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早晨从汉庭酒店(铜仁步行街店)出发,目标南岳衡山。行至半路,于沪昆高速邵阳回隆服务区方便以及加油。 走了约470公里用了5小时多,午后一点多在衡邵高速南岳收费站下高速。 停完车,先去游客中心了解游玩路径,选择想去看看的景点,虽然朋友来此不止一次。<br> 根据精力于时间等因素,我们先去主要的顶点祝融峰。看图可以有三种途径,坐观光车,坐索道和步行。 我们选择第一种方法坐观光车上山,直达祖师殿站。<br> 广场下车遇见一群建筑石墙上刻有“南天门”字样。继续往前走,应该是正门。 祖师殿,是南岳衡山供奉真武祖师的道教宫观,因建于海拔1100米的北斗岭上,又被称为“北斗真武殿”。它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石墙铁瓦古建筑,现存殿宇为1999重建,殿宇为二进三横,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br>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的寿比南山石在祖师殿旁边,背靠祝融峰,面朝南岳城,与山下的大庙三处景观同在一中轴线上,石刻高3.99米,据说寿比南山的南山就是南岳。意为生命长久,寿比山高。 南天门远眺。<br> 由祖师殿继续上山来到“南天门牌坊”处。南天门,又称“通天之门”,过南天门牌坊就越过凡间,进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南天门,建于1938年,为高10米,宽9米的四柱三门石牌坊。<br> 过天凡之界的南天门,经“狮子岩”再前行,路边摩崖石刻俯拾皆是琳琅满目。 上封寺在东汉时期是道教官观,称‘光天道观’,隋朝初年定为第二十二福地,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观为寺,踢名上封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br> 现存建筑为1988年重建,砖混结构,铁瓦覆顶。整座寺院由石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组成。牌坊和九龙壁上的雕龙、花饰,雕工精美,栩栩如生。<br> 游览完上封寺,将攀登南岳衡山72峰之中的最高峰—“祝融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高耸入云,雄峙南天。 山形石与祝融殿,山形石上刻有“南岳衡山”四个大字为赵朴初题写。 从峰顶底脚通到祝融峰山门前要走三十多级陡峻的花岗岩石台阶,我马上可以到达南岳之巅峰祝融峰了 在古语中,祝为持久,融是光明,永远光明之意。曾多次来访的朋友向我介绍。 祝融峰的命名,源于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祝融,主管南方事务,并以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后人为纪念这位管火有功的火神,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衡山的最高峰。<br> 祝融峰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区。登上祝融峰,方知众山小,唐代文学家韩俞的两句诗“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烟青里”,形象的描述了祝融峰的高峻与雄伟。<br> “圣帝殿”,又名老圣殿、祝融殿。始建于明万历年(公元1573~1620年)间,清代、民国两次重修,1982年南岳管理局重新翻修。整座建筑坐落于祝融峰顶,石墙铁瓦,气势恢宏。<br> 正殿及北厢房全部为花岗岩石柱,花岗岩砌的石墙,屋顶均为铁瓦。 登顶见过自然景观后,坐上游览车,在下山途中,我们从后门进入建于半山腰忠烈祠,这里是整祠的最高点。 忠烈祠位于衡山香炉峰前,是194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也是一座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于到1943年基本竣工。 进入正厅,迎面矗立着一座大型的汉白玉石碑。石碑居中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从右至左依次刻有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第三战区、第一战区三大战区22大战役的阵亡将士神位。 1943年7月7日忠烈祠落成公祭时,原本只准予第一批张自忠、郝梦龄等五十三名忠将士入祀。 但当时的主祭者、时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指着“总神位”说:“抗战还在进行,牺牲在所难免。这总神位特为今后为国捐躯忠灵而设,千秋万代,血食无替。” 其中牺牲将领官职最大的,当属张自忠将军,他曾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在襄阳与一倍半的日军血战中,壮烈战死沙场。<br> 忠烈祠管理人员想得周到,“享堂”里给祭拜的人准备了鲜花;鞠躬致敬,以表敬意! 由下往上依山势建有276阶石梯,象征着国名革命军所牺牲的276位中高级将领。这些石梯跟南京中山陵一样的特殊,叫做仰角45度。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石阶而看不到平面。站在顶端下看,则只能看到平面,却看不到石阶。两侧是挺拔高大的青松翠柏掩映着台阶,中间草坪则用大理石片镶嵌“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 下来平台就是纪念堂。建筑为三开间结构的方形殿宇,殿正中立有一碑,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碑记介绍了建祠的历史背景、经过,讴歌了对英烈们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原碑已毁,这是按原碑复原的。 纪念堂的左右为展览室,展厅的主题为南岳与抗战,介绍了南岳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展板上记录了南岳忠烈祠建造的缘由和经过,在南岳第一次军事会议上,各战区将领痛心地报告“阵亡官兵多暴尸疆场”而不能掩埋的情况,遂决定由薛岳将军负责在衡山建造忠烈祠。<br> 纪念堂下边是“七七纪念碑”。 我们先看到的背面刻有薛岳题的碑铭,“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绕到正面看,纪念碑是由四颗竖立的巨大石制炮弹组成,巍然矗立。互为对称的四颗小一点的炮弹拱卫着一个硕大的炮弹,弹头直指蓝天。这五颗炮弹象征着中华民族较大的汉、蒙、满、回、藏等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日。东西南三面分别刻有“七七”两字。<br> 忠烈祠正门是一座拱形三门重簷牌坊,牌坊用黄色条石磊筑,上覆青色琉璃,中拱上竖额题有薛岳将军书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整体不自觉的就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两侧有文物保护单位牌子和简介。<br> 下山后就近住宿柏曼酒店(衡阳南岳衡山景区大庙店),后在南岳区百味鲜餐馆晚饭。<br> 4月30日一早,从柏曼酒店(衡阳南岳衡山景区大庙店)步行去看南岳大庙。棂星门门前立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秀冠五岳"刻字巨石。<br> 南岳大庙中轴线分为九进四重院落,"九进"都在中轴线上。<br> <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庙正门叫棂星门,棂星本叫天田星,是天上28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据说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庙宇不可用“棂星“来命名。在国内,用棂星来冠以庙门的只有山东孔庙和南岳大庙等廖廖几处。</p> 第二进奎星阁。奎星阁曾是戏台,上面有一香樟雕刻的盘龙。再回头看戏台北面柱对联: 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这不就是在说人生嘛!<br> 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叫正南门。正南门是中间的门,又叫正川门。在古代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廷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两侧川门。<br><br> 第四进为康熙御碑亭。御碑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歇山顶建筑。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额板上撰写了100个字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祈愿“寿岳”祭祀朝圣的人们能福寿安康、延年益寿。 第五进嘉应门,是迎送宾客的仪门。嘉应二字取自古人语“天地顺而嘉应降”,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廷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br> 第六进御书楼。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四周绕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龙。楼上四周装镂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古代所罕见。南檐下有“御书楼”横额。<br> 穿过御书楼,第七进是整个大庙的核心建筑正殿。正殿内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又叫圣帝殿。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须弥台座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宇气势宏伟,飞檐高耸,雕梁画栋,雍容华贵。<br> 殿前有一块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是用于酬神演戏和朝拜敬香的地方。自古以来,民间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因此每年来自国内外敬香朝拜的客人有数百万之多。 第八进为寝官,也叫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供奉着南岳圣公圣母,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的。<br> 南岳大庙第九进,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终点,也是大庙的北后门。南岳大庙南北方向中轴线上的庙宇景观便游览完毕。 北后门的东侧连接玄苑,可通东八观。西侧通往禅园,可去西八寺。<br> 南岳大庙东侧外红墙内有八个道宫:玉虚宫、万寿宫、清和宫、仁寿宫、三元宫、寿宁宫、纯阳官及铨德观,各有殿、院落及天井。由道教管理。<br> 南岳大庙西侧有八个寺庙:化城寺、崇宁寺、云峰寺、双峰寺、老南台寺、忠靖王殿、天堂寺、金龙寺。由佛教管理。<br> 南岳庙是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典范。儒家有南岳庙之神南岳圣帝,它是南岳最大的菩萨,代表着智慧和权威,被历代帝王代表国家祭祀,祈求国家的昌盛和安定;佛教有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信徒们拜文殊,祈求学业有成,拜观音祈求平安;道教有圣公圣母,他们是道教真武神的父母,老百姓拜圣公圣母祈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