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嘉峪关草湖 <p class="ql-block">凤头白鸭(学名:润州凤头白鸭)是中国国家一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也是明清时期皇家园林中的“顶流”观赏禽类,因头顶天生高耸的“凤冠”(羽毛簇)形似古代凤冠而得名,其白羽乌嘴的特征曾被古人赞为“洁白如玉”,连康熙皇帝都“爱其洁白,从未烹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头白鸭的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明代古籍《事物绀珠》明确记载“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这是关于其最早的文字记录;清代《蓬山密记》中,康熙皇帝提到“人言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足见其作为宫廷宠物的地位。然而,近代以来,凤头白鸭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因缺乏系统性保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近现代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网成在“稻鸭共作”田间发现几只头顶有“凤冠”的变异鸭子,尽管当时毛色混杂(有花有黑),但结合古籍记载,推测其为凤头白鸭的后代。此后,科研团队联合扬州大学专家,通过性状定向选择、提纯扩繁,历经10余年努力,于2013年成功恢复纯种凤头白鸭种群(乌嘴白羽、凤冠明显);2019年,该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正式定名为“润州凤头白鸭”;202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成为我国唯一的白羽凤头鸭遗传资源群体。截至2024年,保种场种群规模已达5000余只,核心种群通过“家系繁衍”(1公7母为一组)维持遗传多样性,避免品种退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凤头白鸭的最显著特征是头顶高耸的“凤冠”——由羽毛簇生于皮瘤形成,形状多样(有的细长柔软如烫发,有的蓬松直立如炸毛),每只鸭子的“发型”均独一无二;全身羽毛洁白如雪,嘴巴、脚蹼呈黑色,与白羽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辨识度。这种“爆炸头”造型并非人工修剪,而是天生绒毛着生于皮瘤的结果,是其自然进化的独特性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头白鸭的“爆炸头”造型自带萌感,2025年因“烫头鸭”称号走红网络,成为南京玄武湖、苏州虎丘、上海豫园等景区的“流量担当”,吸引大量游客打卡。景区推出的“爆炸头鸭”系列文创(毛绒公仔、挂饰、围巾等)也受到年轻人喜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头白鸭承载着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和文人雅趣,其重现不仅弥补了历史“遗憾”,更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案例,向公众传递了“守护传统品种”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柯尔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