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我们乘坐高铁,从兰州来到西宁,参观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由于暂时抽不出时间写文章,只把图片及相关资料汇聚成篇,待以后有时间再补上文章。</p><p class="ql-block"> 故而不投稿,不参加“精选”评定。</p> <p class="ql-block">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生物产业园区,是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和传承藏文化的综合型、全面型、开放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 简洁大方,不张扬,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p><p class="ql-block"> 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特别在蓝天下,更显得精美绝伦,雅致朴实。</p> <p class="ql-block">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作为一家民间非营利机构,与国家财政支持的博物馆不同,它的运营资金主要靠金诃集团创收和热心藏文化的个人捐赠负担。</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在文物的收集、研究、以及交流发展方面都存在资金上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博物馆的门票为60元,65岁以上老人及儿童免票。</p><p class="ql-block"> 不需要提前预约,“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 为了赢得文化共鸣,设计师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整体引入空间。</p> <p class="ql-block"> 四面全景画,局部投影高原蓝天白云,结合影音,参观者犹如已驻足青藏山巅,眺望远处, “第一座村庄”、“第一块田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整体空间凝练,以磅礴气势迎领开篇。</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俗展馆</p><p class="ql-block"> 通过复原和展示藏族民居、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卡垫文化、宗教法器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p> <p class="ql-block">藏族木碗</p><p class="ql-block"> 藏族木碗的种类很多,有大碗、小碗、盖碗、套碗、木钵等多种。</p><p class="ql-block"> 一般木碗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p><p class="ql-block"> 杂木做的木碗质地结实,不变形,不易破裂,纹理清晰。</p> <p class="ql-block">皮制品</p> <p class="ql-block">玉马</p> <p class="ql-block">藏族铜制品展</p> <p class="ql-block">金马鞍</p><p class="ql-block"> 金马鞍用木头做鞍板,前后鞍鞒用铁制作,鞍体外面包镶黄金饰片,其上零星镶嵌几枚绿松石。</p> <p class="ql-block"> 鞍的前桥分上下四层,主体图案为双龙纹,最下一层为镂空雕,第二层为龙头纹,第三层又以镂空雕,最上一层为双龙戏珠纹,周围以花草纹装饰。</p> <p class="ql-block">经书墙</p> <p class="ql-block"> 萨迦寺慧海经山,是公元 13 世纪法王八思巴时期,皆用金、银、珊瑚、绿松石、象牙、海螺、珍珠等粉磨的汁液在蓝靛纸上书写的藏文《甘珠尔》、《丹珠尔》以及历史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萨迦寺外墙倒了,慧海经山不会倒”。</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经书墙”中最著名的是巨型典籍“大铁环经”为世界之最,因其上下夹板由珍贵木材雕刻而成,并安有8个铁环,又称“铁环经书”。</p> <p class="ql-block">彩绘大观展厅</p><p class="ql-block"> 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卷由当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历时27年设计策划,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的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耗时4年,精心创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 宗者拉杰先生于1980年着手策划、设计,1990年开始绘制草图,1995年起绘制工作全面启动,1999年9月全部完工,历时20个年头,突出了明显的创作特色,把藏族绘画艺术推向了新高潮,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p> <p class="ql-block">宏大的作品规模</p><p class="ql-block"> 一般常见的唐卡,长宽都在1米左右,较大的也就3平方米,画布绷在小型画架上就能绘制。</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绘制的画面宽1米,长618米,绘制时在一间500平米的宽畅大厅中进行,用钢管做成长15米,宽1.2米的绷架框,上面将画布绷好。</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绷架在大厅里有8档之多,正反两面组成16个画面,也是16面工作画架。几十或上百名艺人投入绘制,形成了庞大的制作车间。</p><p class="ql-block"> 艺人们分段绘制,分段延伸,使画面始终保持连续性。</p><p class="ql-block"> 这种绘制方式,彻底打破了过去艺人一家一户,独人独幅,自我封闭的绘制模式,使唐卡绘制从单幅走向多幅乃至长卷连续,为唐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子。</p> <p class="ql-block"> 唐卡绘制完后,需用彩色锦缎镶边,上下加轴,才算是一幅完整的唐卡。</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的镶边却更为讲究。</p><p class="ql-block"> 因是长卷,主要是上下加边装饰,上部宽50厘米,下部宽70厘米(加穗边至1米),分别是用一幅幅藏式装饰图案连接,用“热贡艺术”中剪贴绣的手法制成,这些图案加起来有3000多个,光这上下的图案装饰部分就又是一项大的装饰工程,也突破了一般唐卡只镶锦缎边的老作法,使唐卡长卷更加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的画卷加两边装饰形成2.5米的宽度,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由于画卷是布料和矿物质颜料构成,重有2000多公斤。</p> <p class="ql-block"> 画卷展示后,气势恢弘,蔚为大观,五彩缤纷,辉煌灿烂。</p><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粗粗看没有半天走不到头,如果仔细欣赏,就得两三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博大精深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历史部分:画卷用藏民族的观点图解了宇宙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形成,这些都与现代科学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处。</p><p class="ql-block"> 然后用较长的画面描绘了从第一代藏王开始至十七世纪为止的历代藏王形象和他们的业绩,以及西藏历史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宗教部分:这一部分的比重比较大,占整个画卷的60%多。</p><p class="ql-block"> 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传、藏传佛教教派以及转世活佛和高僧大德。是一部完整的藏传佛教史。</p> <p class="ql-block"> 大众文化部分: 这部分内容丰富,<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罗万象。</span></p><p class="ql-block"> 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逻辑认识论、工艺美术学问、藏医药、天文历算、藏族民间文学、艺术,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藏族人民一生的历程,描绘了藏区的名山大川、著名寺庙。</p> <p class="ql-block"> 通观长卷,从虚无缥缈的宇庙太空,到佛光普照的极乐世界;从繁华似锦的世外桃源,到人海茫茫的现实生活;从佛、菩萨、各路神仙,到自古至今的芸芸众生,同在大千世界,洋洋洒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天国。</p> <p class="ql-block">绘画技艺上的继承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绘制唐卡有严格的固定程式,首先要用特殊的技术处理好画布,然后经历起稿、着色、分色渲染、勾复线、铺金、勾金线、修整、开光、镶边等各种工艺。</p><p class="ql-block"> 在表现手法上一般要遵照《造像度量经》所规定的法度,突出“精、细、繁”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一般唐卡在构图上分三个部分,即中间为主体(主佛、主要人物),上方为“空界”,下方为“地界”,上下方形成四面八方围绕中心人物,这就是唐卡的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在构图上仍按唐卡绘画的要求,形成一幅幅组画,整个长卷由710幅组画构成,每幅组画既是单独的一个故事情节、一幅独立的画面,又相互交错,相互连贯,成为协调而整体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全卷绘有18万3千个人物形象和大量山水万物景象,画卷最密处一平方米的画面绘有300多个人物形象或30多间庙宇宫殿,也就是说在一平方寸的画面上竟有2480处笔画线条,所以必须用一根毫毛作笔尖的画笔绘制,以致许多微型图像只能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p> <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在充分采用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应用了中国画中的工笔重彩技法,并大胆吸收了西洋画的技法,多处运用透视、明暗关系和写实的手法表现物象,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突破了唐卡几百年来只用固定套路和单线平涂的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绘画颜料</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全部使用纯天然的绘画颜料,如金、银、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珍贵矿物质和藏红花、茜草、大黄等名贵植物精心配置而成。</p> <p class="ql-block"> 唐卡按使用材料分为效唐(彩绘)、赛唐(金唐卡)、纳唐(玄画)、玛尔唐(红唐卡)等。</p><p class="ql-block"> 底色涂金,以白粘土、朱砂勾画称作金唐卡;底色用珊瑚涂红,然后用纯金粉勾画而成,叫作红画;以黑色为底,用白粘土、朱砂绘画,称作玄画。</p> <p class="ql-block"> 长卷中用纯金粉的数量是惊人的,有的整幅画用金粉构线,有的大面积涂金,形成金碧辉煌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用珊瑚、玛瑙、珍珠绘制的画面,纯真而高贵,鲜明而剔透,其他任何颜料都无法比拟。</p> <p class="ql-block"> 绘制唐卡常见的色彩为白、蓝、绿、黄、红五色,白色表示和平,蓝色表示忿怒,绿色表示考验,黄色表示智慧,红色表示力量。</p><p class="ql-block"> 长卷配置的颜料更有独到之处,白色闪亮透骨,蓝色如宝石般熠熠生辉,绿色鲜翠欲滴,黄色煌煌耀眼,红色如火焰般跳动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 用名贵颜料绘制唐卡是传统绘画法度的需要,也反映了藏民族对神圣的绘画艺术、绘画内容、绘画事业的无比尊重,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由于色彩纯真珍稀,艳丽自然,整幅画卷绚丽光彩,灿烂辉煌,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保护得当,可以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众多绘画风格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中,绘制唐卡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席岗派、曼塘派、钦则派、噶玛嘎日派等。</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各教派各流派互不来往,各自为阵,封锁技艺,闭门发展,甚至还出现相互攻击和低毁。</p> <p class="ql-block"> 这次绘制《彩绘大观》,把各方面的人士、艺人请到一起,共商大计,共绘宏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幅长卷把各教派、流派团结在一起,解开了数百年不合的疙瘩,众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创造藏民族的辉煌艺术。</p> <p class="ql-block"> 600多米的长卷,各个局部反映出不同画派在构图、用笔、着色等方面鲜明的个性,有时各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甚至在一幅画里几个派别的风格同时出现。</p><p class="ql-block"> 综观长卷,整体上保持着情节连贯、画面生动、图案艳丽、艺术协调、相得益彰、融会贯通的唐卡风韵。在同一幅画面上,不同风格融为一体,在中外绘画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p> <p class="ql-block">众多艺人参与绘制</p><p class="ql-block"> 绘制唐卡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一般一幅唐卡绘制需几十天,几个月。根据供奉者的需要,质量上乘的唐卡,要用一两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如此巨篇,如果只有一个人绘制就需要500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请更多绘画艺人参与。</p> <p class="ql-block"> 从1995年至1999年的5年时间里,经主创人员宗者拉杰先生精心组织,由来自青海各地以及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300多位藏画高手参与绘制,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十来岁,最长的已八十多岁。</p><p class="ql-block"> 藏族是主体,也有蒙古族、土族、汉族等。</p> <p class="ql-block"> 过去艺人们师徒相承、父子相承、家庭作坊、分散制作,全都是绘制小型唐卡,他们依照蓝本、遵照法度,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完成绘制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次各路高手云聚一堂,各派画师济济相逢,来参加藏族绘画史上的一次壮举。</p> <p class="ql-block"> 艺人们舍弃偏见、畅开心扉、切磋技艺、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全身投入,按照总设计师的调度,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每一幅画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通过绘画又培养了一批新的绘画人才。</p> <p class="ql-block"> 各路英雄参加大会战,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聪明的才智、高超的技艺、崇高的精神,把唐卡绘画水平大大推进了一步,唐卡长卷也成为众多艺人共同劳动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严谨的创作态度</p><p class="ql-block"> 《彩绘大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工程,二十年来,作为总设计师和主创人员的宗者拉杰先生始终抱着严肃认真,为历史负责、为藏民族负责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不仅组成由绘画大师们参加的创作委员会,聘请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为顾问,组成顾问委员会,严把作品质量关。</p><p class="ql-block"> 而且,深入调查研究宗者拉杰先生多次带领文字、摄影摄像人员到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藏区搜集资料、查看实物,调查事物、征求意见,行程几万公里,在藏区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搜集到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 长卷从一开始搞设计,到构草图、撰说明、绘作品的全过程,始终遵循既尊重历史又不断创新的原则,多次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来给作品把脉,向著名活佛、高僧大德征求意见;画师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加之各种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资料印证,使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由于创作者们严谨而科学的态度,作品迎得藏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受到领导和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因而也就有了可信性、权威性,将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p> <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彩绘大观》绘制完成后,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隆务镇举行首展,2000年2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展出,同年4月和2001年两次在北京展出,每次展出都引起轰动,观众纷纷留言,盛赞画卷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枝奇葩,是藏族人民天才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之后,长卷又两次出访到韩国展出,向国外展示了《彩绘大观》的风采,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引起全世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2月3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给《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证书,确认了这一藏画艺术的高峰地位。</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俗馆</p><p class="ql-block"> 通过复原和展示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藏族卡垫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p> <p class="ql-block">藏族卡垫</p><p class="ql-block"> 卡垫、挂毯、坐垫、靠背等藏族传统家庭的生活用品,纹样精美,制作技艺高超,是独具特色的使用品和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有别于其它展厅的色调,卡垫与服饰展厅色彩丰富而独特。</p> <p class="ql-block"> 设计师巧妙地安排了空间布局与灯光设计,力求在富有神秘感的环境中,呈现藏族传统服饰之美。</p> <p class="ql-block"> 藏族服饰该馆征集有藏区各个地方服饰50余件,展出的有29件,并且以换展的形式将所有征集品展示于公众。</p> <p class="ql-block">炫丽多彩的藏民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 进入藏族书法展厅,整面石材序言墙点题主旨。</p><p class="ql-block"> 对面吞米桑布扎造字场景作为展厅核心驻足点,正中布局,寓意这段脍炙人口的文明典故,开启了藏文字的华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百多种不同风格的藏文书法,介绍了历史悠久的藏文化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p> <p class="ql-block"> 藏文书法展馆通过展示、介绍,力求将藏文书法这一瑰丽珍品进一步继承发扬。</p> <p class="ql-block">藏医药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名著和琳琅满目的藏式器物,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