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路魂铁血丹心长歌

N(拒绝送花)

美篇昵称:N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139616</p><p class="ql-block">图: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云南崇山峻岭天地间,有一条路,从历史的烽烟里蜿蜒而来,在时代的潮声中延伸向远方。它就是滇缅公路的“抗战血线”,是弹石路上的艰辛跋涉,是桥梁飞架的天堑通途——它是云南公路,更是一部镌刻着家国情怀的立体史诗。</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踏入免费参观的云南公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抗战血线”的展板。滇缅公路鸟瞰图上,蜿蜒的线条宛若大地的青筋,那是数万民众以血肉之躯在壁立千仞间凿出的生命通道。展板旁的文字里,《滇缅公路歌》的词句仍在耳边回响:“餐风饮露谁偷闲,总动员,追呼证逐荒园田。”那些如蚂蚁搬泰山的筑路者,在瘴烟凄雨中日复一日,用汗水铺就了这条连接中外、输送物资的“抗战输血管”。展柜里的老照片中,二战飞机的残骸于滇缅公路的遗址遥遥相望,它们共同见证了那个烽火年代,中国人用坚韧不拔和顽强的意志,在绝境中开辟希望的家国担当。</p> <p class="ql-block">  这里 ,自唐宋以来,因茶叶贸易兴盛形成的茶马古道,以普洱茶产地为起点,经大理、丽江等地至藏区拉萨,马蹄石见证其沧桑与马帮风情,是重要的贸易与文化通道。</p> <p class="ql-block">  回望云南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那些泛黄的展板诉说着一个个“突破”的故事。1925年,昆明至高尧土路的通车,标志着云南有了自己修筑的公路;1931年,螳螂川上的石拱桥,成为云南第一座公路桥梁;1952年,公交成立时的两台车和18名职工,开启了云南公共交通的纪元……每一个“第一”,都是一次跨越,都是云南交通人在国家建设浪潮中,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家国情怀的体现。从泥泞的土路到平坦的柏油路,从老式公交车到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云南交通的嬗变,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每一步都㓎透着建设者的汗水,每一次跨越都凝结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移步至桥梁模型展示区,“天堑变通途”的题字熠熠生辉。玻璃柜里,拱桥、斜拉桥、吊桥的模型仿佛璀璨珍珠,串联起云南交通的进步轨迹。从最早的滇缅公路上的简陋桥梁,到如今造型各异、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桥梁,每一座模型都是一段奋斗史。它们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结晶,更是云南人打破地理阻隔、拥抱发展机遇的决心写照。这些桥梁飞加在江河上、峡谷之间,架起的是区域间的联系 更是云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国兴旺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在馆内的一处,弹石路及铺设工具静静陈列。那些有上海技术工人指导修建的滇缅公路岭岗寨道班弹石路,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旁边铺设的工具,简陋却厚重,它们是上海于云南协作的见证,是全国人民共抗外侮、建设家园的见证。这些工具曾在无数双手中传递,凿击出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路基。</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方介绍霁虹桥的展石 。“悬崖奇渡,要塞天成”“西南第一桥”的题字苍劲有力。这座中国最古老的铁索桥 从汉代的笮桥演变而来,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繁华,也见证了无数行人的家国征程。它如一位沧桑的老者,伫立在怒江之上,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连通外界,拥抱世界的渴望,家国安宁、商旅繁荣的祈盼。</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云南公路馆,回望那座融合了现代与传统风格的 建筑,我心中感慨万千。云南公路的发展史,是一部小家与大国同频共振的史诗。从抗战时期的生死时速,到和平年代的发展竞速,无数筑路者、护路者、交通人,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河,用汗水浇灌通途,在云南重峦叠嶂间,刻下家国情怀的深深印记。</p> <p class="ql-block">  路在延伸,情在赓续。云南公路每一寸沥青、每一块石弹、每一座桥梁 都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个国家的忠诚。这是路的魂,更是国的魂、家的魂,在时光的年轮里 永远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