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之 拾味神农架

陈启贤

<p class="ql-block">靠近北纬30度的神农架群山连绵,似谱写在鄂西北大地上的雄浑乐章,奏响着自然的磅礴与壮丽。这个初秋,我晃悠于茫茫林区,看云雾翻涌,听溪声入谷,品小镇烟火,虽然没有被特别的景致“震撼”到,但松弛感爆棚。也许旅行有时候用不着赶场子,慢慢拾味挺好。</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的“天生桥”其实不是桥,是一涧溪水击穿崖壁后形成的形似拱桥的石洞,属于大自然雕琢的杰作,水是这里的主角。沿着栈道穿洞而过,谷内满是溪流与林风交织的声响,三石哥哥家的花铺前聚集了不少爱美的女士,但我偏好茅屋间内七块钱一大碗咸甜自主的豆腐花。</p> <p class="ql-block">循着石槽河岸进入官门山,亚热带与寒温带植物在此相拥。博物馆中,流淌着地质纹路与人文故事;乐园里,熊猫憨态、大鲵轻游,漾起温柔。悬崖蜂箱缀在碧色间,暗河溶洞藏着幽秘,龙头寨怪石与蓝天相互映衬,把8公里的峡谷拼凑成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从209国道的一条岔路拐进金猴岭,路边的树上时不时晃着“金丝猴出没区”的牌子。抱着见一见野生金丝猴的期待,沿着瀑布飞溅、草木葱茏的溪谷拾阶而上,在原始森林里遇到400年的巴山冷杉,看见600年的枯树,却始终未见猴群的踪迹,心中不免有了几分遗憾。管理人员抱怨地讲:“就那么几只猴,来了一群又一群人,吓也吓跑了”。</p> <p class="ql-block">神农营位于神农顶西麓的冰川雕琢的U型谷间。秋阳下,高山草甸泛黄的草色与墨绿冷杉相映,仿古草屋群和内部陈列仿制采药工具,复原着神农氏采药的旧事,清风拂过,耳畔仿佛回荡起先民寻找“头顶一颗珠”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登上神农谷观景台时,云雾正好漫过谷口,像素绢铺展似的裹着湿凉扑面而来,混着松针与腐叶的气息,竟比山涧水更清冽。脚下群峰隐在雾里,只露青黑的峰尖,如水墨未干的留白。随即又浓淡隐去,显现深谷的层层叠叠,那一刻倒觉不是在观景,人仿佛跌入了山心,连呼吸都成了谷中云雾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海拔三千多米的神农顶哨卡,浅绿的塔身刺破云层般向上,五星红旗迎风猎猎,那抹红在旷远的蓝天下,比山花更烈。站在哨卡上远望,层层山峦随海拔渐次铺展——脚下是深绿,往上是浅青,再远些,山脊线淡成青灰融进天际的薄雾里。立于这华中之巅,看红旗映叠翠,才懂得什么是“山高人为峰”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板壁岩是天地浓缩亿万年的意趣。入口处的“飞来石”斜倚危立,似从云间坠落却稳驻岁月;“金鸡”昂然展棱为羽,“雏凤”缩颈,苔如绒羽。“神龙锦屏”岩上鳞纹流转,“生命之根”石柱擎天,苍劲撞眼;“美女照镜”弯出窈窕,石面映天光如碎星;“野人望月”惟妙惟肖。这美妙,是神农架藏在石头纹里等待细品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间到达太子垭,据说这里是欣赏日落的最佳位置。登上专门设置的观景台时,栏杆旁已经架着不少“长枪短炮”,拿手机的也里三层外三层。夕阳没有辜负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落山前用金色的光芒穿透云层,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橘红与瑰紫,远处的群山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p> <p class="ql-block">大九湖像是镶嵌在神农架群山间的一块翡翠,九个湖泊串联在一起。这片华中地区最大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湖水呈褐色,但不影响倒映蓝天、白云与周围的青山。湖边生长着大片的水草,白天鹅携家带口从水面上游过,激起一圈圈涟漪。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漫步,空气里满是湖水与水草的清新气息,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沉醉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p> <p class="ql-block">神农坛分天、地二坛,依山而建 。天坛正中耸立着炎帝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是天子祭祀的地方;地坛是民间祭祀的广场,外圆内方。登上地坛时,恰逢举行祭仪,在钟音绕柏鼓声落土中,身穿仿古服装的男女跳起祭祀的舞蹈。</p><p class="ql-block">从地坛到天坛有243级台阶,分为五级,第一级是九,后面都是九的倍数,意为九五之尊。双目微阖的神农氏雕像左下方有株1200年的彬王,灰褐色的树干需六人合抱才能环住,虬结的枝桠向天空舒展,树皮上的裂痕如老者手背的青筋,刻满了十二个世纪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钻过神农架的山、溅过神农架的水、摸过神农架的石、漫过神农架的雾,品尝了木鱼和坪阡小镇的人间烟火,一路走下来,神农架已是刻进心里,成了往后记起便觉清润的念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