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团一大纪念馆 •粤(343)

@.........

<p class="ql-block">在2025年9月的18日,去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40号中国人寿大楼办事,顺便来到附近的团一大广场参观游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是拍照打卡之地,</span>主雕塑呈书本造型及四组浮雕,展现青年运动历史。‌‌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毗邻团一大广场的原东园旧址,是团一大纪念馆又参观下。</span></p> <p class="ql-block">团一大广场位于越秀南路与东园横路交叉口,邻近东园革命旧址,是为纪念1922年在此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建,2012年5月8日建成开放,总面积3744平方米,是集历史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和公共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核心景观为红砂岩材质的主雕塑,高9.9米呈书本造型,顶部为团旗,基座刻有入团誓词及四组历史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团一大”纪念广场,最容易吸引游客注意的是坐落在西广场的主雕塑。整座雕塑坐西向东,由独立的两个基座和基座上方承托的一面团旗组成,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这座雕塑是由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创作的,雕塑总高9.9米,为红砂岩材质,采取“书本”的造型是寓意谨记历史,弘扬光荣传统,将“团一大”精神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巨书”上是一面迎风飘扬的团旗,象征着团的旗帜在党的领导下高高飘扬,团的事业蓬勃发展。雕塑主体下方是五层四级的主舞台,该舞台总进深5.4米、每级台阶进深0.54米、总高约0.61米,寓意共青团带领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走近雕塑可发现,六幅画面以浮雕的形式镶嵌在主雕塑的基座上。基座正面,分别刻有团一大旧址介绍和“入团誓词”。 其余四面分别是主题为“青春汇洪流”、“群英聚东园”、“立纲铸伟业”、“先驱连工农”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在团一大广场的侧面,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团一大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位于广场西侧处,是为纪念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建,于2022年5月12日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正式开放,现隶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馆是展示共青团创建历史的核心场馆,通过丰富的展陈和互动技术,生动再现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历程,现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观设计通过提取、意向化复现东园门楼形象,融入东园记忆,唤醒历史文脉。展馆现设有一楼基本陈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陈列"以及负一楼专题展"党旗下的青春﹣﹣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  一楼基本陈列展览平面导览</p> <p class="ql-block"> 负一楼专题展览平面导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主题,展示了党亲手缔造共青团、指导共青团创建的历程,是重要的青少年红色教育阵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陈列</p><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位于纪念馆一楼,包括"历史召唤﹣﹣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潮起东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青运新篇﹣﹣青年团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牢记使命﹣﹣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四个部分,综合运用雕塑、图片、文物、全息影像技术、音视频资料等多种展示方式再现共青团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未来属于青年,</p><p class="ql-block"> 希望寄予青年。</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中国青年的觉醒和奋起是与中国近代爱国民主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浪潮,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人民大众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伟大觉醒。特别是青年中的一批先进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1920年8月起,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和青年共产国际指导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相继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1922年5月5日到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p><p class="ql-block">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中国社会伟大变革而采取的重大行动,表明党充分认识到青年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那以后,青年团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与党同心、为党育人、跟党奋斗,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 历史召唤</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党的领导下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 五四运动与中国</p><p class="ql-block"> 青年的觉醒</p><p class="ql-block">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青年的觉醒。全国各地青年纷纷撰写文章、创办刊物或成立社团,以介绍、传播和研究国外的各种新思潮。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被马克思主义吸引,进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p> <p class="ql-block">  团一大召开前各地青年团组织情况</p><p class="ql-block">到1922年5月,全国已经建立团组织的地方有18处: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南京、天津、保定、太原、唐山、塘沽、安庆、杭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庆,团员约5000人,其中大多数为工人,次为学生。</p> <p class="ql-block">  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恢复和建立</p> <p class="ql-block">1921年12月,受党组织委派,罗汉、陈公培等人先后到海南岛,与徐成章、徐天炳等组织琼崖社会主义青年团,罗汉任书记。左图为罗汉(1897-1939,湖南浏阳人)、右图为陈公培(1901-1968,湖南长沙人)。</p><p class="ql-block">在广州,青年团已经发展为一个很大的合法组织,约有团员800名。</p><p class="ql-block"> -1922年5月20日,共产国际在华工作的"全权代表"利金给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写出书面报告。</p> <p class="ql-block">谭平山等人在恢复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把梁复燃、王寒烬在佛山建立的土木建筑工会的1500多名会员和梁桂华建立的理发工会的600多名会员都发展到青年团中来。图为梁复燃(左),梁桂华(右)。</p><p class="ql-block">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从1922年2月19日开始公开对外办事,本团临时办事处设在素波巷19号内。</p><p class="ql-block"> -1921年10月,中共广东支部书记谭平山领导恢复、整顿广州青年团组织,重新登记团员。这是1922年2月19日《广东群报》刊登的启事。</p> <p class="ql-block">1922年初,团临时中央局派俞秀松到杭州筹建青年团。4月19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在杭州皮市巷3号刘大白家成立,俞秀松被推选为书记。图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建立旧址(皮市巷3号)。</p> <p class="ql-block">1922年5月5日,南京24名团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梅庵召开全体团员大会,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了南京团地方委员会。图为梅庵旧貌。</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潮起东园</p><p class="ql-block">1922年5月5日﹣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 大会的筹备</p><p class="ql-block">1922年2月,青年团上海临时中央局通知各地团组织,准备4月在上海召开"团一大"。考虑到广州的政治环境比较好,并且全国劳动大会也将在广州召开,中共中央局和团临时中央局采纳了中共广东支部负责人谭平山的建议,决定将会议延期至5月5日在广州举行。在张太雷、蔡森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塞奇.达林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会议文件起草等各项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 会议时间地点的确定</p><p class="ql-block">1922年1月12日,香港爆发海员大罢工,历时56天最终取得胜利。这次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图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部分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确信,中国目前的形势把对我们小组工作的组织改革问题提到了首位。这次改革可归结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广州。这样做有许多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是:</p><p class="ql-block">1.现在在南方有广泛的合法条件;</p><p class="ql-block">2.在广州有最先进的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3.最后,广州是国民党的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利金就在华工作情况给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部的报告》(1922年5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通讯</p><p class="ql-block">于二月十二日开会,决议开全国大会案,其办法如左:</p><p class="ql-block">1.会期一礼拜,从四月一日起。</p><p class="ql-block">2.地点在□□</p><p class="ql-block">3.代表每区二人,超过二百人之区得增派代表一人。</p><p class="ql-block">4.代表盘费,由各区自筹。</p><p class="ql-block">急开全国大会之最重大理由有二:</p><p class="ql-block">①决议正式章程,组织正式中央机关,以联络统一全 S . Y .运动;</p><p class="ql-block">②预备在五月一日,做大规模的运动。</p><p class="ql-block">贵区对此事有何意见,望速示复!</p> <p class="ql-block"> 广州东园门楼</p> <p class="ql-block">1922年4月,中共中央局同意团临时中央局在广州召开青年团的全国代表大会,由张太雷、蔡和森及塞奇·达林等起草团纲、团章的工作。图为张太雷(左)、蔡和森(右)。</p> <p class="ql-block">1922年2月初,塞奇.达林由莫斯科动身,3月到达上海,会晤陈独秀、张太雷等,帮助筹备召开青年团成立大会。图为塞奇·达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辰一百零四周年纪念日那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了。"</p><p class="ql-block">"团代表大会赶在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召开,即强调了团的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塞奇·达林《中国回忆录(1921-1927)》</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 青运新篇</p><p class="ql-block">"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代又一代青年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 牢记使命</p><p class="ql-block">"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一习近平</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p> <p class="ql-block"> 结 语</p><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是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关怀和领导下,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和鞭策下,为实现民族复兴赤诚求索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将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扎根青年、保持群团组织的本色,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p> <p class="ql-block"> 党旗下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专题展览位于纪念馆负一楼,以场景重现的方式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牺牲的十余位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们的初心使命。展览通过场景、展品、文物等为观众塑造了十余位先烈的立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 张太雷(1898-1927)</p><p class="ql-block">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人,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0年参加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曾参加中共二大至五大和八七会议,是中共四届候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领导广州起义,任总指挥。期间,遭国民党反动派伏击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为数不多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p> <p class="ql-block"> 高君宇 (1896-1925)</p><p class="ql-block">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山西静乐(今属太原市娄烦县)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与组织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当选为第一任书记。同年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团一大上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 梁桂华(1893-1927)</p><p class="ql-block">梁桂华(1893-1927),原名梁贵华,1893年12月21日生于广东省云浮县思劳乡三坑村一个贫农家庭。佛山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广东早期中共党员,曾任佛山理发工会会长,在佛山推动工农运动发展;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及工委委员,参与组织省港大罢工,任罢工委员会深圳接待站主任。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副总指挥,带伤参与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壮烈牺牲,时年34岁。</p> <p class="ql-block"> 张秋人(1898-1928)</p><p class="ql-block">张秋人(1898-1928),学名慕翰,别号秋莼,浙江诸暨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团二届、三届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1927年被国民党逮捕,1928年2月在杭州牺牲。</p> <p class="ql-block">1922年秋,经陈独秀介绍,张秋人到长沙,与毛泽东一见如故。经毛泽东推荐,负责加强湖南党、团组织和学生运动的领导。图为1922年6月7日和15日,毛泽东两次致张秋人的信(信中"子任"即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广州主编《政治周报》,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1926年,张秋人到广州接替沈雁冰担任《政治周报》编辑,全面负责《政治周报》各项工作。图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机关报《政治周报》。</p><p class="ql-block">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严重白色恐怖下,张秋人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因黄埔军校反动学生告密,不幸被捕。1928年2月8日英勇就义。1928年2月10日,《时报》上刊登的张秋人等五名共产党员被杀害的消息和布告。</p> <p class="ql-block"> 许白昊(1899-1928)</p><p class="ql-block">许白昊(1899-1928),湖北应城</p><p class="ql-block">人。1921年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p><p class="ql-block">作。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p><p class="ql-block">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身份参加团</p><p class="ql-block">一大。1923年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京汉</p><p class="ql-block">铁路工人大罢工。曾任中共第五届中央</p><p class="ql-block">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委委员、中共</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委委员、上海总工会党团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兼组织部部长等职。1928年2月在上海被</p><p class="ql-block">捕,后于龙华就义。</p> <p class="ql-block"> 林育南(1898-1931)</p><p class="ql-block">林育南(1898-1931),湖北黄冈人。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和杰出组织者。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与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历任青年团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二届中央委员、三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等。1931年2月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p><p class="ql-block"> g</p> <p class="ql-block"> 王振冀(1901-1931)</p><p class="ql-block">王振翼(1901-1931),山西天镇县小盐场村(今属河北阳原)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1921年5月,参与发起建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1月,由高君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后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1年2月在天津被捕,同年10月在北平狱中病逝。</p> <p class="ql-block"> 蔡和森 (1895-1931)</p><p class="ql-block">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与毛泽东结为挚友。1918年4月同毛泽东一起组织新民学会并创办《湘江评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在团一大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任宣传部长。1931年8月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p> <p class="ql-block"> 李树彝 (1899-1932)</p><p class="ql-block">李树彝(1899-1932),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1921年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领导唐山工人运动,发展唐山青年团组织。后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2年8月在湖南安仁被捕,后被敌人杀害。</p> <p class="ql-block"> 邓中夏(1894-1933)</p><p class="ql-block">邓中夏(189-1933),原名邓隆渤,字伸邂,湖南宜章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参与组织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二届中央委员,任二届团中央临时中央局委员长,组织部主任。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目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 俞秀松(1899-1939)</p><p class="ql-block">俞秀松(1899-1939),又名俞寿松,字柏青,浙江诸暨人。杭州五四运动领导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团一大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当选为书记。1925年赴苏留学。1935年前往新疆,任新疆民众反帝总会秘书长等职。1939年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遇害。</p> <p class="ql-block">  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p><p class="ql-block"> 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p><p class="ql-block"> ﹣俞秀松(1919年)</p><p class="ql-block">俞秀松生前最后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1936年7月28日,经斯大林批准,俞秀松与新疆督办盛世才的胞妹盛世同(后改名安志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举办婚礼。图为二人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俞秀松烈士</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受联共(布)中央委托,俞秀松化名为王寿成,与张逸凡等25人入疆,对新疆督办盛世才开展统战工作。图为俞秀松在新疆工作时期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1919年8月,俞秀松参与创办进步刊物《双十》月刊,后刊物改名为《浙江新潮》,俞秀松任主编。图为俞秀松撰写的《浙江新潮》发刊词,以及第一期转载日本《赤》杂志之"社会新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1919年底,俞秀松赴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工读生活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十月革命是解放人类、摆脱压迫的唯一道路。"图为1920年1月,俞秀松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后给家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20年8月,陈独秀与俞秀松等5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8月22日,受陈独秀委托,成立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图为俞秀松在建团初期撰写的《青年团筹集基金启事》。</p> <p class="ql-block">1922年4月,俞秀松赴杭州组建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书记,期间到绍兴指导团的工作。图为1922年4月20日俞秀松写给方国昌(施存统)的明信片,报告杭州团组织成立情况。</p> <p class="ql-block"> 团一大代表会议地址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为了可爱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英烈方志敏特展</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红十军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p><p class="ql-block">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领导人之一,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主要探索者和实践者。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他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先进理念的建设举措,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实践和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是光耀千秋的人民英雄,他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生命壮歌。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体现出的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和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篇章,已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方志敏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他的崇高精神,光照千秋!</p> <p class="ql-block">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p><p class="ql-block">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似,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味,友愛将代替了仇系,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自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降浆,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隊亲平等地携手了</p><p class="ql-block">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米,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p> <p class="ql-block"> 壹</p><p class="ql-block"> 从爱国学生</p><p class="ql-block"> 到职业革命家</p><p class="ql-block">在五四革命新思潮的影响下,方志敏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不懈地探索解救中国的道路。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先后在上海和南昌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参与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组织发动江西农民运动,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并创建红十军,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军事家</p> <p class="ql-block"> 创建江西党团</p> <p class="ql-block">俞秀松(左)与赵醒依(右)</p><p class="ql-block">1922年7月,方志敏在《先驱》报社见到共产党人俞秀松等。同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2日,方志敏由俞秀松、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span></p> <p class="ql-block"> 农民运动领袖</p> <p class="ql-block"> 闽淅赣革命根据地创建者</p> <p class="ql-block">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示意图</p><p class="ql-block">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地区,建立了52个县,中心人口达百万的红色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六个战略区之一。1932年12月11日,健东北省改称闽浙赣省,方志敏壁续担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p> <p class="ql-block">  方志敏狱中手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p><p class="ql-block">1935年,方志敏率红十军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时,遭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军事失利后被俘入狱。在狱中,方志敏撰写了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主要记述其从事革命斗争到被俘入狱的详细经过。</p>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p> <p class="ql-block"> 方志敏在广州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1926年4月-5月</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广州成为大革命的中心。1926年,方志敏同志以江西农民运动代表的身份来到广州。在广州期间,他参加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并与毛泽东、彭湃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是方志敏唯一一次广州之行,令他倍受启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1926年4月下旬,方志敏由南昌来到大革命的中心广州,准备参加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对于刚到广州的感受,他在手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有着详细的记述:</p><p class="ql-block"> 由反革命的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地方,走到革命的策源地——广州,觉得各种现象,都是生气勃勃的,另是一种的。当轮船驶进虎门要塞时,看到环要塞的一道粉白围墙上,写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十个大字,精神为之一振!到了广州,看到各处所贴的崭新的革命标语,省港罢工工人的坚决斗争,各地革命农民代表的踊跃赴会与革命军人的和蔼可亲,这些情形,都使我感着愉快。</p> <p class="ql-block">5月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与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联合开幕。方志敏出席开幕仪式。中午,与会议代表同赴广州东较场,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下午,大会听取鲍罗廷等人的会议报告。</p><p class="ql-block"> 5月2日至3日,在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方志敏作为会议代表,听取了谭延闿《国民政府现状》、谭平山《全国政治与社会状况》等报告。</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番禺学宫举行开学典礼。第六期农讲所招收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区的学员,江西籍学员大多为方志敏选派入学。淦克鹤、黄镇中、汪辰及舒翼等毕业后成为了江西农民运动的骨干。</p> <p class="ql-block">  5月4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改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内举行。方志敏转赴农讲所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一批来自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在参加大会期间,方志敏积极投身于大革命活动。5月6日,他与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赴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慰问省港工友,并参观石井兵工厂。</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方志敏参加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闭幕典礼,并发表演说。当日参加闭幕典礼的除大会代表外,另有来宾二百多人。毛泽东亦在会上发表演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时15天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闭幕后,方志敏继续留在广州,参加了由广东省农民协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与各省农协代表举行的联席会议,讨论农民运动中的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下旬,结束在广州的革命任务后,方志敏乘船离开广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26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方志敏在广州历时约一个月,这趟革命之旅令他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决心“回到江西,大大的作一番运动”。</p> <p class="ql-block"> 贰</p><p class="ql-block"> 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方志敏临危受命,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向皖南地区出击,为配合中央红军的伟大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方志敏不幸被俘。在狱中,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气节。在狱中的六个月,方志敏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重要文稿和信件,共十三万余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坚贞不屈与狱中文稿</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从上饶被押解到南昌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2日,国民党反动派动用四辆装甲车,将方志敏等从上饶押解至南昌,关押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p><p class="ql-block">大义凛然的方志敏</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7日,国民党当局在南昌豫章公园将方志敏"示众"。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年仅36岁。</p> <p class="ql-block">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方志敏同志在被俘以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受尽了虐待和凌辱......</p><p class="ql-block">表现出至死不屈的节操和为国尽忠的义气。方志敏同志的肉体虽然被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的抗日救国的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亘地而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对方志敏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结 语</p><p class="ql-block">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为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决心以及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英烈虽逝,精神永存。方志敏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身上所蕴含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革命精神,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奋斗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纪念馆游览活动场所及选择文化创新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中国》节选)</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p> <p class="ql-block">在团一大会议的旧址旁,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省港罢工委员会纪念馆是依托1925年省港大罢工指挥部旧址建立的纪念场馆,原址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东园别墅。该建筑群在罢工期间成为领导25万工人坚持斗争16个月的指挥中枢,1984年重建后改称现名,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两层红砖结构"红楼",地处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3号,毗邻团一大广场地铁站,承担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作为开放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团一大”纪念广场除了具备纪念之外,设置志愿驿站,承担团籍接转、团务接访、共青团文化产品展示等团员青年服务项目,志愿者招募、现场实践培训、志愿时增值兑换等志愿者服务等。</p> <p class="ql-block">东广场(1404平方米)‌:以绿化景观为主,供游客休憩。‌‌旧址东园作为清末广州著名园林之一,占地面积达2.4万多平方米,清末水师提督李准的别墅曾建于园内。辛亥革命后,1922年5月,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东园的室外广场举行。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罢工委员会就设于东园之红楼。1926年,东园遭反动分子纵火焚毁,上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了红楼,现为省港大罢工旧址和陈列纪念馆。东园位于广州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东园在2011年6月,张磊等专家联名提出《关于“修建东园历史文化广场,给力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汪洋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9月28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到东园视察并主持召开会议,对修建东园历史文化广场提出了要求。</p> <p class="ql-block">在团一大广场的另一个侧面,越秀南路89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1925年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纪念馆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旧址的历史背景与建筑格局:原为清末民初的惠州会馆,1925年10月至1927年2月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办公地,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西式洋房,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65平方米。门廊两侧立有“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内部复原包括礼堂、组织部、宣传部等9个部门,展示工运领袖办公场景。‌‌</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中华全国总工会纪念馆、省港大罢工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没能进去参观,留下机会再来。公共场所都免费开放,全天可参观,而且乘坐地铁6号线“团一大广场站”就可直达,毗邻团一大纪念馆、省港大罢工纪念馆等红色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