的影子。于是便奔路边不远的一个村庄走去,在一位村民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新修的高大的关口。</p> <p class="ql-block"> 关口之下便是东土门关村,这个太行山脚下的村落,南临石太公路307国道和石太铁路,北靠抱犊寨和莲花山。楚汉相争时著名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这一带。“安史之乱”时,时任常山太守的颜杲卿(颜真卿的从兄)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派来镇守土门要塞的将领李钦凑,成功夺回土门。后因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拥兵不救,叛军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最终粮尽矢绝,城破后与其子季明一起被俘,并先后遇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到季明的头骨携归,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祭侄文稿》。在这篇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稿中记录其兄、侄遇害经过时曾两次提到土门。</p> <p class="ql-block"> 古土门关有三座,分别叫东土门西阁、西土门东阁和西土门西阁,门洞内是秦代古驿道。行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清晰可见的深深车辙,是千年历史最直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600多岁的古槐忠实的守候在关口下</p> <p class="ql-block"> 关口外边的墙上复制的“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恬静的东土关村</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书写的对联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p> <p class="ql-block">朴拙厚重的隶书</p> <p class="ql-block">具有启功大师风格的行书</p> <p class="ql-block"> 东土门关村往西有一条河叫太平河,河的对岸是西土门关。在河边,笔者遇到一位西土门关村的老者,据他介绍这里还有两道关口,也保存的比较好。按照他的指引,我看了其中的一座。看来这多走的陌生路没有白走,不然的话,还以为古关口已荡然无存,全是新修的假古董。</p> <p class="ql-block"> 土门关八景诗:“禾黍游游古教场,土门关下道通长。莲峰直上三千尺,独屋云中见佛堂,汗湿衣襟思魏女,魏龙魏化故家乡。苍茫树里藏仙井,又见鱼儿射タ阳”。</p> <p class="ql-block"> 寻访完古关口,顺着村边的指示牌走进了前些年修建的“驿道小镇”。驿道小镇有南区和北区,我向经营水吧的一位小伙子打听,南区和北区都有什么特色时,没想到这哥儿们还卖了一个关子,说:要想知道什么特色,就得亲自走一走。不然,我告诉了你就没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 小镇的北区主要聚集了陕西、山西、河北三地的地道小吃 ,也有一些南方的,但不多。在这里可以品尝到陕西的肉夹馍、秦镇米皮、山西的莜面鱼鱼、河北的缸炉烧饼等,真正做到“一镇吃遍三省风味” 。小镇的南区主要是休闲娱乐和亲子活动,如灯会、打铁花表演 、啤酒节 、古装快闪、绣楼招亲等 。瞭望塔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华灯初上时,游客在这里游览古阁、古街,品尝特色美食,行走于太平河的网红吊桥之上,在历史遗迹与休闲旅行的交融中,感受千年驿道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石头算盘</p> <p class="ql-block">算盘子</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驿道小镇已近中午时分,在打道回府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在路边矗立着“三省通衢,四海同聚”八个大字,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这里作为连接山西、陕西与河北的交通咽喉和商业重镇的历史。而石太铁路和石太公路上一辆辆装满货物的货车及重型卡车则书写着今日的繁忙与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