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小记续 二、通州大运河</p><p class="ql-block"> 通州,地处北京东南,距离天安门约20多公里。明清以来,通州就是京城的重要卫星城之一,尤其是大运河的航通,使通州成为全国各地人员、物资、文化重要的交流之地。这几年来,北京市政府,下属的各局,委、办等各部门,已陆续迁到通州,使得通州更成为北京城市中心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在通州境内全长约40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部起点,是北京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是通惠河等多条河流的交汇之处。通州大运河贯北通南,运河码头曾是最有名的皇家码头,曾有舳舻蔽水,船货云集之盛况,有着“京门水陆要会”之称。</p><p class="ql-block"> 通州,现建有大运河文化公园,展示了运河的繁华历史与沧桑变迁。园内漫步,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通州的燃灯塔,尽管周围已是高楼大厦林立,但依然显得挺立高耸,苍劲庄重。</p><p class="ql-block"> 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其具体建造年代,众说纷纭,有北周、辽代等说法,已无从考证。当地的民谣“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可见其年代久远。</p><p class="ql-block"> 燃灯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的实心塔,高56米。塔身八面刻有精美砖雕,造型古朴,气势不凡。当地人唤作通州塔,是为著名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云”。</p><p class="ql-block"> 古塔距离运河约百米,塔身高耸,塔影映在河水,水景交融,风光秀美,清乾隆皇帝曾有“郡城塔影映波尖”的诗句而赞之。</p><p class="ql-block"> 史上该塔曾多次重建,修葺,之所以得到各朝各代的重视,应该是与运河是分不开的。古人认为,有宝塔雄屹,可以起到镇水扬威,保护河运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耸的宝塔,犹如一座航标灯塔,起到了指引航向的重要作用。远航而来的船工,望见宝塔,充满了平安到达京城的喜悦,正如清代诗人王维珍诗中所说“一支塔影认通州”。</p><p class="ql-block"> 古塔屹立千年,不仅是世世代代通州的象征,更是见证了运河的兴衰变迁,传承着运河文化的深厚遗韵。</p><p class="ql-block"> 与大运河文化公园相隔一条马路,就是西海子公园,此园有一孤墓,掩没在园林树木之间,略显落寂。走进观看,方知是李贽之墓。墓葬坐北朝南,青砖宝顶,李贽的骨坛即埋葬于此。这里有碑楼,墓碑,一侧有几座石碑,其中一碑,上刻“一代宗师”四个大字,现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李贽,字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幼年丧母,少年家贫,立志读书,也曾中举做过官。其做官为民,关爱百姓,一生清廉,为世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 李贽勇于思考,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挑战程朱理学,倡导人性解放。著书立说,曾有三句名言:一是“童心者,真心也…”,主张人性的本真,反对虚伪的说教。二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提倡平民价值观,批评脱离现实的空谈。三是“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强调人的独立价值,提倡思想自由。</p><p class="ql-block"> 李贽性格直爽,行事豪放,主张革新鼎故,反对思想禁锢,有着“明代第一狂人”之称。終不为当时权贵所容,因言获罪而入狱,后不堪其辱而自尽,充分体现了独立思想和不屈人格。他的思想,具有现代启蒙思想的萌芽,被誉为中国走向近现代思想的先驱者,对后世的文学、哲学都有很大的影响与启示。</p><p class="ql-block">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北部,即是著名的漕运码头。大运河由杭州起点,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数省,贯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而通州的漕运码头,乃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码头。</p><p class="ql-block">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名称。自秦汉、隋唐以来,我国的政治中心基本都是在北方,(南宋除外),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特别是明清时代,随着京城的人口激增,所需粮食等各种物资需求极大,对运河漕运的依赖日益加重。江南一带所产的粮食、盐、丝绸等物资,都是通过运河漕运而源源不断进入北京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大运河漕运,对当年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维系朝代兴亡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到了清代末期,随着海运的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年),津浦铁路的建成,漕运的作用,无可奈何的衰落了,并逐渐终结了其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p><p class="ql-block">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万里长城如同一撇,大运河犹如一捺,在神州大地写下了个大大的“人”字,长城与大运河,都在中华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体现在军事、经济上,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多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南北舟楫贯远程,</p><p class="ql-block"> 几朝漕运济燕京。</p><p class="ql-block"> 滔滔不尽千秋事,</p><p class="ql-block"> 风送清波两岸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