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坐落于英国牛津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167年,距今已有800余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亦是无数求学者心中的学术殿堂。</p><p class="ql-block">作为“政治家的摇篮”,牛津大学培养了包括31位英国首相在内的众多政治领袖;在学术领域,它在多个学科享有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力,诞生了73位诺贝尔奖得主。</p><p class="ql-block">与多数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并无传统意义上的集中校园,39所学院星罗棋布于城市各处,那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院建筑,本身就是牛津城市景观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博物馆 是牛津大学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成立于1683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它的历史比大英博物馆还要早70年。</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设计采用古典风格,外观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藏品种类丰富,涵盖考古、艺术等多个领域,藏品数量超过一百万件。</p> <p class="ql-block">▲距离阿什莫林博物馆不远处的街道上,矗立着殉道者纪念碑。16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确立新教为国教并推行宗教改革,此举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宗教格局影响深远。此后,复辟天主教的玛丽一世(“血腥玛丽”)将支持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大主教及大臣等以火刑处死。纪念碑正是为纪念在此次宗教改革中遭受迫害的新教殉道者而建。</p><p class="ql-block">殉道者纪念碑向人们昭示,历史上的重大宗教变革,往往伴随着沉重代价,经历血与火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建筑古朴庄重,透着年代感,这便是贝利奥尔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等,都是学院的知名校友。</p> <p class="ql-block">▲希尔登剧院,建于1664年至1669年,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作为牛津大学的官方礼堂,它主要用于举办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等重要活动,此外也会举办音乐会、讲座、会议等各种活动。</p> <p class="ql-block">▲画面正中,这座如众星捧月般矗立的建筑便是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它隶属于博德利图书馆系统,是博德利图书馆的主阅读室。其极具辨识度的圆形穹顶建筑在牛津的建筑群落中尽显典雅与独特。</p><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的中央图书馆,始建于1602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其馆藏极为丰富,现拥有逾1300万册印刷品、16万册东西方手抄本等珍贵文献。<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书馆不仅有</span>地上建筑,还建有规模宏大的地下藏书库。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规定,英国境内所有出版社均需向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图书馆免费提供每一种出版物的一册。</p><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被钱钟书戏译为“饱蠹楼”。以“饱蠹(dù)楼”谐音“博德利(Bodleian)”,又借“蠹(蛀书虫)”的意象双关——既调侃图书馆藏书之丰饶,足以喂饱以书为食的“蛀书虫”;又暗喻在此潜心“啃书”的学者,恰似沉浸书海的“饱蠹”,尽显大师对语言的精妙驾驭与幽默自嘲。</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旧校方庭,属于老博德利图书馆建筑群的核心庭院。置身其中,仿佛被厚重的历史时空环绕,那沉淀数百年的学术底蕴让人不由得驻足凝神。</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青铜雕像。威廉·赫伯特于1617-1630年担任牛津大学校长,是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还曾向牛津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大量珍贵手稿。</p> <p class="ql-block">▲刚踏入牛津大学,导游便先抛了个悬念:“猜猜牛津大学里最‘牛’的学院是哪一所?”如今谜底揭晓——正是万灵学院。</p><p class="ql-block">这所学院始建于1438年,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奇切勒创立,国王亨利六世为其正式联合创始人。它与牛津其他学院最显著的不同在于:不招收本科生,仅专注于研究生教育。其选拔机制更是堪称“传奇”——每年会通过一套极为严苛的考试,从全牛津的本科生中筛选出最顶尖的两名,吸纳为万灵学院的新成员。这份殊荣在英国被视作学术界的至高荣誉之一,相传每当选拔结果公布,牛津各学院的钟楼都会鸣钟庆贺。</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学院,由红衣主教沃尔西于1525年创立,是牛津大学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顶尖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闻名。学院是英国历史上培养首相最多的牛津学院,共产生了20位英国首相。</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学院花园,石墙错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木葱郁,</span>紫色的薰衣草花海沿边铺展,古老的校园既静谧又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叹息桥(赫特福德桥)是牛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外形与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有几分形似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52米的哥特式塔楼,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始建于11世纪的</span>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牛津市中心的核心地标,</span>也是牛津大学的官方教堂,兼具重要的宗教功能与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牛津市政厅,是牛津市的行政中心。因牛津市与大学深度交融,市政厅常被视为牛津城市与学术文化共同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牛津(Oxford)”之名,源于此地曾是古代牛群涉水过河的必经之处。你看,建筑桅杆的顶部,还矗立着一个牛的雕塑,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p> 坎特伯雷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位于英国东南部肯特郡东部,是英国最古老的小城之一,被称为伦敦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坎特伯雷大教堂 </b></p><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大教堂是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始建于公元597年,作为英国国教的“母堂”,宗教地位崇高。坎特伯雷大主教作为全英首席主教,通常会在英国君主的加冕仪式中扮演关键角色(如为君主涂油、加冕),同时他还管辖着英格兰圣公会的29个主教区。</p><p class="ql-block">距今800余年前的1170年,这里发生了震惊欧洲的“贝克特殉道事件”: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因与国王亨利二世的权力冲突,在教堂内惨遭刺杀。为表忏悔,亨利二世于1174年赤足从坎特伯雷城门外步行至大教堂,在贝克特墓前接受僧侣的鞭笞惩戒。此后数百年,朝拜贝克特的信徒络绎不绝,坎特伯雷也因此成为英国的“圣城”。14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便以“香客前往坎特伯雷朝圣”为背景,创作了经典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p><p class="ql-block"> 1987年,坎特伯雷大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坎特伯雷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的城墙最初由罗马人于公元3世纪修建,目的是抵御蛮族入侵,现存城墙则大多建于14世纪。其西端的城门塔楼高约18米,建于1380年,是英国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城门,曾兼具军事堡垒和监狱功能,如今成为坎特伯雷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西端的城门,是英格兰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城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端的城门塔楼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韦斯特盖特花园 </b></p><p class="ql-block">位于坎特伯雷的韦斯特盖特花园,最初是私人宅邸,其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如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护城河与石桥。流淌千年的斯托尔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淌过。河岸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教堂、石屋,见证着千年的时光岁月。</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树,枝干虬曲,树冠如盖,洒下斑驳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撑一支长篙,载一船欢笑,舟行水波漾,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韦斯特盖特花园,宛如一颗镶嵌在坎特伯雷的宝石,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p> 七姐妹白崖 <p class="ql-block">七姐妹白崖位于英国南唐斯国家公园的断崖海岸线,紧邻英吉利海峡,由七座主要的白垩断崖相连,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片黄褐色的草地错落铺展,一条小径与石阶蜿蜒向上,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奔向草甸的尽头。七姐妹白崖伫立在海边,静待游人去揭开它壮美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7座首尾相连的崖体,宛若七位白衣女子,亭亭玉立于海峡边,因此获得了“七姐妹白崖”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崖体,高100-160米,与海滩几乎成90°夹角。</p> <p class="ql-block">▲白崖周边乡村,错落分布的民居被茂密的绿色植被环绕,蜿蜒的小径通向远方,大片的草地与树林层层铺展,充满了恬静闲适的乡村风情。</p> 海德公园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伦敦市中心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德公园,这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span>占地360英亩。</p> <p class="ql-block">▲海德公园的东南门是著名的伊丽莎白门,其金属门设计巧妙,呈皇冠造型,精致且富有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林木茂密,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p>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和设计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2.5英亩,建筑内部共六层,有146个展厅。其创立于1852年,最初名为“装饰艺术博物馆”,1899年,维多利亚女王为新馆奠基,博物馆更名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为华贵典雅的维多利亚式,其外观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内部展厅设计和布置别具匠心,非常有艺术气息。</p> 温莎城堡 <p class="ql-block">在英国,散落于各地的古堡多达数千座,每一座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故事,而温莎城堡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且至今仍在使用的皇家城堡,更见证了近千年的王室变迁,1070年,威廉一世为守护泰晤士河航道及王室安全始建此堡,此后历经历代君主的修建、扩建与改造,逐步形成如今的恢弘规模。而在漫长的时光里,这里因诸多影响英国历史进程的事件被铭记——英王约翰曾在此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英王爱德华八世为迎娶辛普森夫人选择在此逊位,这些重大事件更让温莎城堡成为了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英国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温莎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墙的路口处,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婚后在温莎城堡度过了17年的时光,这座城堡见证了他们生活与情感。阿尔伯特亲王病逝后,维多利亚女王长期沉浸在悲痛中,余生大部分时间身着黑衣,深居简出。</p> <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分为上、中、下三区。上区位于城堡的北侧,地处较高地势,是王室成员的居住区、生活区以及王室礼仪区,包括国家套房等建筑;下区位于城堡的南侧,地势较低,以宗教和服务功能为主,包括著名的圣乔治教堂等;中区为上区下区大致分界,主要建筑有圆塔。</p> <p class="ql-block">▲圆塔是温莎城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2世纪,位于15米人造山丘的顶部。它最初由木材建造,1170年亨利二世用石头重建 。圆塔曾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现在主要用来保存王室文献和摄影收藏。</p> <p class="ql-block">▲圆塔上空飘扬着王室旗帜,表明国王查尔斯正在城堡内。</p> <p class="ql-block">▲亨利八世门建于1511年,曾是城堡的主要入口。厚重的石砌结构和两座圆形塔楼彰显着中世纪城堡的防御风格。</p> <p class="ql-block">▲诺曼门位于城堡的中区,是进入上区之前的重要防御建筑。</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参观的室内部分主要是圣乔治教堂和国家套房。</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教堂,始建于1475年,是英格兰最精美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二世等11位君主的安息之地,2018年哈里王子和梅根王妃在此举行婚礼。</p><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气氛庄重而神圣。我们沿指定的路线参观,不允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国家套房是温莎城堡上区一系列装饰华丽的官方套房的总称,包括女王觐见厅、女王宴会厅、画廊、滑铁卢厅等多个装饰极尽奢华的房间,是王室举办重要仪式和接待国宾的地点。这里陈列的皇家名画、珍贵家具和艺术品不计其数,看得人眼花缭乱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也不允许拍照,我们只能将此艺术盛宴留存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国家套房外的广场上,意外地拍到了查尔斯国王正在举行国事活动,只是离得太远,没有长镜头,清晰度不够。但这也足以为我们的温莎之行画上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纵贯大不列颠&爱尔兰”的行程即将落下帷幕,沿途的异域风光与厚重历史,尤其是英伦文化独有的优雅与鲜活,深深印刻在我们脑海中,成为这段旅程最珍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