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之夜

静静的绿叶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向作者致谢。</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8月晚上10点左右,我们乘游轮抵达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码头。夜色中的秭归,静卧于长江之畔,江风轻拂,水声低语,仿佛每一寸空气都浸润着千年文脉。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曾见证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千年之后的秭归,龙舟竞渡的鼓点仍年复一年地唤醒着他不灭的诗魂。</p> <p class="ql-block">  屈原或许不曾预料,他的精神会穿越时空,照亮后世。1953年,他与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一同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这不仅因他开创的楚辞文体,与《诗经》共同奠定中国文学两大源头的基础,更因他那至死不渝的气节与忠诚。他在《渔父》中吟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然而他选择以生命殉道,宁投江而死,也不愿令清白之身蒙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78年五月,屈原抱石沉江。百姓哀恸,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祭奠他,渐渐演变为今日我们熟悉的端午节。粽叶飘香里,始终回荡着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气节,这高尚的情怀早已随这个节日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世代不息。</p><p class="ql-block">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篇《橘颂》,写的是树,喻的却是故土难离的赤诚。许多人熟知这诗句,却未必知道秭归亦是“中国脐橙之乡”,四季飘香,尤以春橙“龙丸”为佳。就连一桥横跨千年的西陵长江大桥桥墩,也选用暖橙之色——这是独属于秭归的文化印记,朴实而深情。</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游船静静停泊在秭归码头。不知有多少人,在梦中重游三峡的千峰万壑;有多少人,回望那些关乎家国、忠义与和平的闪光历程;又有多少人,正从这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默默汲取着前行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