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徐龙森的山水画创作是对当代中国艺坛的一项重要贡献。在这些纪念碑一般的水墨巨制中,中国画笔墨的形态、法式与意蕴都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气势雄浑的格局不但需要如履薄冰的经营,更需要发愿与筹谋,需要列兵布阵的兵法;绘画状态不但要“官知止而神欲行"</p><p class="ql-block">,也要求“批大郤,导大竅”的魄力和能量;</p><p class="ql-block">同时,能为如此巨幅,依托的也不只是“胸中意趣”,更要有“胸中丘壑”与“胸中块垒"。</p><p class="ql-block">所以说,徐龙森的山水是现代画史上的破格/创格之作,他复兴了中国画的一些重要品格——雄浑而恣肆,磊落而旷达——在过去数百年间,这些品格已经因为明清的书斋化、近代的学院化而渐趋沦丧。在徐龙森的巨大画室中,水墨焕发出一种堪与造化之功抗衡的意志与力量。他的山水巨嶂,完全超越了书斋文化的传统旨趣,可以被视为当代国画家应对公共空间的一种激进实验。</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深信,现代社会无限敞开的公共空间是历史对山水画家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如果说书斋文化蒙养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人寄托和情致,那么,当代大时空跨度中的山水艺术所要追求的,则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宏大与崇高。欲达到这一境界,不但需要对于山川造化的深切体验,更要有对于中国山水文化及其时代命题的深刻判断。徐龙森的山水既不属于抱残守缺的传统派,亦非狭义上的“实验水墨”,他的绘画实践展现出一种贯通古今的欲望,反映了中国传统“革故鼎新”的文化活力。这些纪念碑式的山水画作,气象磅礴,意境宏阔,既饱含东方哲学的智慧与诗性,又赋予传统笔墨以现代艺术的视觉张力和精神强度,不断地召唤我们以画者之心去印证新时代文化的主体精神与创生意志。在这个意义上,徐龙森的绘画探索为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激活传统、再造经典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路径,其艺术理念和实践成为传统文脉与当代创造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其作品和展览正成为新世纪中国山水精神时代化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徐龙森是当代中国艺术在世界艺坛的卓越代表。他曾在意大利罗马古文明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大法院、英国伦敦大学文莱美术馆等标志性艺术机构举办大型个展,成为在世界一流博物馆举办展览的首位山水画家。在这些重量级的艺术展示中,徐龙森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东方气韵、宏大的精神格局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超拔气象与强大创造力,为世界艺坛贡献了独特而卓越的“中国方案”。</p><p class="ql-block">山水不只是一种绘画类型和美学实践,其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徐龙森的山水巨嶂及其震撼心灵的展览现场,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山水文化及其价值体系的有效路径。</p><p class="ql-block">艺术史上所有的创造性事件都既在历史之中,又超乎历史之外。</p><p class="ql-block">徐龙森以其艰苦卓绝又恢宏壮阔的山水实验向我们证明了,在21世纪,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迷茫与疲惫中,在数字智能技术、娱乐消费主义的骄横与喧嚣中,中国画的自主创造依然在继续。</p><p class="ql-block">高世名</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