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团火,是好奇,是探索,是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正是我们点燃这团火的圣殿。如何让每一堂课都充满吸引力,让知识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执着探索的永恒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公开课的精益求精、常态课的温暖坚守,以及新教师“开门课”的破茧成蝶,共同探寻激发兴趣、提高实效的课堂密码。</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精雕细琢,演绎精彩</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是教学艺术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它追求的不仅是“完美”,更是“真实”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始于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场"。刘德忠老师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故事情节、悬念迭起的问题挑战,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好奇与疑问,主动走进知识的殿堂。让学生感知“数学不是抽象的计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此外,刘老师告别“一言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悟,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奇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 刘磊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互动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让遥远的风景近在眼前。刘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探索“如何围绕大单元目标,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解读文本”,为后续单元学习奠定“以问促思”的阅读基础。技术为课堂插上翅膀,拓展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常态课</p><p class="ql-block"> 细水长流,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公开课是“盛宴”,那么常态课便是滋养学生成长的“一日三餐”。它的魅力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创新,在于“润物细无声”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 常态课是师生关系的试金石。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份理解,都能构建起温暖、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里,学生不怕犯错,敢于表达,因为他们是课堂中被尊重、被信任的个体。语文课上,小小的手跟着节奏拍拍拍,在快乐融洽的氛围中学会了《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的旋律依然在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 巧设梯度,人人有收获。“教"要顺应“学”的节奏。老师们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有余力者挑战自我,让暂时落后者获得支撑,实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每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数学老师们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及充分的讨论获得本课时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p> <p class="ql-block"> 及时反馈、正向激励,是常态课保持活力的“加油站”。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份细致的批改,都能转化为学生持续前进的动力。我们不仅评价结果,更欣赏努力的过程。英语课上,一个个歪着小脑袋认真听老师话的孩子们,张开大大的嘴巴、拍着小手唱着歌谣的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读着spring、 summer...的孩子们,此刻,他们就是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具有非常大的能动性,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课堂上,孩子们以画纸为心田,探寻未来;以画笔为心路,将色彩进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 新教师“开门课"</p><p class="ql-block"> 初绽芳华,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开门课是新教师教育生涯的 “战略支点”。它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首次集中亮相。一个经过精心雕琢的“支点”,能以最小的力,撬动未来职业发展最大的可能性。这是一次亮相,更是一次淬炼。</p> <p class="ql-block"> 虚心求教,博采众长</p><p class="ql-block"> 课前,在集体备课中,他们反复打磨教案,虚心请教老教师;老教师也不遗余力地帮助新教师研读教材,定位目标,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确定流程后,她们对着空教室一遍遍试讲,只为呈现最流畅的环节。这份认真与执着,是送给学生和自己最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激情满满,感染力强</p> <p class="ql-block"> 反思精进,破茧成蝶</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 打磨课堂,凝聚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课后,在教导主任李学锋的带领下进行评课。首先,由执教老师结合对教材的研析,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接着,各老师积极发言,从教学设计和学生实情出发,对执教老师课堂中优秀的表现毫不吝啬地夸奖,并且谈及自己从中的收获,同时也针对不足的地方,真诚指出并给予恰当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最后,翟永生校长进行总结,既梳理了每堂课的亮点与不足,更提炼出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低年级抓“规矩”和“兴趣”,知识要“慢”教,习惯要“狠”抓。中高年级抓“能力”和“思维”,课堂要“放”手,引导要“巧”妙。无论哪个学段,“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变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不是终点,而是优化教学的起点。我校将持续把这一教研活动常态化、精细化,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讨中成长,让每一堂课都能在打磨中提质,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为学生的成长赋能续航。让我们继续携手,用智慧与热情,点亮课堂,点亮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