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小伙子将手机递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一半:“快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9月12日晚8点多,局值班领导打来电话:“有个跳楼轻生的警情,派出所已经处置很久都没劝下来。你是政工干部,做思想工作有经验,去劝劝。”人命关天,作为局值班长,我立即赶往现场。</p><p class="ql-block"> 到达事发小区楼顶时,二十八层高楼的外墙窗楣上,那个年轻人已逗留了两个多小时。派出所的同志们轮番上阵,他的前妻来了,最亲的姑妈也到了,苦口婆心说了许多,却都无济于事。借着远处微弱的光线,我看到小伙子背靠墙体,坐在不足四十公分宽的窗楣上,两腿悬在空中,在夜风中摇摆着,宛如即将折断的芦苇。</p><p class="ql-block"> 派出所副所长杨凯早已摸清了情况,低声向我介绍:“1991年出生,企业员工,单亲家庭,性格非常内向,本人离异,有个女儿。最近,还遭遇了一个难事……”我默默点头。这样的经历,思想结下的疙瘩往往非一日之寒。果然,那些常规的劝说话语——“想想亲人”“困难总会解决”“阳光总在风雨后”云云,对他来说仿佛隔靴搔痒,全然不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夜色越来越深,他在那个危险位置逗留太久,体力明显不支,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这个位置我们无法突击施救,除非他本人配合。楼下虽然铺了气垫,但这个高度……”消防救援指挥员压低声音对我说,无奈地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了解现场地形,我在两个单元楼顶之间穿梭勘察,不慎被一处凸起的台阶绊倒,右膝重重磕在粗糙的水泥地上,膝盖瞬间感到一片温热,但情急之下顾不得许多,只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参与劝导。</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在不断的劝说和交流中,我感到小伙子的理智和求生的本能也在一点点上升,但就差一个“台阶”下。我明白必须给他一个借口,一个理由,一个能够保全颜面走下来的契机。</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再次开口,在一番劝导之后,特意示弱:“兄弟,刚才我在楼顶摔了一跤,现在膝盖上全是血,疼得厉害,你就当体谅一下我,你上来,我才能去医院包扎。”</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原本僵硬的身形忽然松动,回头望了我一眼,虽然没有接话,但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闪烁。</p><p class="ql-block"> 机不可失!我借机蹭到他正上方的位置,伸出手去:“来,先把手机递给我,再把这个安全带系上,我们拉你上来。”</p><p class="ql-block"> 片刻犹豫之后,他将手机递了过来,自己系上了安全绳,几人合力将小伙子从危险的边缘拉回了楼顶。</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摔伤,小伙的父亲急忙找来酒精为我消毒,酒精喷在伤口上的那一刻,钻心的疼痛这才扑面而来,但看着那个被亲人团团围住的年轻生命,疼痛中又生出几分欣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我陷入沉思:做人的思想工作,也许有时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而是要给予一个台阶、一份理解,甚至是一次真诚的“示弱”。有效的思想工作不在于能言善辩,而在于将心比心,心灵虽然会封闭,但总有一把钥匙能够开启。</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在二十八层的楼顶上,连接我与一个陌生人的,不过是一句实话、一次疼痛的共情,和一个下来的“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