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貌似可怜的人可怜的故事所打动。然而,当你沉浸在同情心的漩涡中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正逐渐被卷入卖惨的陷阱?</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乞丐成为一种职业,形形色色的乞讨方式让你分辨不清真假;咋骗无处不在,让你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上的不一样;碰瓷堂而皇之,小闹小得,大闹大的,反正光脚不怕穿鞋的。</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我们几个要骑行川藏线,在成都武侯祠前看见几个穿着骑行服的年轻人,称远道而来,骑行318,没钱食宿,请求帮助。我资助了50元。后来发现这种求助的方式很流行,到目前还一成不变,。有人早就质疑,如今通讯极为快捷,打个电话打个视频,不信家里不给路费、饿着你。</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我骑车到民勤游玩,在一中旁马路上遇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跪地求助,纸上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父亲身患绝症无钱看病,母亲无劳动能力,因家庭困难本人辍学,求好人帮助。我非常同情,资助了50元。后来这种穿学生服背书包求助的方式也流行起来,我就在好几个城市遇见过。</p><p class="ql-block"> 我还遇见穿茶褐或青灰色衣袍的僧人上门化缘,吟诵着“阿弥陀佛”把功德簿递到你手里。我曾在许多城市看到各式各样残疾人堵在路口乞讨的,也曾看见马路边重病不起求助的;我在火车站也遇见过拖儿带女妇女诉说钱被偷了,没钱吃饭没钱回家。诸多类似的现象,很多人也许都遇见过,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于心不忍,尽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市里这种传统的乞讨现象少见了,紧随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利用网络电诈、卖惨、推销;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了杠精、喷子、键盘侠、水军、黑客、平台发言人等称谓的人为名利哗众取宠;尤其是碰瓷现象直接触及社会道德底线。</p><p class="ql-block"> 继红十字会、保险公司、基金会、慈善会等救助体系外,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无忧筹等民间慈善、公益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几乎普及全国县市,做大的已在国外上市,刚起步的也千方百计抢占市场。热衷于这种慈善事业,并不是所有创始人、推介人都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这块蛋糕之所以诱人是以人们善良的一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为基础,同时国家给了很好的政策。</p><p class="ql-block"> 社会有诸多慈善机构、平台本来是好事,可以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解困,依法按比例抽取运营管理费也无可非议,但往往人的贪婪吧一个好的项目做烂做臭。</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9.9公益日,我在兰州植物园遛弯,看见几个穿着志愿者服,打着甘肃公益爱心传递旗号,动员群众加群,本着支持公益活动的想法,扫码加群后,接收到一个大病求助信息,平台是长沙快乐慈善促进会,点击操作后,求助信息居然群发给了我的微信好友,半天都退不出删不掉,感觉手机中病毒了,被咋骗了。我第一时间发声明,但有的好友接到我的短信迅速捐款,并把支付账单发给我看,也有得好友打电话或发短信询问,也有悄无声息,后续我道歉解释、删信息、杀毒、清理莫名其妙蹦出的小程序就用了两天时间,非常郁闷。后来我仔细看了求助信息和平台信息,认为也不是虚假的,平台也合法,只是推介人手段不合适。对已经捐助的好友来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无福报,祸事已远!</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无忧筹等平台,大病求助的信息特别多,有求助者自己发的,有网友发的,有平台推介的,据说还有牵线搭桥吃过水面的黄牛策划的。这些我无法辨识真假,本着力所能及、随心随愿的原则给与帮助,不转发不推介自己行善而已,行善无需人见,积德自有天知。</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总能遇到各种求助的或参与许多慈善机构、公益团队募捐的,不管怎样,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骗子无所不能,无孔不入。献爱心不仅量力而行,力所能及,随心随意,更要擦亮你的眼睛,保护好你的善心。</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打扰敬请告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