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丽江,‍(香格里拉环线游之一)

方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大多数游人的心中,香格里拉总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而这份神秘最初都来源于一个人和一本书。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的故事即发生在香格里拉,一个作者创造出的精神家园的代名词。那里有超凡脱俗的山川、金碧辉煌的庙宇,有让人心动的姑娘、百年不老的神话,有西方文化与东方哲学的碰撞与交融,还有传世的珍宝以及无尽的金矿。那里是西方视角下的极乐世界,是东方意境中的世外桃源,是作者脑海里的人间净土,也是读者心中的心灵花园。这就是詹姆斯·希尔顿为我们描摹的神秘的香格里拉,一个一经问世便风靡了世界的香格里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的一个隐秘山谷,被高耸的雪山环绕,使得外界难以发现。作者在书中写道:“这个山谷被无法逾越的雪山包围,唯一的通道是一条狭窄的峡谷,几乎无人知晓……”。然而,詹姆斯·希尔顿并未亲临过这片秘境,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当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系列文章和照片,那是美籍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同时期在中国云南、四川部分山区探险经历的真实记录。香格里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神秘之地,应该就隐匿在洛克踏足过的这片群山褶皱之中,虽然与世隔绝,却又永恒存在。由此,引发了近百年来连绵不断的香格里拉探寻热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香格里拉是藏语的音译,当地人又称为“香巴拉”,意思为“心中的日月”。藏族人相信,在青藏高原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隐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香巴拉王国,那里的人们过着自在快乐,超越一切烦恼痛苦的生活。当今这个时代,寻访地理上的香格里拉,已不再是艰难的、经年累月的跋涉,而对香格里拉的追寻,也不再为文学边界所限。正如松赞《我们的家》书中所载:“丽江、塔城、香格里拉、亚丁,隶属云南、四川两个大省,拥有藏地的宁静、乡村的田园诗意和山川的秘境之感,它们都是组成大香格里拉区域的精神原乡。在地理上,它们被雪山江河捆绑在一起;精神上,它们因信仰、茶马古道与乌托邦理想交织”。9月中旬,带着一份向往,和夫人一起跟随“松赞香格里拉环线”旅程,以香巴拉为线索,从藏文化前沿之地丽江出发,溯金沙江而上,在香格里拉的田园诗画里发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桑烟飘散的松赞林寺感受信仰的虔诚,最终抵达向阳之地稻城亚丁,走进壮丽宏伟的山峦,穿越不为人所知的峡谷,探寻传说中的秘境,叩响美丽的香巴拉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丽江,香格里拉环线第一站,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交界处,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在横断山南缘绕出了曲折的流向,坐落其中的丽江,西、北、东三侧都是金沙江征服崇山峻岭所塑造的壮美山川,丽江也因此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丽江借助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北可通雪域高原的藏族家园,南可达苍山洱海和普洱茶山,进而延伸到云贵高原东部的汉地势力范围,以及西侧的印缅异邦。在纳西人的经营下,丽江逐渐成为滇西北的商业中心。络绎不绝的商旅又为丽江带来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纳西族东巴信仰的传承深处,藏传佛教和中原文化也在各自原生地的这片“边疆”,寻得了薪火不灭的乐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藏文化的前沿之地,中式桃源在丽江有了新的想象方式,雪山、森林、湖泊、庙宇、富饶的田野、温情的人民,编织出古往今来的旅人都在寻找的“香巴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12日上午9:25,和夫人从苏南硕放机场出发直飞丽江,中午12:20抵达丽江三义机场。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丽江。20多年前,曾独自随团到过丽江,只是时间久远又来去匆匆,留下的印象已然不深。10多年前的2013年,也是9月,和夫人第一次相携外出度假旅行,选择的目的地便是丽江。整整一周的时间,让身心沉浸在古城之中,走街串巷,听歌观舞,赏美景寻美食,晒晒太阳发发呆,远离了工作的压力和城市的喧嚣,感受的就是悠闲和随意。古城宁静的清晨、慵懒的午后、激情的夏夜,还有那蓝月谷的魅、玉水寨的润、大研城的柔、束河镇的幽,点点滴滴,汇集至笔墨之下,至今都令人记忆犹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机场,松赞接机的车辆早已就位,此次旅行的藏族管家青林邓主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一句“扎西德勒”,顷刻之间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上车出发,车子一路驶向30多公里外的松赞丽江山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松赞丽江山居的选址颇为考究,位于大研古城北侧的茨满村,与古城距离虽然不过5、6公里,但却是一方远离了灯红酒绿喧嚣的静谧绿洲。古村边松树长满了山坡,梨花绽放在庭院,纳西人家不忘诗礼耕读,维系着烟火气十足的宁静生活。松坡林的背后,连接丽江和香格里拉的国道正是昔日的茶马古道。曾几何时,藏族马帮在那里眺望即将抵达的丽江城;时光轮转,源自于香格里拉的松赞酒店,继续守候在藏族和纳西族交流的关卡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车子无声的驶进松赞大门,酒店管家们恭候在门厅外,欢迎着我们的到来。环顾四周,不禁惊诧于酒店建筑的质朴与厚重。山居将纳西民居院落和中原官式建筑特色完美融合,在大气从容的唐代风格坡屋顶下,“三坊一照壁”进行了现代化重构,纳西族的天井生活变成了露天游泳池的时尚节奏,沉稳雍容的厅堂随时欢迎着家人们的到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酒店内的装饰一样典雅别致,不同民族风格的艺术品汇聚于此,它们都是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先生的收藏品。除了图案生动的老藏毯,还有来自安徽黄山和中原河南的石雕等作品——丽江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桃花源,任何文化都能在此找到注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近傍晚,主题团的旅友们都陆续抵达。9名团员分别来自北、上、广和江、浙,原以为都是老年朋友,没想到只有我和夫人是老同志,其余都是年富力强活力满满的中、青年,也令我们一下子感到年轻了许多。一起用过晚餐,就在酒店大厅,一场专为我们安排的纳西古乐表演惊艳四座,给了走进松赞的家人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与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山居休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早的,我们便走进了大研古城。再次来到古城,官门口、大石桥、四方街、天雨流芳……,一切依然那么熟悉。熟悉之余,又感到些许的陌生,古城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时髦,但繁华之中原生态的烟火气似乎也越来越少。10年前在古城我就发出了感叹“丽江已成为游人的丽江了”,而夫人当时在游记里写下的一席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方圆说,丽江是游人的丽江。此说不假。当我们登上丽江的最高点——狮子山上的万古楼俯瞰全城时,看到的是偌大个古城被现代建筑包围着。应该说,除去古城,丽江和其他城市并无二样,而且经济不算发达,城市不算繁荣,由于地处地震带,甚至连高楼也不见一两幢,这里的人一样为了生存,为了一日三餐在奔波忙碌,全然没有古城里的晒太阳发呆聊天数星星的生活状态。人们对古城的蜂拥,是对古朴纯净民风的追想,她温厚包容,能让人卸下面具,安全地在她怀里疗伤栖息,她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几天来的亲身体验,最大的收获是:把暖暖的柔柔的宽厚醉美的丽江装进心里带回家,做一个柔美平和的人,这样,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是丽江。”这,应该就是丽江永存的魅力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古城,我们沿香丽高速前往香格里拉,中途在虎跳峡景区停下了脚步。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夹峙间,金沙江乃至长江最狂放的一段,激荡在丽江和迪庆的交界处,这便是虎跳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所说的虎跳峡景区,指的都是位于金沙江西岸、香格里拉境内的上虎跳观景台。从停车场沿栈道下到江边,飞舞的浪涛深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它是峡谷名称来源的上虎跳石,取“老虎可跳经此石往返两岸”之意。虎跳峡还有中虎跳、下虎跳,如今下虎跳石已被江水淹没,中虎跳石仍维持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景区内一家饭店用过午餐,团队一行在青林邓主的带领下走进了虎跳峡的高山云端,开始高山徒步。贯穿虎跳峡的道路素有“高路”和“低路”之分。低路已成公路,上、中虎跳峡的入口都在路边;高路仍旧是茶马古道时代的山径,居高临下,视野壮阔,虎跳峡徒步即沿高路行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虎跳峡徒步,是世界闻名的经典徒步路线。相对完整的虎跳峡徒步是从纳西雅阁到中虎跳峡客栈,大约10公里路程,时长5-6小时。青林邓主带我们行走的是从茶马客栈到到低路虎跳峡入口旁的后半段中的一段,距离只有3公里左右,这一片山峡风光更集中,而且几乎没有爬升,是最为壮美和轻松的一段。用青林的话说,我们只是饭后在云端散散步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车子把我们送到山上的村边路口,一条便道沿着山腰蜿蜒向前延伸,右侧是峭壁,左侧便是深渊。江水在下方百丈处奔流,白沫翻腾,远远望去像一条扭动的银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登高望远,万山如黛,犹如置身于画卷之中。眺望远处的群山,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内心的宁静与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和夫人都是第一次体验高山徒步,这是一段与自然融合的奇妙旅程。乘着微风,步入山道,舍去一切的纷扰,只剩下身体在大自然中的舞动。在山巅,在云端,感觉与天空如此的相近,尽情享受城市喧嚣之外那无边无际的自由。高山徒步最珍贵的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云开雾散时,内心突然照进的那束光——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过是天地间一粒会呼吸的尘埃。却也因此,得以与这片天空同频共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虎跳峡,车子继续前行,带我们驶向本次旅行的第二站——神秘的香格里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9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方圆记于无锡香樟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