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紫阳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122441</p> <p class="ql-block">《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由公木作词,刘炽作曲,张映哲领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合唱的歌曲。1964年,该曲在电影上映时正式发行。该曲是礼赞以王成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革命英雄的颂歌,表达了中国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阵亡后,妹妹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该曲主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英雄壮举,讴歌了英雄的伟大精神;副歌呈现大气磅礴的颂歌气质,与前面民谣风格的曲调构成鲜明的对比,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概括和升华了该曲的主题和旋律。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2020年,在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上,殷秀梅演唱了该曲。</p> <p class="ql-block">歌曲创作(创作历程、作词过程):</p><p class="ql-block">1962年,《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把没有进行剪辑的电影片段交给作词人公木,邀请其为《英雄赞歌》写歌词。在观看完片段后,公木联想到自己所创作的诗《烈士赞》,认为该诗和电影有关系,都是在写英雄。在经历一晚后,第二天他完成了歌词创作。</p> <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烽烟滚滚唱英雄</p><p class="ql-block">四面青山侧耳听 侧耳听</p><p class="ql-block">晴天响雷敲金鼓</p><p class="ql-block">大海扬波作和声</p><p class="ql-block">人民战士驱虎豹</p><p class="ql-block">舍生忘死保和平</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旗美如画</p><p class="ql-block">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大地春常在</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p class="ql-block">英雄猛跳出战壕</p><p class="ql-block">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p><p class="ql-block">地陷进去独身挡</p><p class="ql-block">天塌下来只手擎</p><p class="ql-block">两脚熊熊趟烈火</p><p class="ql-block">浑身闪闪披彩虹</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旗美如画</p><p class="ql-block">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大地春常在</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p class="ql-block">一声呼叫炮声隆</p><p class="ql-block">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p><p class="ql-block">双手紧握爆破筒</p><p class="ql-block">怒目喷火热血涌</p><p class="ql-block">敌人腐烂变泥土</p><p class="ql-block">勇士辉煌化金星</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旗美如画</p><p class="ql-block">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大地春常在</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 <p class="ql-block">作曲过程:</p><p class="ql-block">该曲曲作者刘炽在拿到歌词后并没有马上谱曲,而是拉着朋友打起扑克。而正当大家打在兴头上时,刘炽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家谢绝一切打扰,一遍遍读着歌词,最后创作出曲谱。该曲是以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为蓝本加以发展完成的。谱曲过程中,歌词已然谱完,但他总觉言未尽、兴正浓,好像还需要一个高潮方能完美升华。情之所至,他顾不上去找公木,自作主张地为每一段续上了概括英雄精神的副歌歌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样重章迭咏处理的表现手法,在《诗经·国风》中极其普遍,循环往复,荡气回肠,更能深化歌曲的主题,增强感染力,添加强烈的震撼力。谱曲中,刘炽还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歌词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的旋律有机统一起来。叙事部分由女声领唱,抒情部分(即副歌)采用合唱。</p> <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p><p class="ql-block">作为影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通过对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全曲在稳健舒展的旋律进行中浸透着一种壮美;在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谈里饱含着无限深情,呈现出主歌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p><p class="ql-block">主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英雄壮举,讴歌了英雄的伟大精神。后两句音程的跳跃和全歌最高音的行进,激情高亢。在此基础上,转入副歌。这个唱段呈现大气磅礴的颂歌气质,与前面民谣风格的曲调构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助歌曲达到高潮处。由此,那种对英雄无比崇敬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抒发。这一问一答形式的两句,高度概括和有力升华了歌曲的主题和旋律。</p><p class="ql-block">《英雄赞歌》是一首礼赞以王成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革命英雄的颂歌。在演唱中,唱完第一段又加上了男声朗诵,明示了向王成学习的主题。同时,歌曲又与王成在无名高地的英雄形象融为一体。无疑,让人铭记的是《英雄赞歌》和“英雄王成”,两者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重要成就:2009年5月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p><p class="ql-block">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入选。</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 中宣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p><p class="ql-block">入选。</p> <p class="ql-block">视频:作者用竹笛无伴奏演绎《英雄赞歌》(完整版 习作)</p> <p class="ql-block">笛鸣映月 竹笛清吹《英雄赞歌》的家国共鸣:</p><p class="ql-block"> 当竹笛的气息撞上《英雄赞歌》的旋律,恰逢圆月悬于天际,“月圆国韵”的意涵突然有了具象的温度。没有伴奏的衬托,竹笛的金属质感更显铿锵,开篇的高亢旋律如号角破空,让我想起歌词里“烽烟滚滚唱英雄”的壮阔场景,指尖按孔的力度不自觉加重。</p><p class="ql-block"> 吹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段落,我刻意放缓气息,让笛音带着绵长的厚重感——这不仅是技巧的把控,更像是在与旋律里的英雄精神对话。月光洒在笛管上,银辉与笛音交织,恍惚间仿佛看见山河无恙的盛景,正是先烈用热血铺就。</p><p class="ql-block"> 曲终余韵绕梁,心中满是激荡。用传统竹笛演绎红色经典,既是国韵与英雄情怀的碰撞,也是以笛为媒,在月圆之夜向山河背后的英雄们,致以最清澈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图片资料/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视频/自制</p><p class="ql-block">音乐/本地《英雄赞歌》(演唱:林琳)</p><p class="ql-block">2025.9.24于安康煌上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