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3日,我约了几位朋友到菜溪象星村,观看农民丰收节,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来,听见屋檐下有老人在哼一段地方小调,调子婉转,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这座老屋守着山脚多年,如今又迎来了“菜溪象星农民丰衣节”的热闹时节。门前的红色椅子上坐着几位歇脚的乡亲,有人捧着热茶,有人低声聊着今年的收成。我站在门口,仿佛看见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古朴的屋脊托着远山的轮廓,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稻田已经熟透了,金黄的稻穗低垂着头,风一吹,便泛起层层波浪。测产的牌子立在田边,“菜溪生态稻 现场测产”几个字在阴天里也显得格外有力。我蹲下身,抓起一把稻穗细细端详,谷粒饱满,带着阳光晒过的香气。几位农人正围在田埂上讨论产量,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这片土地用最朴素的方式回馈着辛劳,而今天,它不只是被丈量,更是被庆祝——为一口饭的来之不易,为一场丰收的如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墙画得像天空搬了下来,蓝天白云涂在屋外,山峦的影子蜿蜒而上,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云朵。孩子们在墙根下追逐,笑声撞在彩墙上又弹回来。我走过一家小店,门口挂着稻草编的风铃,叮咚作响。远处青山含雾,近处人声喧闹,生活就在这动静之间流淌。今天整条街都染上了节日的颜色,连空气里都飘着新米煮饭的甜香。</p> <p class="ql-block">绿油油的稻苗在风里轻轻摇摆,像一群刚醒过来的小精灵。几户人家的外墙画着丰收的图景:稻谷堆成山,农人笑弯了腰。我沿着田埂走,看见几位老农正弯腰查看苗情,动作熟练得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孩子。远处山影朦胧,云雾缠在半山腰,像一条条未系紧的丝带。这片土地从不急于表达,但它用一季又一季的生长,默默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田中央立着一个稻草农夫,戴着斗笠,手里还握着一把木锄,身旁的耕牛低着头,仿佛刚犁完一垄地。它不是为了吓走鸟雀,而是为了记住某种正在远去的身影。我站在它旁边,忽然觉得这雕塑不是静止的,它在风里劳作,在雨里守望。栈道上有游客缓缓走过,有人拍照,有人静静凝视。这座由稻草编织的农耕记忆,正被重新拾起,在节日的光里,变得温热。</p> <p class="ql-block">几个稻草人弯着腰,有的肩挑稻担,有的手扶犁耙,姿态生动得让人想上前搭话。他们站在田头,像是刚从劳作中歇下来,准备喝一口凉茶。木桥上,几位撑伞的游客走过,雨丝细密,落在水面上泛起圈圈涟漪。山林苍翠,空气里混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这些稻草人不只是装饰,它们是土地的守夜人,是农耕文明的影子,在这个节日里,被重新点亮。</p> <p class="ql-block">一个卡通农夫站在稻田前,圆脸大眼,手里举着一束麦穗,笑得像个孩子。他的衣服是明黄色的,像极了这片稻田的颜色。旁边几栋房子也涂得五颜六色,红伞撑在屋檐下,像一朵朵不谢的花。这不再是单纯的农耕场景,而是一场属于乡村的嘉年华。孩子们围着雕塑转圈,笑声清脆。原来,丰收也可以这么快乐,这么天真。</p> <p class="ql-block">三个稻草圆柱立在田前,上面贴着红红的“丰”字,像三炷香,敬给土地,敬给季节。旁边一个稻草篮子里装满了红绿相间的南瓜,虽是手工编织,却透着生活的实感。我蹲下来,轻轻摸了摸那“丰”字,纸面粗糙,却烫得像一颗心。这是农人最朴素的愿望:有粮可收,有福可享。今天,这片稻田不只是产粮的地方,它成了祈愿的庙堂。</p> <p class="ql-block">两个稻草农夫并肩而立,一个抱着稻捆,一个整理稻草,动作自然得像随时会开口说话。远处山雾轻笼,几栋现代楼房悄然探出头来,与这片传统农景形成奇妙的对望。我站在田埂上,忽然觉得,这不是新与旧的冲突,而是对话。城市在远处生长,而这里,依然有人记得如何与土地说话。</p> <p class="ql-block">几个稻草人站在田里,手里握着锄头、镰刀,像一支沉默的守卫队。天色阴沉,山丘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整个田野像被罩在一层薄纱里。它们不驱鸟,也不怕风雨,它们只是存在,像一种提醒:别忘了,是谁种下了第一粒种子,是谁在风雨里守护了这一季的金黄。</p> <p class="ql-block">收割后的田里,稻草人摆出各种劳作姿势——有人挑担,有人收谷,有人修理农具。游客撑着伞在田间穿行,脚步轻缓,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宁静。远处山峦如黛,屋舍隐约可见。这些雕塑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回望。我们用节日的方式,把那些弯腰流汗的日子,重新摆上台面,说一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稻草农夫们散落在田间,有的站着,有的弯腰,像一场无声的劳作仪式。青山在后,房屋在侧,风一吹,他们的草帽轻轻晃动。它们不说话,却比谁都懂得这片土地的重量。今天,它们是主角,是被纪念的劳动者,是“丰衣节”里最动人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一个稻草人独自站在田边,戴着草帽,手里拄着长杖,像一位守望者。雨水刚停,地面湿漉漉的,倒映着灰天与青山。它不热闹,也不张扬,却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也许,它就是那个最像农人的人——沉默,坚韧,站在风雨里,守着一片希望。</p> <p class="ql-block">稻田金黄,村庄静谧,几栋彩房在灰天背景下格外亮眼。山雾缭绕,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我沿着田边走,听见风吹稻穗的沙沙声,像大地在低语。丰收不是喧嚣的庆典,而是这一刻的宁静——谷粒归仓,人心安稳。</p> <p class="ql-block">彩色的乡村小路像一道彩虹,铺在金黄稻田之间。四位行人撑着雨伞,慢悠悠地走着,伞色与路面相映成趣。远处山雾弥漫,天地朦胧,却挡不住这份悠然。这条路,不只是通向村庄,更像是通向一种生活——慢一点,美一点,贴近土地一点。</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街道湿漉漉的,三角梅在花盆里开得热烈,粉的、黄的、白的,像打翻的调色盘。行人撑伞走过,倒影在水洼里晃动。传统建筑静静立着,石块被雨水洗得发亮。这雨,没浇灭节日的兴致,反倒让一切更鲜活了——花更艳,路更清,心更静。</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开在大石头旁,花瓣鲜亮,像是从石头里长出来的火焰。栏杆外,几个人影缓缓移动,笑声隐约传来。这花不娇</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图文FS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