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调色盘-元阳梯田

元宝爸比

<p class="ql-block"> 人文篇</p><p class="ql-block">哈尼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目前总人口数约160多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以及越南的莱州省和广宁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久以来,哈尼族的整个文化全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沿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住的是以石垫基,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的蘑菇屋,也有少数用瓦。楼房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其它各地居住的有土基楼房、间间相连的平顶屋和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各具特色别具一格。</span></p><p class="ql-block">哈尼族女性以勤劳著称,负责家庭琐事如饲养家畜、烹饪等,同时参与繁重的农业生产和背运物资等重体力劳动,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重要角色。传统上,哈尼族家庭还是以父权制为主,男性主导生产和对外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家庭中平时只承担家中带孩子及一些锁碎家务事和社交活动,仍存在性别分工不平等现象。我们在村里游览活动时,看到田间地头干活背石头的基本上都是妇女。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仍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村‌完整的保留了哈尼族传统民居形式,茅草屋顶蘑菇屋、土木结构,兼具人畜分层、粮食储藏等功能,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梯田农耕‌依然沿用木刻分水法灌溉技术,四季景观各异,春耕银镜映云、秋收稻浪翻滚。村民们仍然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保留着手工纺线、梯田耕作等传统习俗。阿者科村村民目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不正是哈尼文化的一个缩影吗,它是游客们了解哈尼文化不可多得的窗口。 ‌</p> <p class="ql-block">标准的哈尼族蘑菇屋,房屋共分三层,底层饲养畜牲,中层住人,顶层粮食储藏和堆放瓜果蔬菜等杂物。</p> <p class="ql-block">聪明的哈尼人把山泉水奉为“神水”,并以沟渠的方式引到村里,修建了这个土自来水供村民们饮用或洗涮之用。</p> <p class="ql-block">老夫老妻,没有甜言蜜语,却恩爱有加。</p> <p class="ql-block">去地里干活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城里同龄的孩子撒骄还忙不过来呢,她已经在景区向游客兜售白水煮鸡蛋,二元一个。</p> <p class="ql-block">原本该享福的人了,却仍然肩负重任。</p> <p class="ql-block">手工纺线,生命不息,劳作不止。</p> <p class="ql-block">肩背手牵,去干活。</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路积水了,孩子们来参与疏通,卷起小裤腿有模有样的。</p> <p class="ql-block">带着弟弟去干活,人还没有锄头高,但你看她的表情却相当的自信哦!</p> <p class="ql-block">好奇心,为什么每天见到的都是陌生人,他们来干什么⁉</p> <p class="ql-block">这帮孩子扎堆在这里玩,他们没有变形金刚或者说没有任何玩具,有的只是村头地尾的一些小树棍,但是他们好像玩的很开心。我们是3月14号(星期三)去的,拍照的时间是上午的10点半左右,常规来说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应该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难道是没上学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鸭子似乎也漂亮些!</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牛圈里金色的小牛犊。</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运气真好,在我们游坝达景区时,恰巧遇到一对情侣在这里举办婚礼,看看这对新人笑的满脸灿烂,眼神里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沾着他们的喜气,打心底里祝福他们美满幸福。</p> <p class="ql-block">哈尼人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哈尼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元宝爸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