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云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觉得敷衍是给别人的“顺水人情”,是省事儿的小机灵——嘴上说着“差不多得了”“回头再说呗”,笔下写着潦草的字,聊天时眼睛飘着别处,看似轻巧打发了眼前的人和事,可到最后才发现,这些敷衍就像扔出去的回声,绕了一圈,全砸在了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上学时,对着作业本上的难题犯愁,瞥见同桌写满的答案,抄完就塞进书包。当时只觉得躲过了老师的检查,省了半小时抠脑袋的功夫,哪会想那么多?可到了考试,那些被敷衍掉的公式、解题步骤,全变成了卷面上的空白;后来学更难的知识,才发现自己的底子早被一次次敷衍挖空了——原来敷衍的不是老师的作业,是自己该学的本事,是悄悄从指缝溜掉的成长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班后,这种“小聪明”更常见。接到一份不急的报告,心里嘀咕“没人细看”,就从网上拼几段文字,改改数据交差。省下的时间刷短视频、唠闲嗑,倒也自在。可看着同事因扎实的本事被提拔,行业更新技术自己啥也不会时,才猛然醒神:那些敷衍掉的项目细节,没教会你梳理逻辑;该啃的专业书没碰,新技能自然跟不上。你敷衍的哪里是领导的差事?是自己的饭碗,是本该在行业里站稳的底气,最后只能看着别人往前跑,自己在原地打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连和最亲的人相处,也常犯这错。朋友兴高采烈发旅行照片,说路上的趣事,你正刷着热闹的朋友圈,随口回“挺好”;家人饭桌上念叨“天凉加衣”“别熬夜”,你头也不抬打断“知道了,别啰嗦”。当时觉得省了倾听的功夫,可日子久了,朋友不跟你分享了,家人的叮嘱也少了。等身边冷清下来,才发觉那些被敷衍的关心,不是麻烦,是生活里的暖,最后全变成了心里的空落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敷衍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潦草,它就还你模糊的日子;你对它应付,它就让你的生活散了架。我们总算着“应付别人能省多少事”,却忘了人生没有真的“糊弄过去”——每一次对别人的敷衍,都是对自己人生的偷工减料。那些潦草的事,会变成能力的短板;那些怠慢的人,会变成关系的缺口。到最后才懂,那些以为“打发了别人”的瞬间,其实都是在敷衍那个该好好对待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