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第一高山西白山

新昌侠客

<p class="ql-block">那天清晨,我独自驱车前往嵊州西白山。山还在晨雾里沉睡,远远望去,山顶若隐若现,仿佛浮在云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立于峰顶的白色建筑,顶部托着一个巨大的球形结构,像一颗凝望天空的眼睛。几根天线静静伸向蓝天,与山风低语。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座山不只是自然的造物,更像是天地间一处静默的守望者,用它的沉默,回应着人间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西白山,绍兴第一高峰,藏在浙东的群山深处,像一位不善言辞的长者,沉稳而厚重。它没有黄山的奇绝,也不似庐山那般诗意盎然,但它自有其风骨——不张扬,却让人无法忽视。我曾无数次在远处凝望它,每一次都被那种静谧的力量打动。它不高,却有魂。山脊如笔,勾勒出江南山水的轮廓;林木如墨,层层晕染出四季的呼吸。清晨的薄雾像一层轻纱,阳光穿过云隙洒下几道金线,落在山腰,仿佛大自然在悄悄作画。偶尔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又很快被风带走,只留下更深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登上西白山,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海拔1095.7米,不算惊人,可当你站在山顶,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心却莫名地静了。脚下是连绵的会稽山脉,远处村落如棋子般散落,田野、河流、茶园、香榧林,一切都被时间温柔包裹。这里曾是葛玄、葛洪修道采药之地,道风佛影交织千年,鹿苑寺的残垣、小昆村的石板古道,都在无声诉说。而今,人们走在这条古道上,不只是为了登高,更像是在寻找一种久违的慢——慢下来,听风,看云,与自己对话。</p> <p class="ql-block">天空蓝得通透,几朵白云悠然飘过,像被风吹散的棉絮。我坐在山腰的石阶上,眼前一株野草高高挺立,草穗细长,随风轻摇。远处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仿佛没有尽头。这样的开阔,让人心也跟着舒展。我忽然想起那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原来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就在这抬头可见的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径蜿蜒,石阶由不规则的石块铺就,古朴自然。两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右侧的小瀑布从岩间跃下,水花清冽,溅在石头上,发出悦耳的声响。我蹲下身,伸手触了触那清凉的溪水,仿佛也洗去了心头的尘。这样的路,走着不累,反而让人越走越轻。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私语;每一眼,都是风景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有个观景平台,白色栏杆围着一小片空地,角落还搭了个几何形的帐篷,像是为山野增添的一点现代诗意。站在这里远眺,山脉连绵,绿意无边,山脚下村落错落,红瓦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天空湛蓝,云朵缓慢游走,时间仿佛被拉长。我靠在栏杆上,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看着——原来,最美的风景,往往不需要言语。</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藏着一处度假村,红顶塔楼与白色球形帐篷相映成趣,像是从童话里搬出来的房子。建筑依山而建,楼梯与平台层层递进,四周绿意环绕,静谧而安逸。我想象着某个雨后的清晨,坐在露台上喝一杯新采的明前茶,听山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看云雾在山谷间缓缓流动——那该是怎样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继续上行,远远看见一座蓝色的球形建筑立在山坡上,像一颗坠入山林的星球。一位男子正朝它走去,步伐稳健,背影从容。他不像是在赶路,倒像是在赴一场与山的约定。我放慢脚步,没有追上,只是默默看着他融入那片绿意之中。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西白山,而我们跋涉千里,不过是为了在某个转角,遇见那个更安静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小径旁立着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撒野去 Let's Go To The Wild”,字迹俏皮又真诚。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阶上,斑驳陆离,像一条通往秘境的光之引路。我笑了,心想:是啊,何必总是规规矩矩?在这山野之间,就该放下拘束,让脚步随心,让呼吸自由。所谓“撒野”,不是放纵,而是回归——回到最本真的状态,像草木一样生长,像山风一样行走。</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瀑布不大,却格外清灵。水流从岩石上滑落,如丝如缕,阳光洒在水面上,碎成点点金光。石块粗糙,零星长着青苔,几株小植物从缝隙中探出头来,倔强而生机勃勃。我站得近些,水雾扑在脸上,凉意沁人。这一刻,忽然明白为何古人爱听泉——那不只是水声,是山的心跳,是自然最温柔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溪流,几位徒步者正从桥上走过,背包鼓鼓囊囊,脚步却轻快。他们身后是层层梯田与苍翠山林,远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我站在桥头,看他们渐行渐远,忽然觉得,徒步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这一路的相遇——与山,与水,与陌生却亲切的同行者。</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走到一处高点,俯瞰整个山村。房屋错落,红瓦橙顶,在绿意中格外醒目。小路蜿蜒如线,串起每一户人家。远处山脉层叠,云影掠过山坡,光影变幻。光线明亮却不刺眼,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炊烟、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我忽然想,所谓“诗意栖居”,大概就是这样吧——不求繁华,但求心安。</p> <p class="ql-block">快到山顶时,我看见一块巨石,上面刻着金色大字:“西白山主峰 峰高一第兴绍”。石头粗糙,字迹却庄重,像一位老者在诉说这座山的骄傲。我伸手轻抚那凹陷的笔画,指尖传来岁月的温度。原来,有些高度,不只是用海拔丈量的,更是用时间、用文化、用人心去沉淀的。</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上主峰,那座带球形结构的建筑近在眼前。它静静矗立,像一座现代的祭坛,祭奠着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平台开阔,四周群山匍匐,云雾在脚下流动。我靠在栏杆边,望着远方,风很大,吹乱了头发,也吹散了思绪。那一刻,我什么都没想,只是站着,像一棵树,像一块石头,像这座山本身。</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我遇见一位女子站在一块大石上,手持帽子,面向一面飘扬的国旗。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望着远方的山脉与蓝天。我没有打扰,只是悄悄按下快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登这座山,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在天地之间,确认自己的位置——渺小,却坚定;短暂,却热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