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历史年代,当尊严与食物只能二选一。张贤亮《绿化树》赏析

大海

<p class="ql-block"> 文/大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当代文学的星空中,张贤亮是一个独特的耀眼存在。1936年他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江苏盱眙,然而,命运对他多有波折,在北京读高中时,因家庭出身饱受歧视与不公,最终高中未毕业被开除。1955年,他从北京移居宁夏,先作农民,后成为教师,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无情划为“右派”,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劳改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贤亮的作品,带着鲜明的“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特点,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在他众多的作品中,《绿化树》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身心苦难历程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绿化树》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一个饥饿肆虐的世界,主角章永磷以一种近乎慘烈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我己经瘦得够瞧的了,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公斤,可以说皮包骨头。”这样的外貌描写,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将饥饿对人的残酷折磨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他的身体,每一寸肌肤,每一块骨头,都在诉说着匮乏的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饥饿的无情压榨下,章永磷的人格尊严逐渐被碾碎,为了一口食物,他不惜放下知识分子曾经视为珍贵的个人尊严。在劳改农场,他一见到炊食员,便会谦卑地讨好,仿佛一个卑微的乞者。炊食员骂他,在常人听起来或许是侮辱性言语,他却觉得“亲昵的语气使我觉得受宠若惊。”这种反常的心理,正是饥饿导致的人格尊严的沦丧。他太渴望食物了,以至于任何一点与食物相关的善意,哪怕是伪装的,他都能从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个以吃饱为最大追求的时代,他的行为举止,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他不再是那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高尚追求的知识分子,而是被生存本能完全支配的动物,当夜幕降临,他的另一面又开始活动,躺在床上,白天的种种卑贱和邪恶念头如潮水般涌现,使他自己都感到震惊。他审视着自己灵魂被蒙上的灰尘,他回忆着白天为了食物而谄媚讨好耍小聪明的自己,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厌恶和诅咒。他战栗着,意识到自己的堕落,而这种堕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发生的,这让他感到无比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堕落时非常清醒。”</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句话成为了他内心复杂的写照,他深知自己的行为违背了曾经的价值观,却又无法摆脱饥饿的束缚,在生存与尊严之间,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每一次与食物而放弃尊严的行为,都让他的内心受到更深的煎熬。他在生存的泥沼中苦苦挣扎,难以找到解脱的路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绿化树》所描写的那个艰苦年代里,马缨花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照亮了章永磷黯淡的世界。她是农场中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然而,她的身上却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外号“美国饭店”,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马缨花本人对这个带着鄙视的外号毫不在意,仿佛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在大西北黄土地上独自抚养着两岁的女儿,顽强的意志为她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一抹神密色彩。其实,马缨花的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她以一种坚韧不拔的姿态,勇敢地面对在那个物质匮乏、观念传统的种种困难。她与章永磷的初次相遇,是在一次刨粪的劳动,在漫天的尘土与劳作的艰辛中,他们的目光交汇,命运的齿轮也由此开始转动,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为两颗早己枯萎灵魂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缨花的出现,对章永磷来说,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她热情开朗和善良,与周围的冷漠、困苦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章永磷疲惫与绝望中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缨花以请章永磷帮忙修炉子为借口,将他请到家中,当章永磷踏入马缨花家中时,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马缨花的举动更是让章永磷无比震惊,她从锅里拿出一个白面馒馒,递到章永磷手中,章永磷看到这个白面馒馒时,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吃过这样的白面馒馒了,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馒馒,一点点地吃着,尽量表现很斯文的样子。在此过程中,他发现馒馒上有一个清晰的指纹印,这个指纹印让章永磷的内心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情,他仿佛看到了马缨花的生活,她的付出以及对自己的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滴落在馒头上,这一刻,他内心的防线彻底崩溃。马缨花见此情景,深深地叹息:“唉,遭罪哩!”章永磷感觉到,马缨花递给他的白面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温暖的关怀,一份珍贵的爱意,它点燃了章永磷心中对爱的渴望,也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个物质极度困难的年代,树皮、草根等等凡是能吃的无毒的食物,就是维持生命存活的保障,马缨花愿意与章永磷分享自己最珍贵的食物,体现了她对章永磷无私的爱和坚定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白面馒馒之后,章永磷与马缨花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章永磷常常找理由去马缨花家中,这样的相处中,他俩的感情也由最初的感激和同情升华为一种真挚的爱情。某日,章永磷鼓起勇气突然把马缨花紧紧搂进怀里,他内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冲动。可马缨花先是怔住了,眼神中既有对爱情的期待,也有一丝的迷茫和不安,最后挣脱了章永磷的双臂,用深情的语气说:“你还是好好读你的书吧!”马缨花的拒绝,让章永磷感到无比困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爱情和理智之间,章永磷陷入了深深挣扎,他对马缨花的感情是真的,渴望跟她一起共度余生。但他又不知道对马缨花复杂的情感是否属于真正的爱情,也不确定能不能给马樱花带来真正的幸福,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绿化树》通过饥饿与爱情的深刻描绘,展现了独特文学价值与深远的时代意义。在文学价值方面,作品以现主义为底色,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特殊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张贤亮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赋予了故事强烈的真实感,作品又巧妙地融入了浪漫主义元素,马缨花与章永磷之间纯粹而炽热的爱情,为沉重的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情的希望,具有超越现实的艺术感染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时代意义,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展现了“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被流放在大西北地区的独特经历。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更深入地探索人性的复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中马缨花的艺术形象令人深刻,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位农村妇女,她的善良、知性,与知识无关,却与她的生活紧密关联。为了生活,她可以不计较,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在极端艰难环境中的她,依然保持纯真与善良的精神令人钦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具教益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作者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美好与丑恶,以及“我”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白天为了生存耍“小聪明”,黑夜对自己深深的厌恶,堕落时清醒的自知之明,让人深感震撼。这种对自己、对世界的反思,是这部作品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论社会如何变迂,那些关于人性善良的思考,都是永恒的,也是这部作品的时代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品语言风格独具特色,既有西北地区的粗犷豪放,又不失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深情。这种语言风格,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9月2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