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说最忆是童年,可童年的记忆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反而青壮年的生活伴随着一起职业生涯中的创业打拼,反而留下最珍贵的回忆,如今已经退休多年,也离开工作的城市来浦江定居,可是但凡有故人来,还是要聚聚,叙叙旧啦啦呱。</p> <p class="ql-block">昨天是秋分,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浦江岸边的西北院人,迎来一对到访的老朋友,他们即是老同事,更是一双伉俪,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尊敬的长辈。</p><p class="ql-block">共同回首那段如烟的电力建设往事,聊聊故旧好友分散各地的生活状态,当听到有人已经作古,告别世间的烦恼,令人唏嘘;有人仍在与病魔抗争,挺过无数个暗夜,值得尊重;很高兴的是听到大部分人安享晚年,或居家、或在养老机构过着衣食无忧的养老生活,甚感欣慰,感到青春没有虚度,付出值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有浦江岸边的西北院人,那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西部的时代大迁移,一个电力设计单位,迁走了三分之二的技术骨干(将近680人),奔赴大西北,举家搬迁,不留退路。他们有出身八路军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他们有留洋欧美的工学博士,发挥技术权威作用;更多的是解放初期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班一、两年不到,一纸调令,打起背包就出发,洋溢着青春的热血奔赴西部的电力建设,扎根黄土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西迁即将七十年了,即使当年西迁的青年学生也已经是耄耋老人,回忆起青春岁月,仍是无怨无悔,追忆当年的艰苦创业,话里话外充满着骄傲和自豪。又听说目前的企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非凡成就,仍然处于行业的前茅,更是充满无限的欣慰和高度的赞许,也许这就是“西迁精神”能够代代相传的缘故,如今西迁三代已经接过祖父辈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如今国泰民安,国家政策允许他们告老还乡,晚年回沪定居,投靠子女养老,而且上海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帮扶。对于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最佳的职业生涯,最难忘的激情岁月,为祖国电力事业奠基和发展的一代人,心中惦记的仍然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技术进步,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清洁发展机制以及企业的未来。所以来自于古城的每一个消息,仍然会激荡起当年的情感涟漪,引起大伙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退出职场、享受生活、品尝美食、交流别后的生活,虽居住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寓居海外,可一颗对西北院人身份认同的心,矢志不移,因为那是你我生命中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沐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环境下,我们曾经创造了电力建设的辉煌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事年少,不负青春不负卿,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余后的岁月里,唯有秉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静待花开花落,体验岁月静好,珍惜如今的平凡生活。</p> <p class="ql-block">小区散步,偶尔遇到这丛花,打开百度搜索,学名“玫瑰茄”,又名“洛神花”。她的花语代表希望、矜持、宁静、等待和信仰,正好契合今天的场景,正如那个年少的你我,我们满怀着对生活的希望,保留年少的自尊(矜持),在岁月的磨砺中,在看似平静的职场生活中,静待工作学习交友成家结出硕果,皆因我们心中的那份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信仰。</p><p class="ql-block">所以,致敬每一位浦江岸边的西北院人,愿保持童心、岁月静好、慢慢变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