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多云 乐山 <p class="ql-block"> 今日开启朝圣之旅,目的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清晨从乐山市区出发,抵达景区北门。这是一座仿汉代石窟式建筑,建于1996年,依山傍水,与丹崖翠壁融为一体,显得古朴典雅。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乐山大佛”四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为这座千年古迹增添了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步入景区,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古栈道缓缓而行。栈道两旁古木参天,绿荫如盖,陡峭的崖壁上镶嵌着历代石刻遗迹。这些石刻字体各异,有的雄浑大气,有的清秀俊逸,在绿苔与褐石间若隐若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 沿山中古栈道前行,两旁树木苍翠繁茂,陡峭的崖壁上留有不少历代石刻遗迹,字体各异,隐现于绿苔褐石之中。途经“龙湫虎穴”,“虎穴”为一尊与真虎大小相仿的白虎雕塑,<span>龇</span>牙欲扑,筋骨面目凶狠夸张;“龙湫”雕刻则与山势、水潭浑然一体,石龙盘绕一五六米见方的水潭,龙首高踞,吐水入潭,龙身隐现于石壁,首尾呼应,构成龙缠积水的完整布局。</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行至“兒率宫”,意为“知足”“喜乐”,内有一座石刻大肚罗汉,胖胖端坐,袈裟垂落,嘴角眼角上翘,神态亲切快乐。宫前碑文介绍,此处为弥勒住所。据《佛祖历代通载》,五代僧人契此体型肥胖,常携布袋行乞,出语无常,后人以为弥勒转世,亦称布袋和尚。唐代崇拜弥勒,佛经称弥勒出世则“天下太平”,乐山大佛由此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据凌云寺记载,海通禅师为镇水害、弘佛法,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起募资凿佛,历尽周折,后经章仇兼琼、韦皋续建,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九十年,历经三代工匠、四位皇帝。大佛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成,通高71米,为世界最大摩崖石刻弥勒坐像,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堪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 穿过悬挂“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楹联的山门,大佛头部赫然呈现。历经1300年风雨,仍仪容端庄,眉目清朗,螺髻层层,共1051个,均为石块镶嵌而成。佛头高14.7米,宽10米,耳长7米,规模宏大,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自大佛右侧沿九曲栈道而下,这条唐代古栈道宽窄不一,最窄处仅容一人。栈道陡峭曲折,共有217级石阶,穿山临水,九转回环。俯视脚下,游人如蚁,江流奔涌;仰望上空,飞鸟难越,令人心惊。</p> <p class="ql-block"> 壁间有多尊摩崖石刻佛像,工艺精妙,可惜风化严重。凭栏远眺,三江交汇,水雾缭绕,对岸乐山城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般缥缈梦幻。栈道旁的护栏铁索锈迹斑驳,虽能给人一丝安慰,却难消除九分惊险。石壁上原有众多摩崖石刻佛像,工艺精妙,可惜风化严重,令人扼腕。</p> <p class="ql-block"> 至大佛脚下仰观,更觉其宏伟庄严。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神态安然。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大佛设计巧妙,依托山势,如端坐宝座,镇服激流。左右两侧有16米高护法天王及其他石刻佛像,组成庞大佛教艺术群。</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惊叹的是古人设计的排水系统。维修时发现,大佛螺髻间设排水沟,耳后、胸侧有通风洞穴,有效减轻风化。左侧凌云栈道建于1983年,红砂岩壁在晨光中鲜艳明亮,偶见小窟佛像已风化模糊,更显大佛保存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绕过佛脚,来到左侧的"凌云栈道"。这条栈道开凿于1983年,1984年竣工开放,全长约500米。沿着栈道钻壁穿石而上,身旁红砂岩壁在晨光中越发鲜艳。这种岩石质地疏松,易于雕刻却也容易风化,沿途可见一些小型石窟中的佛像已风化无形,更显大佛保存千年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提及大佛,不得不铭记海通禅师的感人事迹。传说他为镇江水、护百姓,发愿造佛,面对索贿官吏,毅然“自抉其目”,护持佛财。海师洞现存其坐像,高约2米,双目无珠,面色铁青,神情凛然,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参观凌云寺,又称大佛寺,为明清重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内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依次排列,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三身像,两旁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乐山是唯一烧香拜佛许愿后不用还愿的地方,因此香火格外旺盛。</p> <p class="ql-block"> 岩壁刻“苏东坡载酒时游处”,今设乐山大佛陈列馆,展示大量实物、文献、图片和模型,详细记录了大佛90年建造史和历代保护维修历程。</p> <p class="ql-block"> 午后前往东方佛都,此处集中仿制三千余尊佛像,采用摩崖圆雕、浮雕等形式,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长170米的释迦牟尼卧佛。佛像依山取势,利用山体自然延伸,南端刻头,北端刻足,中间保留自然植被,形成天当房、地当床、绿色植被当衣裳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再次听到乐山大佛显灵的传说。据说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悲剧,曾闭眼流泪;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大佛面露怒色;2000年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时,佛头闪现佛光;2002年5月7日,大佛上空出现直径约300米的日晕光环,持续三个多小时,万人争睹。这些现象虽可用科学解释,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佛佑苍生的灵验。</p> <p class="ql-block"> 随后参观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乌木为古木经千年碳化形成,质地坚硬。馆藏丰富,尤以四大名著题材雕刻著称,其中镇馆之宝《三国演义》木雕规模宏大,人物近五百,场景磅礴,堪称“天之灵绝、地之珍绝、人之意绝”。</p> <p class="ql-block"> 接着游览峨眉山市胜利镇仙芝竹尖生态园,参观熊猫馆。面对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不仅孩子们欢欣雀跃,大人们也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抵达峨眉山万年寺,参加彝族篝火晚餐。来到晚香楼餐馆,发现所谓的篝火晚餐实为彝家风味的餐食,比一路的包团餐稍显丰盛,口味独具特色。餐厅布置别有风味,文革时期的图画和红军主题的装饰充盈其间,<span>“</span>毛主席万岁<span>”</span>、<span>“</span>共产党万岁<span>”</span>、<span>“</span>汉彝亲如一家<span>”</span>等标语表达了彝族同胞淳朴的阶级感情。用餐时,舞台上有彝族歌舞表演,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欣赏民族歌舞,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晚香楼演艺广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晚会。虽然票价不菲,但绝对物超所值。我们被安排到贵宾席,可以近距离欣赏精彩表演。川剧作为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剧种,重在"看"而非"听",通过一台小戏就能展现四川的民俗民风民情,人间百态。</p> <p class="ql-block"> 《蜀秀峨眉》晚会巧妙融合峨眉山的自然与文化、传统与艺术,采用音舞诗画的形式,向游客展示了一幅幅秀丽雄奇的文化画卷。</p> 川剧丑角表演《皮金滚灯》幽默惊险,表演者头顶油灯,在板凳上翻腾钻越,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灯不坠,展现了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p class="ql-block"> 茶艺表演《秀壶茶艺》独具特色。表演者用1.2米长的铜嘴壶装入开水,通过甩动茶壶,从半米外准确将茶水注入茶碗。</p> <p class="ql-block"> 川北托棍大木偶《长绸曼舞》令人叹为观止。表演者操纵木偶甩动八米长绸翩翩起舞,宛若天上嫦娥降临人间。</p> <p class="ql-block"> 武术气功表演惊心动魄。表演者脚踩锋利钢刀,在增加难度的滚筒上保持平衡,每个动作都让观众屏息凝神。</p> <p class="ql-block"> 压轴好戏川剧《变脸》将晚会推向高潮。"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的绝活,表演者不仅自身变脸,还能让木偶也变脸,更会变幻身上衣着,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b></b>晚会结束后,夜宿万年宾馆,一日行程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f3vo9z" target="_blank">点击阅读上一篇《川游笔记(五)羌寨风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icba07" target="_blank">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川游笔记(七)蜀秀峨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