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俺从上世纪的1960年三岁时,随父母离开荣成后,1965年八岁时跟母亲回老家探过一次亲,当时尚小,许多事有记忆,但只是朦朦胧胧。参加工作后,1998年到烟台岀差,顺便回了趟老家,也只是住了一宿,第二天便匆匆离开。到了2009年母亲病逝后,俺对家乡的情怀和爱恋,无时不刻地激发着自已的内心,促使和涌动着每年都想回家乡看看,探望那里的亲人,游览美丽的风景,呼吸呼吸故乡的空气,享受家乡的美食。到今年巳连续十六个年头了,金秋的九月俺又一次踏上回乡之路。</p> <p class="ql-block">八百多公里的路程,俺一路驶来没有一丝困乏。一下高速驶入回家的路,此时的心情,多是期待与忐忑交织,又藏着淡淡的怀旧。 期待和盼望的是能与亲人们马上见面,可以尽快尝到记忆里的家乡味道。当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过往在家乡的生活片段,不自觉地浮现在俺的脑海里,给俺带来了许多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从凌晨五点岀发,下午二点多到达荣成,放下行囊便迫不及待地和刘弟来到北大街的海鲜市场,挑些自己想吃的海产品,晚上先过过嘴瘾。</p> <p class="ql-block">荣成开海的日子是9月1日,这时大厅里的海鲜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涵盖了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各种海鲜,只要你想吃,这里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在荣成工作的学军弟和学丽妹知道我们回来了,分别宴请俺们一行。十余年来每次回家,俺们都受到弟与妹及全家的热情款待和照顾,让当兄长的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俺也拿岀珍藏多年的好酒与弟及妹一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旅途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这种基于血缘的深厚纽带,不仅承载着共同的记忆,更蕴含着彼此间无尽的关心与爱意。事实证明俺们之间今后无论走多远、过多少年,相见时的那种情和义,是血缘里自带的牵挂与底蕴。</p> <p class="ql-block">今年荣成的天气格外反常,巳立秋多日,温度仍据高不下,据老家亲人讲,这样的天气在荣成历史上从未见过。</p><p class="ql-block">回故乡的第二天,俺便来到樱花湖公园欣赏美景。该湖建成于2016年,公园绿化非常好,绿地覆盖率达85%,植物品种主要是樱花树,据说有二十多个品种、一万多棵,不同品种的樱花交替开放,赏花期长达两个月。可惜俺从没在樱花盛开时回来过。</p> <p class="ql-block">面对如此美景,俺暗下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回故乡一览胜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樱花湖旁青少年宫前的一座美丽的雕塑,如鱼跃岀海,它本来是安置在樱花湖正北面的广场上,一夜之间就被移到了这里。当年在原地俺看到时,在若大的空间里它确实显得不协调,有点单薄。而放在这里却恰恰好。</p> <p class="ql-block">其实樱花湖最美的是主题雕塑“樱花湖之恋”,它是公园的地标,高的四十余米,采用镜面设计,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夜晚灯光以“明月”为载体动态变幻,营造出梦幻的视觉效果。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壮观和美!</p> <p class="ql-block">樱花湖也称为体育公园,它是集城市景观、生态体验、防洪泄洪和休闲运动于一体。在此游玩,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收获诸多美好的体验。它的景色宜人,使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樱桃湖的正东面就是大海,临海的滨海公园是俺每年回来必去之地。经过这两年的更新改造,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的央视中秋节舞台巳拆除,建了许多处方便游客休息和饮食的天空之屋。</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这雕塑是俺小孙女最喜欢的,她三岁时在此照过像,至今已十一岁了仍记忆深刻,每次俺回家必让带这个照片回去让她看看。这个雕塑是有男女两只手交叉紧靠,象征着欢迎与拥抱,体现了荣成人民的热情好客。一些游客常在此模仿雕塑的姿态合影。</p> <p class="ql-block">荣成的海岸线很长,约有五百公里。在市区有一条十里长的海滩,沿海建有滨海公园,这里的雕塑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和艺术气息。特别像 “启航”“归来”“海的女儿”等大型雕塑,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展现了荣成的海洋文化和人们对大海的情感,增添了公园的艺术氛围和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何原来在海岸边耸立的巨大石刻碑《荣成赋》,也被迁移到距海边很远的地方,而且字迹也模糊不清,真希望荣成有关部门把此碑的字再描一下。</p> <p class="ql-block">回老家必逛山东大集。荣成的集市从每月初一到月底每天都有,远的数十公里,近的数百米。这种集市在俺家乡极具特色,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 <p class="ql-block">大集上商品包罗万象,从新鲜蔬果、海鲜干货、手工艺品到地道美食,再到农具五金、盆栽绿植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大集上的商品价格亲民,食材新鲜,很多瓜果蔬菜来自周边农户自家田地,买东西时秤往往给得很足,还常抹零头,性价比极高。山东大集是人们的社交场所,熟人之间唠家常,陌生人也能因摊位、商品聊得热火朝天,浓厚的社交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俺们在集市上的海鲜摊上花了四十多元,买了两斤多杂鱼,这种鱼用当地的方法熬制,再贴上玉米面饼子,一起吃别提多带劲啦。</p> <p class="ql-block">弟妹亲自下厨,为俺们做了一顿可口美食。夸赞之余弟妹也喜形于色。😊😊</p> <p class="ql-block">荣成是一个非常适宜养老居住之地。空气好,车少人少。在俺们的居住地不远,有这样一处休闲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像一条淡青色的绸带,贴着岸边的草地缓缓淌着,水面映着云影,偶尔有细碎的波光晃过。岸边的芦苇丛长得齐腰深,风掠过的时候,细长的叶片轻轻摩擦,只发出极轻的“沙沙”声。几只麻雀落在芦苇秆上,歪着头啄食草籽,偶尔扑棱翅膀换个位置,动静轻得像一片羽毛落下。整个天地间静悄悄的,只有流水声、风声和鸟雀偶尔的轻啾,连空气都像是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连续回老家十多年从没去过天鹅湖,主要是来的季节不对,我们一般在每年七月至十月中回去,但观赏天鹅则在冬季。在刘弟的引导下,俺第一次踏进没有天鹅的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天鹅湖前的雕塑,叫《星月叙恋》。天鹅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象征,传说天鹅一生只会有一个伴侣,一旦确定关系便会一世同行,忠贞不渝。而“星月”通常也寓意着思念和永恒,星月高悬天空,星光月光遍洒人间,象征着分居两地的亲人或爱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同时其周而复始的变化也代表着永恒。因此,《星月叙恋》可能是通过天鹅与星月的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永恒爱情的向往。这个雕塑将天鹅的优雅与星月的梦幻相结合,寓意着天鹅湖是一个充满美好和浪漫的地方,能够给人们带来温馨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的玻璃护栏上,看到的这组文字,让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看不到大天鹅,这些大大小小的野鸭和鸟类也让俺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天鹅湖真的很美!可以想象到冬季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在此停驻弥食戏嬉,游玩相聚,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冬季一定回来一次,欣赏一下这美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家重要一项任务是去游览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布鲁威斯号沉船。在去的路上,我们经过了河口村的老码头。它是一座小型历史码头,以海角灯塔和周边艺术园区为特色,现主要作为旅游景点存在。</p> <p class="ql-block">老码头有红白相间的海角灯塔,它曾为来往的渔船指引方向,如今成为河口的标志性建筑。此外,还有巨大的金色铁锚,以及经过海水长年累月冲刷形成独特海蚀地貌的礁石,这些都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俺站在礁石上,背后隐约能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鸡鸣岛(俺手指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河口老码头始建于1988年,它见证了河口村数百年的渔业发展,过去这里渔业繁忙,鱼市热闹,许多渔船进进出出。</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途中一海边很惊奇看到这尊庞大的螃蟹雕塑,颜色及工艺制作的非常精美,作品精准地刻画了蟹壳的纹理、蟹钳和蟹腿的关节,八条蟹腿有序分布,展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态感。雕塑常被赋予“守护”的含义,象征着对家庭、事业的保护;其螯钳“抓握有力”的特点,也暗喻“抓住机遇”,鼓励人们主动把握人生机会。</p> <p class="ql-block">这次岀行还有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多年想看的老荣成的城门。此地古名叫天水郡,在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为了抗击倭寇,命襄武王汤和在此置成山卫。成山卫不仅是沿海五十九座卫城中最重要的卫城之一,更是明朝抗倭的重要防线。</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资料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文登县知县韩士俊会同成山卫指挥使姬兆年、唐文享重修古城。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大地震城墙坍塌,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颁旨撤成山卫,设荣成县。从此,成山卫古城成为荣成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便把成山卫古城称为老荣成,一直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成山卫古城虽然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依然不可磨灭。今天路经此地,一览雄姿,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旁边这所古朴典雅的小院,很吸引人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外观是典型的老荣成建筑风貌,现在装饰的是一种红色记忆,遗憾的是主人不在家,未能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布鲁威斯号沉船所在地,它是一艘外国来华因台风搁浅的货轮。据介绍在2022年9月19日,巴拿马籍散货船布鲁威斯号受台风“南玛都”影响,在荣成海域搁浅。当时船上25名船员全部获救,但船体因船底撕裂、海水涌入而无法继续航行。由于拖船费用昂贵,船主最终选择弃船。</p><p class="ql-block">意外搁浅后,布鲁威斯号因独特的外观和沧桑感成为网红打卡地。2023年春天,相关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爆火,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游客纷纷前来拍摄“末日大片”,当地也顺势开发了周边文旅项目,如沙雕乐园、咖啡馆等,日均游客量超万人次。我们来时刚过学生假期,游人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俺也在网红打卡地拍张世纪大照。😀😀</p> <p class="ql-block">游布鲁威斯号沉船,最直观的感受是“震撼与沧桑交织”。远观可见锈迹斑斑的船体半浸在碧蓝海水中,钢铁骨架在海风与浪潮中逐渐斑驳。站在海岸边,远望沉船,咸湿的海风吹来,都似乎带着岁月的味道。在蓝天与白云衬托下、湛蓝色的海面与橙褐色的锈船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是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普鲁威斯号后,我们又来到成山镇的海岸边,兄弟姐妹在“畅怀”雕刻岩石前合影留念。“畅怀”的核心寓意是心情毫无拘束地舒展、畅快,内心郁结得以释放,达到轻松开阔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俩兄弟同为荣成老乡,俩姐妹同为单位闺蜜,数十年来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彼此打下一个比亲兄弟姐妹还要好的关系。每年我们都要一起回家乡走一趟。正是难得老乡同畅怀,齐游荡漾心花开。</p> <p class="ql-block">每年回老家必去雷家庄,这里不但是俺母亲的岀生地,也是他老人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山仍在,老宅未变,乡音犹存。来到这里,俺仿佛又见到了母亲,又回到了母亲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站在村外的水库边上,拍下了这张村子全貌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俺母亲兄弟姐妹共四人,母亲排行老二,大舅是南下干部,后来定居在上海,母亲因家庭原因,从荣成公安局调到河北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姨妈和小舅则留在了家里。如今母亲与兄弟妹四人相继离世,只有小舅妈健在,今年也九十有余。所以每年回来首要任务就是探望亲人,叙述亲情。</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母亲的故居,也是俺的根所在地,看到眼前的这一功,不但是一栋有着上百年老房子,更多的是能联想到母亲曾在此生活的情景。当俺要走的时候再回头望望,觉得这里的每一草一木、每一片屋檐,都能替我们好好记着母亲曾经的样子,温温的,很安心。</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的回家历程,忙于走亲访友,去一些有名的景点看看,很少去有地方特色的,有独特韵味的地方游游。这次回家刘弟特意带着我们去了一些不曾到过的地方。沙窝岛的远洋渔业基地就是一例。</p> <p class="ql-block">荣成沙窝岛渔业基地即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文献介绍,沙窝岛中心渔港始建于1978年,2019年9月竣工,2020年8月通过验收。拥有渔船泊位24个,泊位总长1080米,港池42公顷,可满足万吨远洋渔船停泊需要,港区配套设施完善。2022年7月,获批渔业港口经营许可证,成为山东省第二个、荣成市第一个获批此资质的渔港。</p> <p class="ql-block">基地的经济效应非常可观,现可同时停泊国内外渔船二千余艘,年实现水产品交易量六十万吨,销售收入一百亿元以上,对推动我国北方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基地正在 建设荣成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 ,它将充分发挥基地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整合集聚全球水产品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回运、转口贸易、保税加工、流通交易等业务,建成与东盟、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中转站和分拨站,全力打造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鱼篮子”。</p> <p class="ql-block">从基地岀来,我们直奔靖海卫方向进发,去观赏在荣成并不被人所知的另一艘搁浅船。在这艘船的附近,就是荣成著名的奶奶庙。</p> <p class="ql-block">荣成靖海卫的奶奶庙,实际上是指天后宫,俗称娘娘庙,供奉的是海神娘娘妈祖 。海神娘娘姓林,是福建莆田贤良港人,为五代泉州巡检使林息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她曾渡海救助海上遇难船舶,二十八岁那年飞升,人们为纪念她便建庙祭祀。</p> <p class="ql-block">在娘娘庙的海岸边,可远眺搁浅的游船——塞班之星号。</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站在海岸边雕有“平安”字样的岩石旁,合影留念,最直接的感受是温暖又踏实,“平安”的寓意像一层软铠甲,裹着彼此间的友情和亲情,按下快门时会觉得,此刻的相聚不只是拍照,更像是把在岁月中平平安安这份心愿,悄悄定格成了在心中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庙宇具有古色古香的风格,红墙历经风雨冲刷,庄严肃穆。飞檐上有古朴生动的神兽雕刻,庙前有香炉,地面上还设有上香的丹炉和鼎等设施。海神娘娘的生日是三月二十三日,在荣成当地每当谷雨节前后,届时会举行庙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后宫,妇女献上精心绣制的花鞋、幔帐,男人们则焚香烧纸,顶礼膜拜,船家或渔行也会唱戏酬神。</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画面就是这艘不为人知的沉船遗迹——巴哈马巨轮塞班之星号。这艘当时是全球唯一的双体邮轮,在2021年9月搁浅于此,它的双体结构在退潮时若隐若现,成了海洋与海岸线交织的奇特符号。</p> <p class="ql-block">由于高额的拆解和维修费用,加之航运市场低迷,船主决定放弃这艘船,使其成为永久搁浅的船只。如今,塞班之星号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但知之人很少。要想到此游玩可直接导航靖海卫村娘娘庙广场即可远望,也可在东侧海滩近距离拍照。我们游玩时无一游人到此。可见人们还是认可布鲁威斯号。</p> <p class="ql-block">荣成石岛姜家疃村是俺的岀生地,每年回家乡必到此一游。一为在此缅怀母亲,看看她曾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二为看看俺与母亲住过的旧居有何变化。</p> <p class="ql-block">房屋仍然在原地,锈迹斑斑的铁锁仍挂在门上,门牌号码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当年母亲走过的这条石板台阶路,仍保持着原样,七十年未曾有过变动。</p> <p class="ql-block">俺每年来时都有一种激动和梦想,但离开时却会有一种平静的回味,或是对母亲当年事业的敬佩,或是对当年尚不懂事的俺来寻找儿时的童趣,或是对过往岁月流逝的感慨,这种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消失掉。</p> <p class="ql-block">荣成渠隔村是俺从网上看到的,它之所以有名,是一棵在荣成众多古老银杏树中排行第一。</p> <p class="ql-block">这棵银杏树树龄约1100余年,树高37米、树围8米,树冠遮阴300多平方米,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棵树它是罕见的雌雄同株银杏树,在全国范围内数量极少。</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村民告知我们,这棵树为唐末村人栽植,与东苏家村的一株雌树配偶传粉,被称为“夫妻树”。民国年间,树下曾修建三官庙,供奉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1958年大炼钢铁时庙宇被拆毁。</p> <p class="ql-block">它是渠隔村的镇村之宝,守护着一代又一代村民。村民们常在树下拉呱、下棋,每到佳节,还会为古树披上红绸,烧香祈愿,感恩古树的护佑。</p> <p class="ql-block">每到深秋时节,古银杏树便披上“黄金甲”,金黄的树叶与海草房、石板路等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观赏、拍照留念。照片是俺从网上搜寻到的。</p> <p class="ql-block">距离渠隔村下远就是十里古乡——留村。留村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传统村落 。相传元朝至元年间,程氏祖伯通由河南省洛阳徙此定居成村。始祖盼后裔世代留居此地,故名留村。</p> <p class="ql-block">留村的海草房在荣成并不是保护最佳的,但也成规模,也是有很强的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留村现有海草房一百余座,石墙、木窗、海草房等建筑体现了胶东古村落的特色。左下图是留村的程氏祠堂,它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祠堂内悬挂程氏先人画像,载明三十多个辈字。</p> <p class="ql-block">在荣成,基本上每个村落都有别具风格的海草房,它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堆尖如垛,屋顶质感蓬松,是胶东沿海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居住房屋。</p> <p class="ql-block">在留村还有一大考古发现,即元代墓群。</p> <p class="ql-block">当地也有历史传说留村的来历。说是唐时黄巢兵败避难于留村,被程姓老婆婆所救。后来黄巢称帝派军报复,程婆婆让村民门楣插桃树枝,使村民躲过一劫。为表感激,村民随程婆婆姓程,并将村名改为留村。留村元代墓群的墓主人主要为程姓家族成员。</p> <p class="ql-block">现存元代石墓10座,其中7座保存完好。这些石墓全部采用花岗石建造,造型呈圆圆的陀螺型,结构呈圆塔状,分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大部分石墓保留有台基,台基上立体雕刻有坐狮、人物等,石雕之间多有石碣,其上浮雕花草、动物纹饰或是阴刻墓主信息。</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墓区中的展览馆没有开放,未能亲自进去了解更多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村中游览中看到了一位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一级战斗英雄的旧居,没想到保存的非常好,但没对外开放,也没他的事迹介绍。</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了村里一个小小艺术馆。起名挺好听,叫德馨根雕艺术馆。小屋内根雕主人与朋友正在喝小酒,见我们进来,非常热情让俺们参观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艺术馆的主人是已近七旬,名叫程毓宏。他用自然界各种植物的枯根为原材料,在保持根材天然美的基础上,经过选材、去皮、打磨、着色等几十道传统工序制作而成 。其风格融合了北方手法的简约写意与南方雕功的精妙点睛,拙中见美,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据他说屋内展示的只是其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闲遐之时在逛荣成超市时看到这样一块展牌,说的是家方的俗语,细细观来大都知道是啥意思,主要是回老家十几年听乡音多了,家乡的方言基本上都能听懂,但让俺说则真不行。</p> <p class="ql-block">眨眼工夫,回老家已近半月,在离开前夕,再次来海边,意外看到了“耶稣光”。耶稣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也被称为云隙光或曙暮光条 。它是指阳光透过避光云层的缝隙或边缘后出现的光柱现象 。</p><p class="ql-block">在西方国家,这种照耀地面的光被称为耶稣光或上帝之梯,常被赋予神圣、崇高、救赎的象征意义 。</p> <p class="ql-block">这次秋天回家,特别家乡的云,给俺留下深深的印记,并拍了许多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云,随后做了一个小视频。看到故乡的云让俺最直接的感受,是亲切感与归属感,仿佛漂泊的思绪被瞬间拉回熟悉的土地,心头泛起柔软的暖意。</p><p class="ql-block">当俺身处异乡,常看看故乡的云,也成了俺对家乡思念的载体。让俺总觉得故乡的天,始终在俺头顶上环绕,以解俺对家乡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