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张丈母娘的特有回礼食品“米屑饼"

龙城一支笔江苏作家程协润

<p class="ql-block">女婿张丈母娘特种回礼食品“米屑饼”</p><p class="ql-block"> 龙城一支笔 江苏作家程协润</p><p class="ql-block"> 2500多年以来,常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曾一直流传着一种充分体现江南美德文化,女婿在每年八月(中秋节)前,要去丈母娘家与张八月民间传统。在每年过中秋节的这一天里,孟河每家每户都要在中秋节的夜晚,美丽明亮的月光下,吃着传统美食月饼外,还要吃一种张丈母娘特种回礼食品。前几年,我除了向大家介绍张八月的“满锅饼”外, </p><p class="ql-block"> 孟河人每年还要吃着另外一种特色的点心食品,孟河人都叫它“米屑饼”,就是张八月与张丈母娘时,丈母娘送给女儿女婿的一种回礼食品。非常有意思的是孟河张八月与张丈母娘的满锅饼、与张八月的米屑饼等一些美食食品,这些都是在张八月时要丈母娘亲手制作做的点心食品,而且还都绕不开“女婿”与丈母娘这些关键的词句。孟河人的“米屑饼”也同样如此。</p> <p class="ql-block"> 这孟河的“米屑饼”,也是一种代表着孟河一家子大团圆的意思,它看起来与月饼差不多一样的大小,一般都是甜的也有咸的与椒盐的。其含意是丈母娘希望女儿女婿的小家庭,每年都能过上甜甜蜜蜜的生活。这些孟河的“米屑饼”的形状是圆扁形的,两面烧烤成金微微黄色的,再把黑白芝麻散放在“米屑饼”两面,这样你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喷香喷香的诱人味道。其实,制作“米屑饼”的工艺一点也不复杂,只要有糯米粉、黑白芝麻、豆油或菜油、还有白糖与盐等。“米屑饼”的馅料都是按个人喜好来搭配的,一般是白糖黑芝麻馅和白糖豆沙馅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吃豆沙馅与紫薯馅和椒盐的了。</p> <p class="ql-block"> 制作时要先把糯米粉倒入盆器中,然后,将烧开的温水慢慢地倒入盆器中,一边倒一边将糯米粉搅拌成絮状,再耐心地将拌成絮状的糯米粉慢慢地揉捏成了软硬适中、光滑细腻的糯米粉团,然后, 再把这些糯米粉团均匀地捏揉成小团子,要捏成小碗状包入你所要的各种馅料,将包好馅的糯米粉团慢慢地边转圈边收口,再用手慢慢地压成小圆饼状,再在糯米粉团上蘸一些黑白芝麻后,便放入热好的油锅之中,然后用慢火文煎几分钟后,再闷上几分钟锅后,这“米屑饼”就熟了。因为,糯米粉是刚用温开水搅拌过的,所以,已经是半成熟的状态了。一般只需要火文煎7--8分钟就可以了,直煎到米屑饼的两面有些微微的金黄就行了,只要将“米屑饼”煎到稍微有点鼓起来后,就说明这“米屑饼”是已经熟了,你就可食用了,刚煎熟就出锅的“米屑饼”,那口感与味道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这孟河张八月与张丈母娘的“米屑饼”,煎熟后,如果你在现场会闻到满屋子的芝麻香味,它特别诱人食欲。“米屑饼”制作煎好后,一定要趁热吃,你一口吃下去,油香酥糯,甜而不腻,从舌尖到心间,瞬间就能感觉到一股满满的团圆氛围了。这又好吃又好看还充满着满嘴香味的“米屑饼”,我相信那一位孟河人的女婿不爱吃呢?</p><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人要问我了,这“米屑饼”不是糯米粉制作做的吗?应该是雪白的啊?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啊?说起来这跟孟河人的方言有点关联的,过去孟河当地人面粉发音为面屑,米屑粉就是米雪(xie)粉。而这“屑”与“雪”发音好像有些相似,所以,久而久之孟河人便称米雪饼为“米屑饼”(这和孟河的乔麦“屑”差连盘意思是一样的)。虽然,它是一种方言的谐音,但中秋吃“米屑饼”,颇有入口成诗的浪漫感觉啊,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浪漫的,这“米屑饼”就是孟河人“张八月”的一种情怀与传统的乡愁文化而已。</p> <p class="ql-block"> 在孟河人在“张八月”时,一般能干麻利的丈母娘都会亲自下厨,给女儿女婿制作一些“米屑饼”,作为一种回礼的食品。一年只有张八月这一回,所以,到时丈母娘肯定要亲手下厨制作做一些食品,让女儿带回婆家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晚辈孝敬长辈,长辈关爱晚辈,以及礼尚往来的一种传统美德,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得快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p> <p class="ql-block"> 孟河中秋节女儿女婿“张八月”后,其实,是丈母娘给女儿女婿的一种回礼食品。心灵巧手的丈母娘一般回5种食品。除了满锅饼、米屑饼、还有一种麻团、一种面豆角与一种洋拉头(这是音译,其实,这些都是用面粉与米粉制作做成的,这也是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孟河独有的。可惜,现在年轻的丈母娘都不会做了)。这5种食品分别有咸与甜和椒盐的3种口味,刚出锅的米屑饼味道特别好,真是好香,可口好吃。不论是旧时代的过去,还是新时代的现在,外地人到孟河做女婿,都是蛮有口福的,现在就就更不用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