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苹果绵蚜是危害苹果属植物的毁灭性入侵害虫,原产北美洲,现广布全球苹果产区。其成虫、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汁液,主要危害部位包括枝干、根系及果实。受害处会形成白色蜡质绵状虫瘿,导致树势衰弱、结果量下降,严重时可致整株死亡。该虫一年可发生10-20代,繁殖能力极强,且能通过苗木运输、风力等多种途径传播,防治难度大。目前主要采用培育抗性品种、释放天敌(如七星瓢虫)及科学使用杀虫剂等综合措施防控。</p> <p class="ql-block"><b>一、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苹果绵蚜为全周期或不全周期营孤雌生殖昆虫,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明显。</p><p class="ql-block">成虫分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体被白色蜡质绵毛,腹部有发达蜡腺;若虫共4龄,形态与无翅成虫相似,体型较小。其寄主具有专一性,主要为苹果属植物,部分种群可转移至山楂等辅助寄主越冬。</p><p class="ql-block">该虫以1-2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芽腋或根部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繁殖;夏季高温时种群数量受抑制,秋季温度适宜时再度进入繁殖高峰,有翅蚜会迁飞扩散,扩大危害范围。</p> <p class="ql-block"><b>二、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苹果绵蚜的成功入侵主要依赖多途径传播能力与强环境适应性的双重作用。</p><p class="ql-block">其核心入侵路径为人类活动介导的远距离传播,如带虫苗木、接穗的跨区域调运,这是其从原产地北美洲扩散至全球的主因;近距离则通过有翅蚜迁飞、风媒扩散,或依附鸟类、农事工具等自然与人为载体蔓延。</p> <p class="ql-block"><b>三、与当地物种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作为专性寄生昆虫,它主要依赖当地苹果属植物生存,通过刺吸汁液破坏寄主韧皮部,导致树势衰弱,间接影响以苹果树为食的当地植食性昆虫(如苹果叶螨)的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在天敌方面,入侵初期因本地天敌匮乏(如瓢虫、蚜茧蜂等自然控制者数量不足),其种群可快速扩张;后期部分本地天敌会逐渐适应并捕食它,形成一定生物控制作用,但效果有限。此外,它与其他苹果园害虫(如桃小食心虫)无直接竞争关系,却会因削弱寄主抗性,间接为其他害虫入侵创造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b>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b></p><p class="ql-block">作为苹果的毁灭性害虫,它会导致果园减产甚至绝收,直接冲击苹果供应链,可能引发局部苹果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获取这一常见水果及相关加工品(如苹果汁、果干)。对果农而言,其扩散会增加防治成本(如农药、天敌引入费用),严重时导致家庭经济损失,影响从业者生计。此外,为防控其传播,需严格管控苗木运输,可能对水果贸易的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不会危害人类健康或生存环境。</p> <p class="ql-block"><b>五、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是远距离扩散的主因,核心为苗木调运,带虫的苹果苗木、接穗或砧木跨区域运输,可使其从原产地快速入侵新产区;此外,装载过带虫果实的运输工具、附着虫体的农事器械,也会导致间接传播。自然传播则作用于近距离扩散,包括有翅蚜迁飞(成虫可自主飞行短距离寻找新寄主)、风力携带(若虫或无翅蚜随气流扩散),以及鸟类、蜜蜂等生物在活动中携带虫体,实现局部果园间的蔓延。</p> <p class="ql-block"><b>六、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检疫预防,严格管控带虫苗木、接穗调运,引入时需检疫审批,从源头阻断远距离传播。其次是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如七星瓢虫、蚜茧蜂),利用自然天敌抑制种群,减少化学农药依赖。最后是化学与物理防治,冬季刮除枝干老皮并涂白,杀灭越冬若虫;生长季针对性喷施高效低毒杀虫剂,重点喷洒虫瘿密集部位,同时避免伤害天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