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中秋情

闫国维

<p class="ql-block">难忘儿时中秋情</p><p class="ql-block"> 当中秋节的脚步轻盈而至,记忆的闸门悄然开启,我瞬间沉浸在对儿时中秋的深深怀念里。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食物稀缺的年代,可如今回首,心头却满是温馨与快乐。儿时纯粹的童心乐趣,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永恒地闪耀在我记忆的浩瀚天空。我深知,此生怕是再难寻回那份纯粹到骨子里的滋味了。尤其是奶奶那慈祥的面容,以及她给予我的无尽宠爱,早已如镌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丝线,轻轻缠绕在临近中秋的那段时光。那时候,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家里,都弥漫着忙碌而喜悦的准备氛围。人们既要争分夺秒地收秋,又要紧锣密鼓地筹备过节。生产队里,队长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他忙着派人赶着毛驴去清徐驮葡萄和果子,还得操持杀羊的活计。那时没有汽车,只能依靠人力赶着几头毛驴,从村子南端的狐爷山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步走向大川,再穿过清徐境内的百石沟,抵达盛产葡萄的马峪。买好葡萄和果子后,又沿着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孩子,就像一群充满期待的小喜鹊,总是眼巴巴地望着驮葡萄和果子的人渐渐远去。那目光里,满是对美味的渴望,满心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即将品尝到梦寐以求的葡萄和果子。那时的“果子”,其实就是如今所说的香槟果,味道涩涩的,可在当时,却是难得一尝的美味。如今再让我吃,怕是难以下咽,但那份期待与满足,却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临到过节,羊也杀好了,生产队里便传来嘹亮的吆喝声,呼唤着大家分肉。家家户户都像过节一样,拿着小盆或小篮子,兴高采烈地赶到生产队。其实每个人也就只能分到几两肉,和一两根骨头,一家子加起来总共也分不了三斤肉。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饺子。在那个年代,饺子就像稀世珍宝,一年到头也就只有两顿可以吃,一顿在大年初一,另一顿便在中秋。那饺子的味道,至今想来,仍是世上最香的美味,仿佛能穿透时光,萦绕在鼻尖。</p><p class="ql-block"> 中秋的前一天,我总会被大人派去地里挽萝卜、挽葱、挽毛豆,为的是准备做饺子馅和煮毛豆。我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地完成着任务,心里满是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到了中秋那天早上,喝一碗用基本上没肉的骨头熬的汤做的汤面,汤里也就飘着几滴油花的牺汤(家乡叫骨头汤为牺汤)。那汤虽然清淡,却带着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氛围。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那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无比美好。</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月亮缓缓升起,宛如一盏明灯,温柔地照亮了整个院子。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如梦如幻。我帮妈妈把月饼、毛豆和水果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端到院子中央,再放上一个二踢脚。“砰砰”两声,清脆的响声划破夜空,这就算完成了供奉月亮的仪式。随后,妈妈把供品拿回家,开始给孩子们分发。那时,每个人只能分到半块月饼,还有两个自家烧的小月饼。说是月饼,其实和干饼子相差无几,只是里面包着一点点红糖。除此之外,还能分到一小串葡萄和两个果子。捧着这些宝贝,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捧着整个世界。可又舍不得立刻吃掉,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藏起来,想着慢慢品尝,让这份甜蜜在时光里延续。</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第二天,奶奶总会悄悄地把我叫到一边,像变魔术一样塞给我一个完整的月饼。那是下辈人孝敬她的,可她总是舍不得吃,全都留给了我。她那粗糙却又温暖的手,轻轻地把月饼递到我手里,眼神里满是慈爱和关怀。这份沉甸甸的情义,我永远也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五十年了,可她那慈祥的模样,却时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在梦里,她还是那样和蔼可亲,还是那样疼爱我。每次从梦中醒来,我的脸上总是挂满了泪水,心中满是对她的思念。她就像一座温暖的灯塔,在我人生的海洋中,永远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她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可在我心里,却总觉得比不上儿时中秋的味道。儿时的那份开心与快乐,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每当中秋佳节来临,那份回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沉浸在无尽的温暖与幸福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