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东沙的沙滩上,海风裹挟着咸味拂过脸庞,我站在“东沙冲浪公园”的蓝色波浪标志前,听见远处浪花拍岸的声音,像是一首永不停歇的夏日序曲。冲浪板斜靠在栏边,五颜六色的板身映着天光,仿佛随时会跃入海中,与浪共舞。这一天是八月初一,潮水格外有力,海面泛着细碎的金光,像是被谁撒了一把碎银。</p> <p class="ql-block">沿着沙滩往南走,人群渐渐多了起来。有人撑着伞坐在遮阳椅上,任海风吹乱书页;有人站在木栅栏旁望着海,像是在等一个未至的约定。几块冲浪板整齐地立在围栏后,白的、蓝的、绿的,在阳光下静默如待命的战士。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来,有人弯腰整理装备,身影被拉得很长。这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看见海时的悸动——原来人对自然的向往,从来都不需要理由。</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城市浪人”的冲浪板造型标志,立在入口中央,像一道邀请的门。它不张扬,却让人一眼就记住。背景是连绵的绿丘和晴空,远处几顶白色帐篷若隐若现,像是有人已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准备与海风同眠。我忽然觉得,“城市浪人”这名字起得妙——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旅人,不正是借着海浪的节奏,暂时逃离了格子间与地铁站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绕到海滨另一侧,那个写着“城市浪人”的标志又出现在眼前,只是这次它静静立在阳光里,旁边几块冲浪板靠在木栅栏上,仿佛刚被人用过,还带着海水的湿意。几个身影在远处散步,脚步轻缓,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宁静。山丘依旧苍翠,海面依旧湛蓝,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了,连呼吸都变得缓慢。</p> <p class="ql-block">一对朋友停在岸边,其中一人举起手机,镜头对准翻涌的浪。另一人笑着侧身,任海风吹起发丝。她们没说话,但那种默契像是早已共享过无数个这样的清晨与黄昏。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她们与海浪、山丘一同被框进画面,忽然明白: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人与自然相遇时,那一瞬的心动。</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木质拱门,门上“Corona”字样清晰可见,像是一句低语,提醒我放慢脚步。门后是另一片沙滩,阳光正斜斜地洒下来,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从门下走过,身影被光影勾勒得格外柔和。我站在原地,没急着跟上,只是看着那道门框住的海天一线——它像一道结界,门里是日常,门外是浪、是风、是自由。</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边步道前行,彩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为这夏日奏响的轻快乐章。人们三三两两走着,有的推着婴儿车,有的牵着孩子,笑声被风送得很远。远处山丘静默,海浪不倦,我忽然觉得,所谓度假,并非要走得多远,而是能在某个瞬间,让心真正落下来,落在这一片蓝与绿交织的温柔里。</p> <p class="ql-block">“城市浪人冲浪俱乐部”的招牌在棕榈树间若隐若现,白底黑字,简洁得近乎诗意。它不喧哗,却自有力量,像是在说:这里不欢迎浮躁,只接纳真心爱浪的人。我站在树影下,听见远处有人欢呼——大概是有人成功站上了板,与浪同行了几秒。那几秒,或许就是他们这一季夏天最亮的光。</p> <p class="ql-block">一个戴黑帽的男人站在海边,背影瘦削却坚定。他低头望着一侧,不知是在看浪的走向,还是在等风转向。山丘在他身后铺展,海在他面前翻涌,那一刻,他像一座小小的灯塔,静默地守着自己的节奏。我没有打扰,只是默默记下这个画面——有些孤独,是温柔的,是属于海的。</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沙滩上的人渐渐散去。有人收起遮阳伞,有人牵着孩子往回走。海水依旧轻轻拍岸,像是在低语,又像是在安抚。几个游客还在远处嬉戏,笑声随风飘来。我坐在一块礁石上,看夕阳把山丘染成金绿色,忽然觉得,这一天的海浪,不只是拍在沙滩上,也拍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晚霞渐起时,海面成了橙红色的画布。有人穿着白衣走入浅水,身影被拉得修长;有人坐在红橙色的遮阳伞下,静静看海。远处山峦轮廓柔和,海天相接处,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线,分开了现实与梦境。我站在这里,既在梦里,也在梦外。</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在沙滩上驻足,有人张开双臂,像是要拥抱整片海;有人蹲下身子,专注地拍下浪花的瞬间。海浪不断涌来,激起白沫,像是一次次未完成的告白。他们不说话,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大海的呼唤。这一刻,我忽然想:八月初一的海浪,是不是也带着某种古老的仪式感?像是自然在提醒我们,别忘了敬畏,也别忘了欢笑。</p> <p class="ql-block">我又一次走过那道“Corona”拱门,这次是归途。男子的身影早已不见,只有几把彩色遮阳伞还留在沙滩上,像几朵未谢的花。海风依旧,天空依旧蓝得让人心安。我回头望了一眼,拱门静静立着,仿佛在说:来过就好,海会记得。</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缕阳光落在岩石山丘上,植被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游客们三三两两散步、拍照,笑声零星洒在沙滩上。左侧的山丘绿意浓郁,远处的小岛像一颗浮在海上的翡翠。我站在岸边,看浪一层层退去,又一层层涌来——八月初一的潮,就这样不疾不徐地,把一天的喧嚣与宁静,都卷进了它的节奏里。</p> <p class="ql-block">夜幕将至,几位游客仍流连海边。一位穿黑裙的女子静静站着,另一位花裙女子似乎在轻声说话。孩子在沙滩上奔跑,笑声清脆。远处海面,几艘小船缓缓移动,像剪影,又像诗行。我站在不远处,没有走近,只是看着这幅画面慢慢沉入暮色——它不喧哗,却足够动人。</p> <p class="ql-block">帐篷在沙滩上支起,像一朵小小的花。有人在散步,有人在发呆,山丘在夜色中渐渐模糊轮廓。冲浪板斜靠在棕榈树下,仿佛在等待明天的第一道浪。我深吸一口气,海风里有盐、有梦,还有一点点不舍。</p> <p class="ql-block">远处那座蓝色拱桥静静横跨海面,连接着两座绿意盎然的山丘,像一道通往秘境的引线。遮阳伞下,游客还在闲谈。我忽然想,若有一天能在这里住下,每天听着浪声醒来,该有多好。桥不说话,海也不说话,但它们都懂。</p> <p class="ql-block">回程时,我再次经过“东沙河浪公园”的入口。海浪与冲浪板造型的标志在暮色中依旧醒目,棕榈树影婆娑,石板路泛着微光。我停下脚步,看指示牌上指向的各个方向——冲浪区、露营区、观海台……每一条路,都通向一种不同的夏日。</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什么都没做,又好像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陪东沙的海浪,走过了八月初一的晨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