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2024欧洲行)——之三十 一 ,冰岛,间隙泉

清泉明月

<p class="ql-block">离开塞里亚兰瀑布时,已是傍晚5点钟了。有点纠结。</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的返瑞士航班,我们回雷克雅未克后,需要完成下列事项:还掉租的车、入住机场宾馆、整理在冰岛几天中买的各种纪念品、合理打包进托运行李或随身行李、准备退税资料。</p><p class="ql-block">这就意味着,不应该太晚回雷克雅未克。当时的选项是,a——直接从塞里亚兰回雷克雅未克的凯夫拉维克机场(KEF);b——从塞里亚兰绕道去一下盖歇尔间歇泉地区,看间隙泉,然后再从盖歇尔返回KEF。</p> <p class="ql-block">基于理想交通状况(无严重拥堵、无极端天气),Google地图给的标准预估时间是:方案a,从塞里亚兰瀑布到KEF约155公里距离,大约驾车时间2小时 - 2小时15分钟;方案b,从塞里亚兰瀑布到盖歇尔间歇泉地区约 155公里,约 2小时 - 2小时15分钟,加上从盖歇尔间歇泉地区到KEF约 105公里,约 1小时30分钟。方案b共驾驶260公里、耗时至少三个半小时——这是仅指路途时间,如果加上游览时间,选择方案b的话,我们可能要到晚上十点钟左右才能回到KEF。</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在冰岛,天气和季节是影响驾驶时间最关键的因素。</p><p class="ql-block">冰岛天气瞬息万变,强风、暴雨、冰雪都会极大地增加驾驶难度和时间,夏季是旅游旺季,黄金圈主要景点周围的停车场和小路上可能会有交通拥堵,实际所需时间可能更长。</p><p class="ql-block">查冰岛游,所有的旅行策划都不建议将瀑布与间隙泉放在一天内完成。</p> <p class="ql-block">因为塞里亚兰是南岸圈的风景,主要是沿着1号环岛公路向西行驶,然后转入41号公路就直达凯夫拉维克机场,路况很好,耗时适中。</p><p class="ql-block">而盖歇尔间歇泉地区是属于黄金圈(Golden Circle)的景区,黄金圈和南岸是两条最受欢迎但方向不同的旅游线路。</p> <p class="ql-block">虽然黄金圈返回机场的路线同样路况良好(盖歇尔——机场),但从塞里亚兰去间隙泉却需要跨区,需要先从南岸的1号公路向北,转上内陆公路(35号公路),然后再汇入黄金圈的37号公路,到达惠陶河(Hvítá) 谷地中的“豪卡达鲁尔”(Haukadalur) 的地热谷,这条路线会穿越内陆高地边缘,35号公路部分路段是碎石路,路况较差。</p><p class="ql-block">当天,我们是从迪霍拉里海角-雷尼斯黑沙滩-斯科加瀑布-塞里亚兰瀑布一路逛过来的,结束上述游览时,已到傍晚了。</p> <p class="ql-block">要不要选择再加个景点了?</p><p class="ql-block">简单说就是,是选轻松一点直接回KEF呢?还是选离开冰岛前,做一次特种兵强度的旅行,杀去黄金圈?</p> <p class="ql-block">一家四口在车上且行且纠结,讨论了四十分钟——必须做决定了:过会儿要不要从一号公路拐进35号公路?</p><p class="ql-block">俩孩子纠结的原因是,我的体力是否足够;</p><p class="ql-block">孩子爸开车,授权由我代表做决定;</p><p class="ql-block">我纠结原因是,孩子们疲劳+这个间隙泉是否值得我们折腾绕行这一圈?</p><p class="ql-block">“值”。</p><p class="ql-block">“只要你不介意这多出来在路上的奔波,且体力没问题。”</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值?”</p><p class="ql-block">“地球上稀有或者说是罕见,冰岛却有,且是最负盛名的;比极光确定在冰岛盖歇尔地区,去,就确定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在四十分钟的讨论时间里,其实包含了孩子们用半小时,给我做这个“要不要去?”的地方的“为什么值”的科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面是回来后查deepseek得到的,比他们说的更严谨的关于间歇泉知识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间歇泉(Geyser)的准确定义:间隙泉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热泉,其特点是周期性、间歇性地将一柱热水和蒸汽喷射到空中。以下要素缺一不可:(1)必须是一种热泉(Hot Spring),其水源是被地核内部热量(地热能)加热的地下水。这意味着它必须位于地壳构造活动活跃的区域(如火山地区)。(2) 必须具有“间歇性”和“周期性”,喷发不是连续的,而是分为明显的“喷发期”和“休眠期”。这种周期性可以非常规律(如冰岛的斯特罗库尔间歇泉),也可以不太规律。(3)必须具有“喷射”动作,喷发时是猛烈的、喷射式的,形成明显的水柱,而非仅仅是溢出、沸腾或冒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间歇泉的喷发是一个完美的物理学和地质学演示。其核心是一个独特的 “地下天然高压锅系统”:(1)特殊管道结构:地下深处有一个空腔(储水库),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与地表相连。(2)地热加热:地下的岩浆房持续加热地下水,水在高压下,温度可以超过100℃而不沸腾(高压下形成过热状态)。(3)触发机制:底部的水最先被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气泡,气泡在狭窄的通道中上升,体积急剧膨胀。(4)Dom效应(穹顶效应):上升的蒸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泡,像穹顶一样鼓出泉眼表面,这是喷发最明确的预告。(5)猛烈喷发:蒸汽气泡的上升就像拔掉了香槟的瓶塞,瞬间降低了整个系统压力,导致过热的水立刻变成蒸汽,产生爆炸性的效果,将水柱猛烈地推向高空。(6)循环重复:喷发后,地下水重新流入空腔,整个过程再次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与普通热泉的区别:普通热泉 (Hot Spring)是持续、平稳地涌出或溢出; 间隙泉 (Geyser) 活动方式则是周期性猛烈喷射,具有稀有性,非常罕见,需要苛刻的地质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全球著名的间隙泉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美国黄石公园、冰岛、俄罗斯堪察加半岛。(1)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拥有地球上最集中、最精彩的间歇泉景观,其地热活动之频繁堪称世界之最。(2)冰岛(Iceland)是“冰与火之国”,地热资源极其丰富, 盖歇尔(The Great Geysir)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文字记录的间歇泉,“间歇泉”(Geyser)这个英文单词即由它而来。斯特罗库尔(Strokkur)是冰岛现在最活跃、最受欢迎的间歇泉,就位于大盖歇尔旁边。它每5-10分钟就喷发一次,水柱通常高达20-40米,非常可靠。(3)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欧亚大陆地热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因其偏远而充满了野性之美,只能乘坐直升机抵达,2007年曾遭受泥石流严重掩埋,但自然力量又使其逐渐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5、中国有间歇泉,但极其罕见。中国大陆已知最大、最活跃的间歇泉是西藏塔各加间歇泉,地处偏远的海拔约5000米的高原地区,交通极其不便,人迹罕至,规模、活跃度、知名度都无法与冰岛或黄石公园这种世界顶级相比,且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地震、温泉水电站开发等),其喷发活动已不如以往活跃和规律。</span></p> <p class="ql-block">稀有-冰岛有,难得一见-确定可见。</p><p class="ql-block">去!</p><p class="ql-block">现在回顾,值不值得这个绕路?</p><p class="ql-block">绝对值得!100%推荐!</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请看这独一无二的地热奇观体验!</p><p class="ql-block">盖歇尔地热区有一个大门(但并不收取门票),大门不起眼,事实上,最早被“抓住”的并不是眼球而是鼻子!扑鼻的硫磺味(臭鸡蛋味)在停车场那边就开始闻到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园区,眼前的土壤因矿物质而呈现出黄、绿、灰等各种颜色,在这个大喷泉区约有50 个间歇泉,到处冒出灼热的泉水,热气弥漫,如烟如雾,整个区域都“仙气”缭绕,遍布着各种沸腾的泥浆池、喷气孔和色彩斑斓的地热泉眼,仿佛置身于外星世界。</p> <p class="ql-block">作为黄金圈的核心景点,园区在游客行走路线、警示标志、标志景观介绍等方面做得挺完善的,另外,还有公益组织保护环境的募捐公告。</p> <p class="ql-block">大门口有警示牌,这个地区的泉眼喷出来的水温高达80-100度!</p> <p class="ql-block">有些看上去你以为人畜无害的小水坑,其实却是暗藏玄机的喷发口,突然喷一下,那糊你一脸的水蒸汽,可是会瞬间就把你的皮肤“焯烫到熟”的,规划路径以外,周围的地面可能很薄,其下就是滚烫的泥浆和热水,便是地上流淌着的黄泥浆小溪,实际上都是地热泉水。</p> <p class="ql-block">穿着出发前儿子给我们买的防滑、防水鞋,在冰岛游中可真是发挥大作用了,冰湖、海滩、兰德曼纳劳卡溪水、瀑布、火山口,全靠它了,在这喷发的泉水边,没它真的是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规规矩矩沿着钢网格边缘的路,走了三四十米远,看到路边泥浆中一个泉眼正咕嘟着,像没关火的灶上煲着的开锅的汤似的,发着噗秃噗秃声。</p> <p class="ql-block">再远一点,石头斜坡上有另外的一串,一会儿是噗秃噗秃声,一会儿又是像高压锅放气的嘶嘶声,听到它发出嘶嘶声音时,可能就会突然喷一下高的,溅起的水花跳出它下面的坑。</p> <p class="ql-block">天渐暗,园区里的游客都顾不上在路边看这些小的,纷纷继续向里面走快快快,Strokkur马上喷了!</p><p class="ql-block">斯特罗库尔(Strokkur)间歇泉是景区的绝对主角。举世闻名的它,对游客的友好度足够高——它几分钟就会喷发一次,非常规律,你来了,就肯定会看得到它的喷发,不会让你白跑、空等。</p><p class="ql-block">它喷发的水柱在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最高可达20-40米,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它的外观并不显眼,像一个扁圆形的泥沼池,喷发口坐落在一个隆起的低矮的小坡上,这种小坡学名“台地”,由硅华(一种地热沉淀矿物)构成,我想硅华大概就是高温水在池边形成的“水垢”吧!池边一圈一圈的印迹。</p><p class="ql-block">池宽处大概有二三十米,窄的方向大概二十米左右,泉眼附近池水是深灰蓝色的,边缘的池水则偏岩石的土黄。</p><p class="ql-block">儿子拉我站在上风一侧的铁索后面等待,多数的游客都站在这一侧,屏住呼吸盯着它。</p><p class="ql-block">池中水缓慢荡漾,我们在等着它突然喷涌而出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等待的过程充满了悬念和惊喜,池中的水波慢慢地从池中心漾起,翻滚着的蓝绿色的热水,慢慢慢慢地推向池边,感觉中心泉眼漾起的那一块水面,开始变得突出了一定的高度,水面像一块绸布从下方“吹”鼓起来了似的,形成一个巨大的、薄薄的“水泡”,“水泡”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似乎是泉眼里在积蓄力量,准备“爆发”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来了来了来了!看着水泡推到池边的一圈一圈的波变密变快,水面翻滚,泉眼处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水穹,感觉它马上就要来了!</p><p class="ql-block">结果,它“噗”,来了个小的,只是一米左右高。</p> <p class="ql-block">周围的游客既兴奋又好像怕惊扰到它似的,压低说话的声音,只有站在我们对岸的一家发出了“嗷”的一嗓子——他们站在下风,被滚烫的水浇了一下,好在是“小的”,威力(水压)不大,0度左右的气温也给沸水降了点温,风吹过去的高度也不高,不然真的有可能烫伤。</p> <p class="ql-block">儿子说,他们上次来的时候,就是被一次喷得高的水柱兜头浇了一下的,好在当时冲锋衣帽子都戴着,赶紧解开脱掉了外衣。</p><p class="ql-block">怪不得这次有经验了,拉我站在下风一侧呢!</p><p class="ql-block">刚才这一下虽说是“小的”,它腾起的时候,泉眼处的水柱向上升腾,水龙搅动着池水,好像把池边的水“吸”到一起才跃出水面,瞬间池水被它快“抽”干了,露出了池底的石壁,看上去喷发口直径大概有一张大圆桌的粗细,喷口边的礁石比池底略凸出,喷出后的池水又“哗”地回落,回复平静。 </p><p class="ql-block">“Strokkur” 在冰岛语中的意思是 “搅乳器” 或 “搅拌桶” ,喷发前水流翻滚,这个名字真挺形象的。</p> <p class="ql-block">再来!再来!“锅炉”里正从周边在抽水、加热呢!</p><p class="ql-block">等待像开盲盒,让人兴奋又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它守信,平均每5-10分钟会喷一次,但究竟是4分30秒时喷出来,还是十二三分钟喷出来,你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除了盯紧泉眼处的“大水泡”慢慢鼓起、越鼓越高,感觉它下一秒就会喷薄而出,实际上你根本没法预估准确的“发射”时刻的,觉得它水泡高了高了!喷发倒计时了!开拍录像!它却在水泡鼓到仿佛要破裂的高度时,又无声无息地塌落了。</p> <p class="ql-block">如此,一会儿搞个小的,一会儿搞个仅荡漾没突破池面的,弄得我不停地在“拍照片”和“拍录像”间切换,它都没给一次像样的、与它盛名相符的喷发。</p> <p class="ql-block">好磨人的耐心啊。</p><p class="ql-block">突然,“嘭”的一声,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足有五六层楼高!</p><p class="ql-block"> 喷发的水柱,裹挟着一股浓烈的硫磺味和巨大的水蒸气云扑面而来,周围游客的一片惊呼和掌声,感觉真的非常奇妙!</p><p class="ql-block">喷发只在一瞬间,持续几秒钟,完全没有准备到,只拍到了它水柱的高度的下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常原始和震撼的感官体验,是不是地球在这里喘了口气,在玩吐泡泡啊!</p> <p class="ql-block">盖歇尔园区里,有50多个泉眼,从斯特罗库尔继续往里走,经过一段绿草如茵的小坡,爬到一个更高的台地,大名鼎鼎的盖歇尔间歇泉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盖歇尔间歇泉规模比斯特罗库尔更大,现在喷发频率极低,间隔数年才喷发一次,但它常常是不喷则已,一喷惊人,水柱高度可达70余米。</p><p class="ql-block">它可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个间歇性喷泉,英语单词“Geyser”由它而来,它的传说挺有趣的:它在冰岛已经活跃了1万多年,记载其喷涌最大高度为170米,从1915年开始进入了休眠状态。到了2000年,一次地震又将它唤醒,但喷发高度和频率有所减弱,然而那突然间的喷发与沸腾水柱火箭发射般一冲云天,很震撼。虽然不怎么喷了,可还是“烟熏火燎”的冒着热气。</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盖歇尔(Geysir)旁边有一个迷人的泉眼,叫Blesi。</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独特、漂亮的地热泉,水中富含硅质(Silica)沉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反射出美丽的蒂芙尼蓝色或湖蓝色,它的蓝色在周围黄白色的地热地貌衬托下格外显眼。</p><p class="ql-block">但Blesi 不是一个间歇泉,只是热泉它不会喷发,只是静静地冒着热气,虽然不喷,80-100度的热气可是照样让池水表面云蒸霞蔚的,仿佛为泉遮盖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散发着宁静而神秘的美。</p> <p class="ql-block">站在Blesi旁边,听到台地下方的人群又发出了“噢——”的欢呼,回头一看,是斯特罗库尔又搞了次大的——就只转头回眸之间,只来得及看见它高高扬起的水雾,没来得及拍。</p><p class="ql-block">斯特罗库尔这个“蓝绿色热水锅”,可真是园区真正的主角,承担着为一波又一波游客表演的重任。</p><p class="ql-block">它是如此受欢迎——几乎不需要等待太久就能目睹奇迹。</p><p class="ql-block">游客们在泉眼四周耐心围观,充满期待地举着相机等待,等那个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泡(穹顶)从这个“小锅”中鼓出、然后轰然爆发,像火箭发射,直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间歇泉值得去吗? 极度值得!</p><p class="ql-block">它是冰岛地热活动的顶级代表,这片神奇活跃的、“沸腾”的大地上,间歇泉在自由地舞蹈,这个充满活力、易于观赏的自然奇迹,像地球呼吸的窗口,每一次喷发都是一次地球的生命律动,一次令人震撼的能量绽放,令人敬畏,体验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而且,它又比去黄石国家公园、勘察加更便利。</p><p class="ql-block">来冰岛,请务必为间隙泉留出时间来这里感受大地脉搏的力量,看地球在这里吐泡泡,它绝不会让您失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