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 晋城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辅佐康熙帝半个世纪、《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总面积3.6万平方米,由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组成,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因康熙两次下榻,故名“皇城”。</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 ,是进入相府的第一道门洞,位于外城正门西侧,由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建造。楼内珍藏有康熙皇帝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故称御书楼。 </p> <p class="ql-block">中道庄门楼,穿过御书楼便是中道庄门楼,它是外城的主要门楼。门楼上嵌有“天恩世德”与“中道庄”两块碑刻,上方亭台正中悬挂蓝底金字“相府”匾额,庄重威严,体现了皇城相府的显赫地位和陈氏家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中道庄门楼后面有大小两座石牌坊,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p><p class="ql-block"> 大牌坊,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气势恢宏。牌楼正中上枋镌刻“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牌坊最下面一格,刻有“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记录了陈廷敬的官职。其上方三行分别是封赠给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左右两侧偏门小字部分,记载了陈廷敬同门八兄弟和他三个儿子所任官职,两侧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意为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 </p> <p class="ql-block">小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两柱一楼,结构简单,上面记载着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取得的功名和授予的官职,在康熙年间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是陈氏家庭的荣耀和标志。</p> <p class="ql-block">总宪府,又称大学士第、冢宰第,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府邸。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屡经扩建而成。</p><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为前堂后寝,由三部分组成,前院为迎客厅,中院为起居室和书房,后院又称为康熙行宫,因康熙皇帝曾下榻居住。此外,还包括东书院、西花园、小姐院、管家院等配套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古朴庄严,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既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又融入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大门坐北朝南,正上方悬挂横匾“总宪府”,再上方悬挂塑匾“大学士第”。门柱楹联为“河汾礼乐四季爱民日,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p> <p class="ql-block">仪门两侧的八字影壁。进门迎面是精美的石影壁,雕刻“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总宪府的第二道门——相府门,也叫仪门,面阔三间,中间的门为正门,平时关闭,只有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寻常官吏及普通人等只能从两边的偏门出入。仪门没有建在中轴线上,两侧设有八字影壁,这种设计是陈廷敬为了避嫌,仿照北京故宫的格局建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过仪门后是一个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为点翰堂,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康熙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是翰林院审定文章的地方,也是康熙对陈廷敬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点翰堂后边是中院,由东房、西房和北面的过厅组成,东为起居室,西为书房。</p> <p class="ql-block">后院均建二层楼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之后可通往花园。原为陈廷敬住处,后院正房康熙曾两次下榻,可谓行宫。康熙居住后,陈家人便移居中院。</p> <p class="ql-block">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时的一幅画像,以及两边康熙赐给陈廷敬的诗作,彰显了陈廷敬受到的皇帝礼遇和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后院往西,是小姐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过庭组成。</p> <p class="ql-block">小姐院正房是小姐居住的绣楼。</p> <p class="ql-block">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鬟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南房为过厅,与西花园相通。西花园内有假山、鱼池、回廊、花圃等,充满江南园林气息,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花园内的玄静亭,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有“荣山公府”“御史府”“世德院”等院落,还建有高大的城墙、河山楼及藏兵洞等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可览城内全貌。</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城墙内东南角制高点上的建筑是文昌阁。而皇城相府东南方山上的塔是文昌塔,也被称为文峰塔。</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与文昌塔都与文化昌盛、科举功名相关,前者是内城建筑的一部分,后者位于相府外的山上,是眺望皇城相府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内的中华字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字典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5月25日 。由世德院的3座两层院落组成,分为中国字典发展史展示、字典收藏两大部分,收藏了各种版本的古代字书和近代字、辞典3391种,共计21532册。博物馆以《康熙字典》为核心,系统展示了中国字书文化的发展演变史,陈列物品包括原版字典和后来版本,收藏部分以中国字典词典为主,另设有“异言阁”收藏外国词典 。</p> <p class="ql-block">内城里的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由陈昌言、陈昌期、陈昌齐三兄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建造,楼名取自“河山为囿”之意。该楼高三十余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是陈氏家族非常时期的避难所。</p> <p class="ql-block">麒麟院,是相府内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廷敬祖父陈经济居所,因门边石兽、门前照壁均有麒麟图案而得名 。“嘉祉卿云”匾悬挂于麒麟院,寓意着美好福祉如祥云般环绕。</p> <p class="ql-block">家风传承。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从明孝宗到清乾隆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陈氏家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传承。</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花园,有东花园、西花园和止园。东花园是主人休憩与游玩之所,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繁茂,曲径通幽,尽显江南园林的雅致与北方宅院的恢弘之融合。 西花园,是小姐与女眷休闲之所,与小姐院相通,面积较小,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俱全。止园布局巧妙、景色怡人,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园中主要建筑曲江烟柳亭是康熙来此惊叹于山村僻野的怡人景致,亲笔题写,廊子“一吟翠廊”长达百米,贯穿相府上下。</p> <p class="ql-block">本次山西之旅,因连日降雨而中断,历时17天,途径长治、临汾、运城、晋城4地市,走马观花,粗览美景之万一,饱尝山西之面食,深受山西文化之熏陶。山西人热情淳朴,山西景古迹众多,亲切的黄土,奔腾的黄河,美不胜收。有机会再游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