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一中幸福学校美篇二

呢悠

<p class="ql-block">  第二周的实习生活,在铃声与粉笔屑中悄然铺展。</p><p class="ql-block">办公室里,敲击键盘制作课件的声音与讨论教学思路的细语交织;教室里,我们带着些许紧张却坚定的声音,喊出第一声“上课”;操场上,则伴随着我们组织初三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从深夜备课的灯光,到清晨教室的晨读,从批改作业的红笔印记,到课后答疑的轻声细语——教育的温度,正通过这些平凡的细节,一点点渗透进我们的实习生活。稚嫩却真诚的第二周,让我们推开教室的门,一起走进这些闪着微光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唐梅芳:</p><p class="ql-block">第二周的实习像一把慢慢拧开的钥匙,前周窥见的“教育温度”,在本周的实践里逐渐显露出背后的逻辑,我开始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大清洁的协作、PPT的打磨与早读的日常里,触摸到“教育如何真正走进心灵”的答案——它从不是孤立的“管理”或“授课”,而是所有细碎场景里“人的联结”。</p><p class="ql-block">跟随并听了指导班主任老师筹备主题班会课,是本周最核心的成长课。当我听完这节班会课,我一次次的叩问如果是自己能不能上好班会课?。我忽然懂得:好的教育设计,本质是“搭建桥梁”——不是我站在讲台上传授道理,而是用场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与同伴对话。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逻辑,远比我在理论上的“纸上谈兵”有用。</p> <p class="ql-block">校园大清洁则让我在“非课堂场景”里,读懂了“看见人”的另一种维度。从前我总把“观察学生”局限在早读的书声、课堂的眼神里,可当我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时候,那些课堂上不曾有的真实便涌了进来。我不再是“协助管理”的副班,而是和他们并肩劳动的“同行者”。</p><p class="ql-block">我不再纠结“自己算不算真正的老师”。因为我终于懂得:老师的身份,从来不是“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赋予的,而是在设计班会时的“换位思考”里、在大清洁的“认真倾听”里、在PPT插图里的“细心捕捉”里。教育从不是“我传递什么”,而是“我能否看见他们的真实,并用专业与温柔回应”——这条“懂心”的路,我终于从“感知”,迈出了“践行”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彭祖泽:</p><p class="ql-block">这一周的体育课,让我初尝了身为教师的滋味。晨光熹微时我便到校,操场上还留着昨夜的露水,而我已经开始布置今日的课程用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一教授篮球基础运球,孩子们起初兴致缺缺,直到我将训练设计成游戏竞赛,他们眼中的光芒才重新点燃。我明白了,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兴趣的培养。有几个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总是跟不上节奏,课后我单独留下他们,耐心地分解动作。当他们终于成功连续运球十次时,脸上绽放的笑容让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周三的雨天打乱了户外教学计划,我临时在教室安排了体育理论课。原本担心学生们会觉得枯燥,却没想到通过讲述运动员励志故事和播放精彩赛事集锦,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意识到体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如此多样,关键是如何点燃学生心中的热情。周五组织了一场小型班级对抗赛。赛场上有争抢,有跌倒,也有互助。最让我动容的是,比赛结束后,获胜队伍主动去拥抱失利的同学,那种体育精神的自然流露,远胜于任何口头说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从生涩到逐渐熟练,从单纯示范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锻炼,更是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期待下一周,能带给孩子们更多运动的快乐,也让自己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p> <p class="ql-block">梁荣妃:</p><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的角色从课堂上的实习教师,暂时转变为八年级国防教育的陪伴者与记录者。迷彩服、口号声、还有九月中依旧炽热的阳光——构成了我对这周最鲜明的记忆。我站在训练场边,看着孩子们在教官的指令下一次次转身、踏步、排成整齐的队列。他们的脸上有汗水,眼神里却写着坚持。我为他们拍下许多照片:有的是特写,捕捉到绷紧的嘴角和坚毅的目光;有的是全景,记录下一个逐渐整齐划一的方阵。我也没忘记提醒他们:“记得补涂防晒!”——这句话,大概成了我这周重复最多的“温馨提示”。最终,他们荣获了“队列三等奖”。宣布名次时,我能感受到整个方阵由内而外没能拿到一等奖的遗憾。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好了情绪,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共同努力而获得的集体荣誉感,单纯而炽热。</p> <p class="ql-block">除了在场边陪伴,我也协助班主任老师完成了国防教育视频的剪辑工作。挑选素材、搭配音乐、卡点转场……当所有的汗水与努力最终被浓缩成一段三分钟的精彩回顾,少年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脊梁在屏幕上熠熠生辉,火炼成金,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回到教室,我的工作依然继续:分发和装订预习试卷、批改作业并撰写总结、着手准备下一单元的练习题。从火热的训练场到安静的办公室,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那份对教育的细致与耐心。这一周,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国防教育中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在任务切换中掌握得逐渐成熟。期待下一周,继续陪伴,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杨玉婷:</p><p class="ql-block">这一周的实习生活充实而温暖,我不仅跟随音乐指导老师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还参与了班级文化建设,更在班会课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 </p><p class="ql-block">班会课:教育中的引导与共情 </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指导老师开的班会课。首先是以“防诈骗”为主题,老师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通过真实案例和趣味问答,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警惕。接着,她带领大家回顾了上周的军训生活,播放了训练时的照片和视频,孩子们看到自己烈日下站军姿、齐步走的画面,有的笑了,有的红了眼眶。老师适时引导:“军训教会了我们坚持,未来的学习也一样。”这让我明白,班会不仅是教育,更是情感的联结,让学生在回忆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班级建设:用色彩点亮集体 </p><p class="ql-block"> 这周,我和学生们一起布置了新教室。我们贴上了励志卡片,有的写着“每天进步一点点”,有的画着音符和星星;我还参与了黑板报的设计,以“音乐与梦想”为主题,用彩色粉笔画了跳跃的音符和飞翔的白鸽。孩子们积极参与,有的帮忙裁纸,有的贡献自己的绘画,整个过程充满欢声笑语。当原本空白的墙壁和黑板逐渐被填满,教室的氛围也变得更加温馨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音乐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一堂音乐课该如何展开。从导入到新课讲授,再到互动练习和总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既要保证知识的传递,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强调,音乐课不仅是教唱歌曲,更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尝试协助组织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创编简单的节奏,看着他们从拘谨到放松,再到大胆展示,我深刻体会到“引导”比“灌输”更重要。</p><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不仅学到了教学技巧,更懂得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学生的世界。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陪伴与引导,而我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