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行一溱潼古镇

小刚(手机摄影)

<p class="ql-block">漕运盐帮的必经之地——泰州溱潼古镇,宛如一颗镶嵌在水网密布之中的明珠,静静闪耀着千年的光辉。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水乡古镇,地处泰州、盐城、南通三市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古谚有云:“犬吠三县闻,一脚踏三市。”这句生动的俗语不仅道出了溱潼“鸡鸣闻三地”的独特区位,更赋予其作为区域枢纽的历史使命。正因这通达四方的水路优势,溱潼在古代商贸往来中繁盛一时,商贾云集,舟楫如织,素有“小上海”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里河港纵横,碧波环绕,气候温润,孕育出丰饶的物产与悠久的文明。境内曾出土麋鹿化石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见证着远古生命的痕迹与先民的智慧。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此地,被四面环水、烟波缥缈的景致深深吸引,龙心大悦,遂提笔赐名——将原“秦潼”之“秦”注入三点水,化为“溱潼”,寓意水润福地、文脉绵长。这一改名之举,不仅赋予古镇诗意的名字,更将皇家青睐镌刻进它的血脉,使其成为江苏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漫步溱潼,仿佛穿行于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长卷。古镇以水乡风情与民俗底蕴著称,街巷间保存着六万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其中明清遗构逾两万平方米,九十九条古街蜿蜒如诗,七十二眼古井静诉流年,三十六座石桥横跨碧水,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画卷。每一砖一瓦,皆承载着时光的重量;每一条巷陌,都回荡着岁月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据《溱潼镇志》记载,溱潼历史源远流长。汉初属海陵县,南唐升元元年海陵升州为泰州,溱潼遂隶其下。元代设泰州路,始称“镇”。清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建县,溱潼划归东台管辖。民国沿袭旧制,直至1945年民主政权设立溱潼县,短短四年之后,于1949年5月并入泰县,终成今泰州市姜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归属变迁,如水流不息,却始终未曾割断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深处,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静静伫立,青砖黛瓦间流淌着书香世家的传奇。这便是孕育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位院士的故里,被誉为“一门三兄弟,六院士”的人文奇迹。依托4A级溱潼古镇景区,该旧居构建“一核两翼”格局,集院士风采馆、家风家训馆与“小镇客厅”于一体,既是里下河地区传统民居的典范,更是家风传承与科学精神交汇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宅格局恢弘,前后五进穿堂而列,照厅、堂屋、后书房、火巷、密室等结构保存完整,尽显古代匠人精妙的营造智慧。庭院之中,花木扶疏,古树参天,池水清冽,倒映飞檐翘角,宛如画中世界。行走其间,仿佛能听见书声琅琅,看见烛火摇曳下的笔墨耕耘,感受到那份沉静而深远的治学之风。</p> <p class="ql-block">灰塑细腻,砖雕精美,门楣窗棂之上,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远。这些装饰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家族精神的传承。整座民居,是苏中里下河地区传统建筑艺术的活化石,亦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无声讲述着岁月深处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此处还曾是无锡荣氏集团“三新公司”在溱潼的办公旧址,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亦曾下榻于此。这段历史,为这座文人宅第增添了一抹实业报国的近代风云色彩,见证了民族资本在水乡小镇留下的坚实足迹。</p> <p class="ql-block">山茶院中,一株宋代栽植的千年古山茶树傲然挺立,高达十余米,枝繁叶茂,花开万朵,被吉尼斯认证为“人工栽培最长寿茶花树”。每年清明前后,红霞般的茶花缀满枝头,与青砖小院相映成趣,芬芳四溢,游人如织。此景乃“溱潼八景”之一,既是自然奇观,亦是文化象征,承载着古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高二适先生的故居“子规楼”,藏身于古镇幽巷之中,是一座典雅的二层中式小楼,曾为他的书房与居所。他与乾泰昌百货店老板之女结缘后,常居于此,潜心治学,笔耕不辍。楼名取自其诗句“溱潼道上闻子规”,匾额由书法名家郁胜天亲题,墨香犹存,诗意盎然,令人遥想当年文墨飘香、清音绕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是溱潼古镇的标配,但这里的石板却与众不同——行走其上,足音清越,叮咚作响,宛如琴音轻奏。当地人称之为“响砖”,白日可辨来客脚步,夜晚则成防盗警铃,匠心独运,实用与诗意兼备,堪称“溱潼一绝”。每一步踏响,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是水乡智慧在脚下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溱潼旧有“八景”之说,相传出自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之手。他以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反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八处景致为题,赋七绝八首,使景因诗传,诗因景远。虽岁月流转,部分景色已难觅原貌,但千年茶花、古槐修竹、明清街巷依旧风韵犹存,让人在寻幽探胜中,触摸到古镇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溱潼,烟火气依旧浓郁。沿街店铺林立,售卖着地道的水乡风味:鲜美的簖蟹、酥香的黄桥烧饼、弹嫩的鱼圆鱼饼、软糯的米糕、醇香的靖江肉脯、风味独特的臭干子……店主热情招呼,邀你免费品尝, 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口熟悉的味道。这不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生活的温度,是古镇在时代变迁中始终坚守的人间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