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六十九:忆曲仁元老霍俊民

曲仁(红工)家园

<font color="#ed2308">霍俊民、林良兴、李书洪、谢山凤</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忆曲仁元老霍俊民</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彭 良 武</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茶山矿,仁化县)</font></div><br> 霍局长作为我在煤矿接触过的领导人,印像深刻,不夸张地说,是他帮我选择了人生道路。在此,我对他的领导风格与艺术概括为:几个善于!<br><br></div><div> 一是善于演讲!那口才无人能比。他刚到茶山矿任一把手时,每逢他讲话,大家就会聚精会神听,干部会议不必说,开职工大会是最难控场的!霍局长也能把控好场面!把话说准说清说得有理。为此,我当时与几位同龄人作了分析,客观因素:霍局长是天津人!天津是出名相声演员的城市,生活语言环境与文化底蕴的薰陶,加上个人主观因素:勤于阅读与思考,带北方口声的普通话优势,又善于引经据点,说话连贯,抑扬顿挫,别开生面而吸引听众。口才与演讲也是一门学问!霍局长对这门学问很精到!我曾听一位局领导在听别人评价省某部门一位领导,口才好善于演讲时,回复说,那要看他能否说赢我们的霍俊民!可见,全局上上下下都知道霍局善于演讲。这可能就是毛生同学评价霍局是才子形象的原因吧!<br><br></div><div> 二是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霍局有极强的亲和力,不仅与当时茶山矿党政班子成员协调互动,对采掘队长,机关工作人员也信任鼓励有加。一次,矿里组织欢迎队伍到新村路口迎接他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归来时,我也在欢迎的人群中,我看到他在路口下车后,与前面迎接的矿领导们握手,当他往前走时,我站在路旁,俩人目光偶然相视一笑而过,霍书记走过来与我握手!当时,有点受宠若惊。这一握,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不久!他几天在井口沒见到我的身影!原来,我在井下干活出汗后伤风而患重感冒!那天晚上,几位矿领导陪同霍书记(茶山矿霍任党委书记)到我家里看望安慰我,并与我父母拉家常。我们全家人都受感动,矿里一把手到家里看望工人,我家里是头一回!<br><br></div><div> 1990 年12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张高丽到茶山矿指导工作。不久,我被安排到采煤五队任指导员(支部书记)。有两件事说明他对我的器重与关心:</div><div><br></div><div> 一是增城县委书记到茶山矿买煤,带了增城有名的"挂绿”荔枝作礼品送给矿里!采煤五队分到5粒(是5粒不是5斤),并安排我去陪增城县委领导午餐!我当时不知增城挂绿的名气,拿着5粒荔枝班前会,班后学会反复宣传,要多出煤!支援增城的经济建设。队里有高州籍工人,听烦了,说:指导员,明年你叫矿里派车去高州拉一车荔枝回来!可惜!这几粒增城挂绿荔枝过些天就变质了,谁也没尝尝味道!</div><div><br></div><div> 第二件事:矿里分一个学习汽车驾驶员名额给采煤五队,照顾表现较好的职工子弟学一技之长,也是为我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当时矿山流传三宝之说:“司机医生㓥猪佬!”队里的职工子弟及家长开始公关争这个名额!我考虑再三,把这个名额让给掘进二队的一名职工子弟。理由是:掘进二队这名子弟的父亲在采煤五队,是回采大工,是矿里的劳模,这位子弟的叔叔是通风队长。我观察这位子弟很本份,一打听,出勤率也很高。这一改动,既避开了我的压力,又照顾了更大面积的积极性。霍书记当即表态支持我的安排,并在调度会上宣布,矿里学汽车驾驶的名额戴帽下给掘进二队的那名职工子弟。<br><br></div><div> 三是善于用人,特别敢于启用青年人,当时茶山矿的周毛生,葛明,彭良武,袁经建,谢山凤,朱菊华都是矿工子弟,霍书记任茶山矿党委书记时舞起这几条龙(他多次讲,多几条龙全矿才有活力)。<br><br></div><div> 霍书记回局里工作前,约我谈话,送给我一部红色精装《毛泽东选集》。特别交待我,要坚持在采掘队工作。我牢记他的嘱咐,即使找不到老婆,也不向矿领导开口要求调离采煤队。后来,矿里调我到更大的主力采煤二队任支部书记,1978 年,我与队长朱孝发合作,创造连续两个月产煤一万吨的纪录!笫三个月产煤八千多吨,也破了纪录!<br><br></div><div> 1991 年5月,当我被选调到仁化县政府任副县长时,特去向霍局长辞别!他对我说:现在你脱离苦海了!当年在矿里安排你去采掘队吃苦是对的!青年人在煤矿,不挖煤是没有出息的(此话霍局也对我爸爸说过!你不要怕良武下井找不到老婆,谁家有女嫁给良武不会吃亏。我爸管招待所,他们能常交谈)。<br>我在仁化县工作其间,霍局长与老矿长李舒洪,老校长王兴州专程到仁化来探望我!我向他们会报了在仁化县的工作情况!霍局长说:良武能在地方政府站稳脚就是成功!他对李舒洪说:你这个师傅有光阿!因当年我是接任李舒洪的矿长之职,之前,曾在李舒洪矿长带领下,做了几年副矿长。<br><br></div><div> 我接着霍局长的话说:你们都是我的师傅!我陪同几位老同志游览了丹霞山风景。<br><br> 这些领导都是我的益友良师,他们的正直与奉献精神一直鞭策我在人生路上走到今天!感恩!感恩!感恩!</div> <font color="#ed2308">已发表文章:</font><br><br>征文一:朝花坪拾 赵武(花坪水厂,佛山市)<br><br>征文二:肖伯的故事 肖玉平(茶山矿,珠海市)<br><br>征文三:家庭传承的精神之光 唐贤智 (大塘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四:“煤矸石”里的矿山爱情 黄耀辉(红尾坑矿,肇庆市)<br><br>征文五:“两记耳光”的矿山故事 黄耀辉(红尾坑矿,肇庆市)<br><br>征文六:地层深处:光与尘的组诗 曾佑平(佛山市三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br><br>征文七:花坪散记 沈建平(花坪矿,深圳市)<br><br>征文八:“家属工”在煤矿生产中的艰辛与功劳 彭良武(茶山矿,韶关市仁化)<br><br>征文九:登尖公山 彭广容(茶山矿,韶关市)<br><br>征文十:留级生老王 方韶英(花坪矿,汕头市)<br><br>征文十一:山稔花的故事 唐桂生(局建工队,深圳市)<br><br>征文十二:忆二叔,讲矿事,望前路 王文宗(茶山矿,河南省洛阳)<br><br>征文十三:全国劳动模范曹庭顺事迹 彭良武(茶山矿,韶关市仁化)<br><br>征文十四:故乡安好 石龙生(田螺冲矿,现居澳洲)<br><br>征文十五:茶山--矿山之殇 陈宇新(茶山矿,现居美国旧金山)<br><br>征文十六:十二孔上的暖阳 王文姣(花坪矿,佛山三水市)<br><br>征文十七:云顶矿记:褶皱里的光阴 胡春毅(云顶矿,广州市)<br><br>征文十八:回忆我矿山的文艺生活 陈红燕(红尾坑矿,佛山市高明)<br><br>征文十九: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黄丽萍(曲仁矿务局,惠州市惠东)<br><br>征文二十:我的生平述略 谢子光(格顶矿,去世)<br><br>征文廿一:河源新丰江库区三个移民队遗留问题的概述 林友则(曲仁矿务局,广州市)<br><br>征文廿二:花坪的山 方韶英(花坪矿,汕头市)<br><br>征文廿三:难以忘怀的茶山矿采煤三队 陈立能茶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四:曲仁格顶矿小学的由来 刘石中 (格顶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五:人间有味是清欢 卢宽萍、卢建成姐弟(花坪矿,韶关市)<br><br>征文廿六:你鼓舞了我 尹捍红 (云顶矿,深圳市)<br><br>征文廿七:暖居 刘粤明 (田螺冲矿,韶关市)<br><br>征文廿八:我的矿山情结 谢奕群 (矿务局,韶关市)<br><br>征文廿九:丹霞山青春之旅 杨春青 (茶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三十:学校足球队:来自矿区的骄傲 李建华(花坪矿,广州市)<br><br>征文三十一:我的父亲是矿山教师 钱伟琨 (茶山矿,汕尾市)<br><br>征文三十二:追忆“曲仁工大”的光辉历程 潘力(矿务局,深圳)<br><br>征文三十三:矿山生活的回忆和眷恋 郭熙兴 (局工会,韶关)<br><br>征文三十四:梦回格顶 江萍 (格顶矿,东莞市)<br><br>征文三十五:永远的曲仁云顶矿 段辉明 (云顶矿,东莞市)<br><br>征文三十六:那些带着煤屑味的70年代记忆 李雁辉 (茶山矿,潮州市)<br><br>征文三十七:用青春拥抱时代,曲仁矿务局共青团工作 张建平(局团委,韶关市)<br><br>征文三十八:从煤窑工的第一声呼喊照见的信仰 郑少斌(云顶矿,汕头市)<br><br>征文三十九:记恩师蔡明金 林翠华 (茶山矿 深圳)<br><br>征文四十:怀念我的父亲徐代伟 徐花 (茶山矿,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一:一次难忘的采编经历 卢炳辉 (局红工报,深圳市)<br><br>征文四十二:岁月里的黑与暖 聂刚君 (大岭冶炼厂,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三:留在照片上的回忆 钟锦玲(田螺冲,翁源县)<br><br>征文四十四:煤矿的童年记忆 巫克州 (云顶矿 深圳)<br><br>征文四十五:吾心安处—忆故土田螺冲 邱碧君 (田螺冲矿,中山)<br><br>征文四十六:矿山二三事 肖玉平 (茶山矿,珠海市)<br><br>征文四十七:曲仁矿务局,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 陈继敏<br>(局工程处,广州市)<br><br>征文四十八:一纸信笺,载满十年感恩 罗丹 (局建工队,韶关乐昌)<br><br>征文四十九:那些年,花坪矿区的年味 林春丽(花坪矿铁路面,广州黄埔区)<br><br>征文五十:青春永驻,情谊长存 王玉萍 (局医院,佛山市)<br><br>征文五十一:寄语曲仁后生 张明彪 (花坪,珠海)<br><br>征文五十二:《煤质人生》 刘粤明 (田螺冲,韶关)<br><br>征文五十三:征战南北,驻足曲仁 王桂忠 ( 花坪,韶关)<br><br>征文五十四:曲仁矿:我生命深处的黑色光芒 何继业(花坪,东莞)<br><br>征文五十五:我敬重的指导员—洪汉深 谭建文 (茶山矿,韶关)<br><br>征文五十六:曲仁煤矿基层党务工作的记忆 张建平 (田螺冲,韶关市)<br><br>征文五十七:在寒冬中点燃一束光 黄丽萍 (局审计处,惠州市惠东)<br><br>征文五十八:一张来自1989年的报纸 李韶文 (格顶矿,佛山)<br><br>征文五十九: 忆叔父,念长情 刘石中 (格顶矿,深圳)<br><br>征文六十:曲仁煤矿地名歌 彭良武 (茶山矿,仁化县)<br><br>征文六十一:田螺缘 石龙生 (田螺冲,珠海)<br><br>征文六十二:“红工”之名的诞生与变迁 李光华 (局机械总厂,惠州市惠阳区)<br><br>征文六十三:曲仁茶山矿关闭前后述略 陈立能(茶山矿,深圳市)<br><br>征文六十四:云顶矿井下事故抢运伤员纪实 段辉明 (云顶矿,东莞市)<br><br>征文六十五:砖瓦与乌金的年轮 卢建成 (花坪矿,韶关市)<br><br>征文六十六:发现和创作美的煤矿画家 何志新 (曲仁矿务局、韶关)<br><br>征文六十七:计划经济年代的五次调薪记忆 刘石中 (格顶矿,深圳市)<br><br>征文六十八:我的父亲母亲 彭广容 (茶山矿,韶关)<div><br></div><div>征文六十九:忆曲仁元老霍俊民 彭良武 (茶山矿,仁化县)<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