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凝视着那幅黑白线条勾勒出的侧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一位智者悄然对望。他长发高绾,发簪轻束,胡须垂落如思绪绵延;衣领袖口间流转的纹样,像是记载着古老医道的密语。这不仅仅是一张肖像,更像是一扇门,通向那个草木为药、阴阳调和的远古世界。我在想,若岐伯真有其貌,或许就该是这般沉静而深邃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医祖岐伯”四字静静躺在画像下方,浅色背景如宣纸般素净,将整幅画面托举成一种敬意的仪式。装裱的边框不张扬,却自有分量,仿佛在说:有些名字,不必喧哗便足以震耳欲聋。我常想,我们今天所称的“中医”,其根脉是否就藏在这般朴素的凝视里?那位披着传统服饰、须发皆白的老者,不只是历史人物,更是文化记忆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那个圆形标志沉稳地立在那里,外圈棕字缓缓诉说:“中国宝鸡·岐伯故里中医药数字产业园”。中心的画像依旧是他——长须、发髻、宽袖深衣,眼神似闭非闭,像是正在入定推演一部《黄帝内经》。底部“医祖岐伯”四字稳稳托住整个构图,也托住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气。这设计没有繁复的装饰,却让人一眼便知:这里是源头,是根。</p> <p class="ql-block">白底圆徽中央,他的形象再次浮现,依旧是那身古朴的服饰,依旧是那种不疾不徐的气度。外圈文字庄重排列,诉说着“中国宝鸡·岐伯故里中医药数字产业园”的使命。但最打动我的,是那份简洁中的平衡——传统与现代并未对立,而是像阴阳两仪,彼此流转。这位医道先贤静静坐着,仿佛在说:科技再新,也不能忘了望闻问切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绿色成了主调。外圈是生机盎然的绿,内里仍是那位熟悉的长须老者,背景洁白如初心。两侧植物图案轻轻托起“QIAI”字母,像是把东方智慧种进了国际语境。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一个Logo,而是一种宣言:中医药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它可以在数字时代生根发芽,在绿水青山间开出新的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