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笔者在2025年7月13日到达青海湖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讨论(英语:Qinghai Lake;藏语:mtsho-sngon;蒙古语:Köke Naγur),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41</p><p class="ql-block">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日,最新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持续扩大至4650.08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讨论,15</p><p class="ql-block">湖面海拔3196米。16</p><p class="ql-block">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18</p><p class="ql-block">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讨论。</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31</p><p class="ql-block">青海湖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均有一定规模。31</p><p class="ql-block">湖区各县经济方面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环湖公路沿线。</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讨论,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形成演变</p><p class="ql-block">青海湖盆地的发展雏形可追溯到古生代,它与共和盆地原为一体,形成菱形断陷沉积盆地。</p><p class="ql-block">中生代初,受北西断裂的影响盆地中间隆起,逐渐发育形成青海南山,将盆地一分为二成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p> <p class="ql-block">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明显隆升,断裂产生,形成若干大小不同的隆起带。在早、中侏罗纪时期青海湖地区已成陆地,当时地壳稳定,处于长期剥蚀夷平阶段,形成本区最古老的夷平面。青海湖地区的湖盆地貌最早出现在晚第三纪,为“青东古湖”的一部分。到第四纪初—早更新世末,青海湖盆地开始大幅度沉陷,河口抬升。</p> <p class="ql-block">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布哈河流经青海湖,通过倒淌河流入贵德盆地汇入黄河。</p><p class="ql-block">距今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河水倒灌,外泄无径,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外泄湖变为封闭湖泊,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p> <p class="ql-block">境域变化</p><p class="ql-block">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朝为400千米,清朝乾隆时减为350千米。15</p><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9月末,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25.6平方千米,比2020年同期增加36.8平方千米,达到2004年以来最大值。38</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3月,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17年增大2.9%,达到4625.6平方千米。11</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日,最新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持续扩大至4650.08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