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习惯于夜间创作,我在写一部长篇纪实小说《与帕共舞》,我计划赶在今年底写完,争取明年初脱稿出版。现在,书稿刚过半,才码起五六万字。</span> 昨夜,我正伏案赶稿,灯光昏黄,窗外万籁俱寂,灵感泉涌,写的正顺畅。突然,屏幕一黑,风扇停转,这台陪我熬过无数个夜晚的老伙计——我的电脑,毫无征兆地罢工了。我轻拍机箱,像是安慰一位疲惫的战友,可它没任何反应,只显示一版我根本就无法识别的英文,之后,再没能回应我。</p><p class="ql-block"> 它不是什么高性能的机器。主板是华硕H81M-D,CPU是i3-4130,六年前组装时也算够用,如今却像一位年迈的长跑者,喘着粗气,步履蹒跚。内存只有4GB,打开浏览器都得小心翼翼,仿佛多点一个标签页,它就会当场罢工。可这些年,它陪我写过论文、剪过视频、改过方案,尤其是通宵陪伴着我“美图秀秀”修照片,可谓战功赫赫,劳模一亇,为我的好口碑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勋卓著。可以说,这台老电脑见证了我的整个抗帕人生,经历了我整个求医历程的重要转折。它不会说话,却用风扇的嗡鸣和硬盘轻响,默默地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 现在,他突然死机了。我是个电脑门外汉,望着它,干着急,没办法。我重新接电开机,屏幕亮起熟悉的American Megatrends界面,蓝底白字的BIOS画面像是它最后的遗言。系统信息静静陈列:CPU频率、内存大小、USB设备数量……键盘在,鼠标在,可硬盘沉默着,仿佛拒绝被唤醒。我盯着那行“ATA/ATAPI设备:无”的提示,心里咯噔一下,是硬盘坏了?还是电源撑不住了?它没留下明确的病因,只留下一片黑屏和无尽的沉默。</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桌前,忽然觉得这屋子空了许多。没有开机时那熟悉的“滴滴”声,没有风扇由慢到快的启动音,连屏幕的微光都消失了。这台电脑,不只是台机器,更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习惯性地打开它,写点东西,翻翻旧文件,甚至只是看看桌面壁纸上的那张旅行照片。如今,它突然停摆,像一位老友不告而别。</p><p class="ql-block"> 我翻出工具箱,打算拆开看看。灰尘积在散热片上,电源线有些发硬,内存条插槽边缘微微发黑。我轻轻擦拭,重新插拔,像在为一位老病人做简单的急救。可按下电源键后,依旧毫无反应。或许它真的走到尽头了。可我不甘心,它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文档,那么多没来得及备份的照片和笔记。</p><p class="ql-block"> 这台电脑不会知道,它曾是我最忠实的倾听者。我在这里写下许多被刊用的文章,也在这里删掉过无数个写到一半却放弃的念头。它见过我熬夜赶工的焦躁,也见过我收到好消息时的欢呼雀跃。它从不抱怨,从不催促,只是安静地运行,直到某一天,再也转不动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坐在黑夜里,想着要不要换一台新电脑。配置更高,速度更快,外观也更现代。可我知道,再先进的机器,也未必能复制这份陪伴的温度。它笨重、缓慢、偶尔蓝屏,却从不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掉链子,直到昨夜。</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时候说声谢谢了。谢谢你这些年不声不响的守候,谢谢你承载了我那么多琐碎又珍贵的时光。但是,我现在是个靠着二千多元退休金生存的老弱病残者。更换电脑,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重新启动电源,重复着重启电脑,不停地捣鼓。用惯了台式电脑写作,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真的太不顺手了。如果还能修好,我一定好好清理灰尘,换块新硬盘,让你再陪我走一段路程。</p><p class="ql-block"> 我不停的胡乱点击鼠标,胡乱的敲击键盘。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又连续重启了几次,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就这样弄到天亮,正当我准备联系维修人员时,电脑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嗡嗡”声,屏幕渐渐亮起,熟悉的开机画面终于出现了。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看着进度条一点点加载,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终于,系统成功启动,所有程序都恢复正常运行。那一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遭遇这次老电脑死机的厄运,我有两个启示,一是: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注定要告别,那我也愿它安静退场,像一位功成身退的老兵,在我的记忆里继续运转。二是:遭遇老电脑死机虽然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就能够将这种负面经历转化为推动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必定,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写作,都很笨拙。</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电脑又“活”了过来,它将继续陪伴着我,完成我还未完成的所有“夙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