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艾文的故事,第22章 血染杜鹃红

北国鲜菊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艾文听文友讲述,鄂伦春民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他们世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以狍角帽、桦皮屋为标志,过着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然而,当日寇铁蹄踏碎山河,这个只有三千人的民族毅然放下猎枪,拿起抗争的武器,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 关丽华,8岁便成为童养媳的鄂伦春女性,在丈夫病逝后,以游猎生活练就的枪法和胆识,成为抗联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1932年,她冒死支援马占山部队,为受伤的将军养伤避难;1935年,是她护送杨靖宇穿越敌区。</p><p class="ql-block"> 在伪军盘查时,她腰插双枪、单骑抢人,将杨靖宇从刑场救出,1941年,她为抗联战士缝制狍皮大衣,用草药治愈伤兵,被战士们称为“鄂伦春女侠”。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慰问团专程授予她纪念勋章,肯定她“以一己之力,护万千战士”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鄂伦春姑娘娜仁托娅与族人一同为抗联队伍提供帮助,传递情报、运送物资。</p><p class="ql-block"> 一次,她冒险为抗联送重要情报,途中被日本鬼子截获。面对凶残的敌人,娜仁托娅坚决不透露半点信息。鬼子恼羞成怒,对她严刑拷打,皮鞭抽、烙铁烫,她始终咬紧牙关。日本鬼子将她拖到村口,当着族人的面,用刺刀疯狂刺向她。娜仁托娅倒在血泊中,但她的眼神依旧坚定,至死都未屈服,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抗日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绿水春风中传送着热烈的赞美,崇山峻岭中记载着古老的传说英雄的事迹。从前,那是一个苦难的年代,沙俄狂匪的马队闯过黑龙江,侵入兴安岭,在森林里迷了路,他们抓住了一位鄂伦春族姑娘,让她带路,姑娘把他们带到四面埋伏着鄂伦春猎手的峡谷,葛藤把敌人的马蹄缠住了,敌人恼羞成怒,杀死了鄂伦春姑娘。姑娘的鲜血洒在大地上,染遍了山野,从此才有了血一样的映山红、杜鹃花。</p><p class="ql-block"> 鄂伦春民族的抗战史,是一部用鲜血书写的民族史诗。他们没有文字,却以口述传承历史;他们人口稀少,却以全族参战展现气节。从盖山家族的“义结金兰”,到李氏父子的“血战到底”,再到关丽华的“孤身救侠”,娜仁托娅的宁死不屈,鄂伦春姑娘血染杜鹃红……鄂伦春人用行动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如今,鄂伦春自治旗的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静静矗立,碑文上镌刻着:“他们都是英雄的后代。”这些英雄的故事,如兴安岭的松涛,永远回荡在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捍卫正义,守护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