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1日下午离开成都前往自贡。这座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 ,有着“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美食之府”的美誉。</p><p class="ql-block">自贡因盐设市,其名源于自流井和贡井。这里的井盐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汉章帝时期。燊海井,作为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见证了自贡井盐开采的辉煌历史;盐业历史博物馆,则是我国唯一展示盐业史的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再现了自贡盐业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自贡还被誉为“恐龙之乡”,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收藏和展示了大量侏罗纪恐龙化石。(正在修缮)。</p><p class="ql-block">自贡灯会更是闻名遐迩,享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中华彩灯大世界是观赏自贡彩灯文化的绝佳去处,每逢灯会举办,园内万灯齐亮,色彩斑斓,美轮美奂,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灯会春节前至次年4月)。</p><p class="ql-block">在美食方面,自贡堪称“美食之府”,盐帮菜以“鲜、香、麻、辣”的独特风味闻名全国。冷吃兔肉质紧实,越嚼越香;富顺豆花口感细腻,配上香辣的蘸水,令人回味无穷;桥头三嫩,腰花、肚条、猪肝鲜嫩脆爽,一口下去,满满都是满足 。</p> <p class="ql-block">傍晚在酒店附近走走。</p> <p class="ql-block">彩灯公园,最早灯会在此举办。如今已在彩灯世界举办,灯会只在春节前至次年4、5月举办。每年不同主题。</p><p class="ql-block">自贡灯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是自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历经千年传承,如今已发展为集灯艺、文化、科技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核心观赏地“中华彩灯大世界”,是展现灯会魅力的核心载体,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p><p class="ql-block">灯会以“形、色、光、声、动”为特色,灯组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以《山海经》为灵感的古典神话灯组,也有运用LED、全息投影等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灯光秀。灯组体量宏大,常以百米长卷、数十米高的造型呈现,如“生命之树”“中华第一灯”等经典灯组,视觉冲击力极强。</p><p class="ql-block">作为自贡“春节符号”,每逢元宵、春节等节点,灯会都会成为全国热门文旅项目,不仅是展示中华民俗的窗口,更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p><p class="ql-block">怎么精彩的灯会没能看到还是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彩灯博物馆有些成旧,紧闭大门。</p> <p class="ql-block">恐龙🦕标识代表自贡和恐龙渊源深厚。</p><p class="ql-block">自贡是闻名世界的“恐龙之乡”,其与恐龙的渊源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这里是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群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1972年,自贡大山铺首次发现大规模恐龙化石群,出土了200多具恐龙化石、18个恐龙种类,涵盖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等,形成了完整的恐龙生态系统化石链,被誉为“恐龙公墓”。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侏罗纪恐龙研究的空白,也让自贡成为全球恐龙研究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依托丰富的化石资源,自贡建成了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馆内以遗址现场为核心,直观展示恐龙化石发掘、埋藏场景,游客可近距离观察恐龙骨架化石,感受亿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印记。此外,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以高科技还原恐龙时代,进一步将恐龙文化转化为文旅体验,让自贡与恐龙的深厚渊源从考古研究走向大众认知,成为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恐龙博物馆目前关闭修缮。</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上午游览燊海井。</p><p class="ql-block">燊海井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289号,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超千米深井。</p><p class="ql-block">该井于1823年开凿,1835年凿成,井深1001.42米。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其凿井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燊海井是一眼以产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凿成初期日产气8500立方米,产黑卤14立方米,现烧盐锅8口,日产盐2500公斤。</p><p class="ql-block">燊海井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碓架、井架、大车等保存完好,保留着十九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1988年,燊海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它还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等。如今,燊海井不仅是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体验自贡井盐文化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目前还在生产</p> <p class="ql-block">据出租司机说,自贡盐做菜特别好吃,买几包。</p><p class="ql-block">燊海1835盐是自贡燊海井生产的手工盐,具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 原料优质:其原料取自燊海井千米以下的侏罗纪地质年代的黑卤水,该卤水含有27种微量元素和40余种常量元素,被誉为地球生命之水,为盐的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纯度高:燊海1835盐的氯化钠含量为94%,其他为微量元素,无其他添加成分,盐质纯净。</p><p class="ql-block">• 盐粒独特:盐粒呈雪花状,结晶小,松散不结块,外观洁白,给人一种细腻精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味道醇厚:采用传统手工熬制工艺,保留了盐的天然风味,味道纯正,不苦涩,口感醇厚,是烹饪调味的佳品。</p><p class="ql-block">• 工艺传统:其制盐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提清化净、过滤杂质、定型、下渣盐、铲盐、淋盐、验盐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离开燊海井来到盐业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系统展示井盐发展史的专业博物馆,坐落于自贡市自流井区,依托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西秦会馆”而建,馆舍本身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兼具文化价值与建筑美学。</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核心展区围绕自贡井盐历史展开,通过千余件文物、模型与史料,完整呈现了从东汉到现代的盐业发展脉络。其中,“燊海井”1:12模型还原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构造,清代钻井工具“锉”“筒”等实物,直观展现了中国古代“顿钻”凿井技术的精妙,印证了自贡作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的技术地位。</p><p class="ql-block">馆内还系统介绍了井盐开采、制盐工艺的演变,以及盐业对自贡城市发展、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如盐商文化、盐帮菜的起源等。作为自贡“千年盐都”的文化地标,它不仅是研究中国盐业史的重要基地,也是让大众了解古代科技智慧与地方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自贡恒侯宫,又称“张飞庙”,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谥号“恒侯”)而建的清代会馆建筑,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华路,是自贡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整体布局严谨,由山门、戏楼、大殿、后殿等组成,雕梁画栋间可见三国故事、瑞兽纹样,戏楼木雕尤为精美,兼具建筑美学与民俗价值。</p><p class="ql-block">恒侯宫最初是陕西籍盐商与民众的议事、祭祀场所,见证了自贡盐业鼎盛时期的商帮文化,如今虽不再承担原始功能,但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历史底蕴,仍成为展现自贡清代建筑艺术和盐商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我们路过时没有开放,外观还是很吸引眼球的。</p> <p class="ql-block">到自贡兔肉要品尝一下,蘸水选择不辣,味道可以接受,有点像鸡肉,但比鸡肉滑嫩。</p><p class="ql-block">自贡兔肉是盐帮菜代表之一,以“鲜辣醇厚”闻名。当地擅用兔肉烹饪,经典菜品有冷吃兔、鲜锅兔等。</p><p class="ql-block">冷吃兔选本地鲜兔,经多道香料卤煮后爆炒,肉质紧实耐嚼;鲜锅兔以泡椒、仔姜提味,兔肉滑嫩,汤汁酸辣开胃。自贡兔肉的风味与井盐文化相融,是当地餐桌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成为自贡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下午再次到泸州,此行的最后一站。这个建筑应该是泸州老窖的总部大楼。</p><p class="ql-block">泸州,这座长江与沱江交汇的川南明珠,幅员1.2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0.57万,2024年GDP达2836.5亿元,稳居四川第六。作为1994年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便是“川滇黔渝四省通衢”,宋代即为全国五十大商业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江河塑造了泸州的灵魂。长江穿城133公里,与沱江在馆驿嘴形成“泾渭分明”的交汇奇观,昔日盐码头、铜码头见证了川盐济楚、滇铜入京的繁华。这份水韵孕育了千年酒文化,泸州老窖、郎酒两大名酒飘香至今,“中国酒城”美誉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今日泸州动静相宜。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2024年外贸进出口增长24.1%,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3.3万标箱,成为长江上游重要枢纽。云龙机场与多条高铁线路构建立体交通网,让这座古城通江达海。</p><p class="ql-block">生态与人文在这里交融。黄荆老林以99.14%的森林覆盖率被誉为“北纬28°最后的处女地”,八节洞瀑布群气势磅礴;佛宝古镇、泸县龙脑桥留存着时光印记,太平古镇诉说着四渡赤水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从码头千帆到自贸新篇,从曲酒芬芳到绿水青山,泸州正以“酒城的醇香、江城的灵动、港城的开放”,书写着川南雄州的新时代答卷。</p> <p class="ql-block">夜晚沱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游玩一直没敢吃麻辣味比较重的食物,有点不甘,这家活鱼现杀。选了黄辣丁就是我们所称的汪刺鱼,一斤半11条,味道真的不错,居然都吃完了。店家很贴心送西瓜馒头解辣,值得一品。</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上午到泸州的几个点看看。</p> <p class="ql-block">泸州馆驿嘴是长江与沱江的交汇处。其名称因古时设有驿馆而得,曾是连接小市的重要驿站和码头。</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泸州最繁华的码头口岸,宋代时泸州码头每年征税超10万贯,明代更是商贾云集,官船、商船在此停靠。如今,码头虽已不再,但这里变成了江滩公园,广场形似渡轮,是泸州人休闲观景的好去处。站在馆驿嘴,可纵观两江盛景,西望龙马潭夜景,北览长江,东观茜草风光。</p> <p class="ql-block">酒以城名,城以酒兴</p> <p class="ql-block">江边几十家茶楼一家接着一家,应该是百姓休闲娱乐之处。</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到泸州老窖景区。</p> <p class="ql-block">泸州老窖景区以“活态双国宝”为核心,拥有1573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游客可参观始建于1573年的国宝窖池作坊,欣赏79米长的酒史浮雕图,游览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等。景区还开放了品评68度1573原窖酒等互动项目,设有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让游客深度体验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1573国窖池群现场</p> <p class="ql-block">泸州老窖博物馆位于泸州明清南城墙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73国宝窖池群所在地。它于1996年建成开放,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批酒文化主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占地60000平方米,拥有包括国宝窖池群、酿酒作坊、藏酒洞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各类可移动文物、藏品、展品共1万余件(套)。其商代青铜觚、元青花梅瓶、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等均为特色馆藏。馆内展示分为传统、传续、传世三大部分共九个单元,系统讲述了泸州老窖从先秦到现代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去了泸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泸州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江阳区,由“一核四馆”构成综合性博物馆群落,含中心馆及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等分支,2024年升级改造后焕新开放。</p><p class="ql-block">馆内1.5万余件藏品中,1864件为国家珍贵文物,书画、石刻和酒类文物独具特色。镇馆之宝南宋麒麟温酒器,造型精美,见证泸州千年酒文化。东汉“东海太守良中李少君”画像石棺、永元九年石阙,是泸州“江阳”古名的实物佐证;东汉接吻俑、抚琴俑等生动再现汉代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常设展览丰富,“江风酒韵”展串联城市发展史,“泸城之子”展呈现蒋兆和艺术成就,“泸州宋代石刻展”展示石刻艺术。2025年9月推出“抗战泸州”专题展,展出第二十三兵工厂文物及“还我河山”书法等,彰显红色历史。现代建筑与科技融合,这里是读懂泸州的文化窗口。</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麒麟温酒器:明代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出土于纳溪区上马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青铜温酒器,也是唯一一个可用炭火持续性加热的青铜温酒器。其造型独特,腹腔为炉膛,尾部为炉门,两侧圆鼓盛水温酒,兼具美学与实用性,是古代巴蜀文明的结晶,见证了泸州的酿酒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二</p><p class="ql-block">清百子图浮雕石刻:雕刻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高2.05米,长4.9米的壁龛中分四层上下排列,由17组不同的画面和百余个表情姿态各异的稚童和大人组成。内容包括渔樵耕读、五子登科、舞龙灯、饮酒嬉乐等情景,再现了清代泸州的民风民俗,其中的“饮酒嬉乐图”体现了酒城泸州的民间饮酒习俗,在全国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流民图》是画家蒋兆和于1941-1943年创作的水墨人物长卷,纵2米、横26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抗鼎之作。</p><p class="ql-block">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用写实手法刻画了100多个不同身份、境遇的流民形象,涵盖老人、妇女、儿童、伤员等,人物衣衫褴褛、神情悲戚,如拄拐的老者、抱亡婴的母亲、伤残的士兵,真实再现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p><p class="ql-block">画作打破传统人物画程式,以水墨结合西画光影技法,注重人物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细节刻画,传递出强烈的悲剧力量。1943年首展时引发巨大反响,后因时局动荡曾遭损毁,经修复后留存至今。它不仅是艺术精品,更以“以画为史”的特质,成为记录民族苦难、呼唤和平的重要视觉文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展出的是临摹作品。</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上午原计划去朱德在此战斗过的地方况场旧址陈列馆,结果又在修缮。只能市区逛逛,这个建筑是中国酒城大剧院,原名泸州大剧院。它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蜀泸大道27号,是2009年泸州市政府在西博会上签约的重点项目。</p><p class="ql-block">剧院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设计座位1200个,采用国际标准的旋转升降舞台,可承办芭蕾舞、音乐剧、话剧等中型舞台剧目演出。自2013年开业以来,已举办过众多国内外知名演出,如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等,是泸州市重要的文化艺术场所和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江阳中路报恩塔广场。</p><p class="ql-block">该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它坐西向东,为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有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和底层装饰华丽,有天王、力神等浮雕。其特有景观“白塔朝霞”为“泸州八景”之一。1991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白塔旁小小美术馆,一些艺术生的作品,还是有些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泸州豆花是川南特色美食代表,核心特点是嫩而不散、绵密化渣,入口自带清甜豆香,区别于其他地区豆花的扎实口感。</p><p class="ql-block">它的灵魂在于蘸水,当地讲究“一蘸定味”:以红油、糍粑海椒为底,搭配花椒面、蒜末、榨菜粒、葱花等,辣香醇厚却不烧胃,完美激发豆花本味。食用时多配甑子饭,饭粒分明、热气腾腾,豆花蘸料配米饭是经典吃法。</p><p class="ql-block">许多当地人中餐就是一碗豆花一碗米饭,实惠、健康。蘸水可以自己选择辣度,我们也能接受,最后学着当地人喝豆腐汤水,淡淡的豆香流于齿间。</p> <p class="ql-block">四川行10天结束,从泸州经宁波返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