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南湖:一场穿越百年的精神朝圣

徐鸣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站在上海兴业路76号那幢朴素的石库门建筑前,一种奇妙的时间错位感涌上心头。青砖黛瓦,乌漆大门,铜环门扣,这座看似寻常的里弄住宅,却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事件的见证者。五次踏足嘉兴南湖的我,对红船的故事早已熟稔于心,而这次初访上海会址,却让我对建党历程有了更为立体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石库门与南湖的红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图景。石库门象征着革命的根基与起点——在这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住宅里,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开始勾勒改变中国命运的蓝图。而南湖红船则代表着革命的航行与延续——当上海会址因密探闯入而无法继续会议时,代表们毅然转战嘉兴,在烟雨南湖的一叶扁舟上,完成了建党的最后议程。从石库门的“立根”到红船的“启航”,中国革命的火种就这样在危难中被保存、传递。</p> <p class="ql-block">  更令我动容的是那些细节中蕴含的革命智慧。代表们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入住博文女校,王会悟女士先行赴嘉兴安排会议场所,这些看似简单的安排,实则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惊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才能。尤其是那位从后门闯入的“陌生男子”,这一意外事件非但没有阻止会议的进行,反而促成了南湖红船这一更具象征意义的会址的诞生。历史往往就在这样的偶然与必然交织中前行,站在今日回望百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深切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传承。石库门里的油灯虽已熄灭,但它点燃的革命火炬却照亮了整个中国;南湖红船虽已停泊岸边,但它开启的航程却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从几十人的小团体到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参观让我更深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仅在于其最终的胜利,更在于其诞生过程中所展现的理想信念、组织智慧和应变能力。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群年轻人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启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壮丽征程。这种精神,穿越百年时空,依然激励着我们前行。</p> <p class="ql-block">  走出会址,回望那扇朴素的石库门,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那是理想叩击现实的声音,是革命火种燃烧的声音,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新生的声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到中南海,这条曲折而光辉的道路,永远值得后人铭记与追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