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自愈,本来是指人的身体自我恢复调节机制。人体之所以有自我修复能力,从医学上说,是由于人体细胞具有分裂修复功能,免疫系统能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维持稳态。例如感冒病毒引起的99%普通感冒无需药物,5-7天即可自愈。</p><p class="ql-block"> 自愈作为网络热词,频繁出现在2023年后各类语境中,主要与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自我调节方式相关,强调通过自我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实现情绪恢复。有的年轻人将“所有治愈都是自愈”作为金句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 后者年轻人所指生活中自愈,是前者人体自愈意义的引用。某种意义上,“所有治愈都是自愈”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医学上说,一切治疗都是在为身体自愈创造条件。在人的身体康复中,治疗是外因,自愈是内因。但是我们强调内因的作用时,不能忽视外因这个条件。当损伤超出身体自我修复能力时(如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医疗就变得必不可少,对于身体康复就有了决定性意义。如当外伤涉及血管损伤时,就需要用医疗手段紧急止血。还如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固定,病毒需要药物抑制。相对于“所有治愈都是自愈”,也可以说所有自愈都是有条件的。能不治而愈的条件,是身体自我恢复能力必须足够的强大。反过来,当一个人由于衰老等原因,完全丧失身体恢复机制,医疗至多起延缓生命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是医学上的科盲,以上关于医学上常识都是照搬照抄。我只是从逻辑上试图理顺一些治疗与自愈关系。我以为,“所有治愈都是自愈”这句话没错,但不能因此讳疾忌医,拒绝一切帮助。这道理适用于身体也适用于生活。我们都从年轻人走过来的,年轻人之所以特别强调自愈,或是因为强大的活力,也或是因为生活中一些挫折有关,碰壁多了以后,觉得求人不如求己。人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认识到自愈,是好的,可以充分发掘自己。过于强调自愈,则会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无论治愈与自愈,人都需要一个平和的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也遇到有关自愈的一件事。前天与朋友结伴外出,一行很开心。回时走得疾,一脚踩上个小窟窿,膝盖下磨坏了大铜钱一块油(表)皮,后来渗血了。我虽有些年纪,自信这点自愈能力还是有的。但为防止感染,还是去居家附近个体门诊去治疗一下。没想到那位中年医生,处理伤囗前先问我有无医保,得到肯定回答后,去取了一大瓶子外敷药膏来,约值好几十元。我说这天热,这点擦伤不宜包扎吧。他也同意我的看法。然后说先敷一敷,今天晚上就可以不用了。还特别强调一句,你不是有医保嘛。我早就看出这个体医生一些端倪,最后这句话让我很不快。医保也不可以乱糟踏。我说那一大包药膏我不用了。他给我清洗了一下,也就是用碘伏涂一遍,破面本是干净的。他接着又要开出一些药,还说将来还可备用。我才开始老,还没糊涂。我说这些都不用了。隔壁就是药店,我去买了碘伏与棉签,一共才4.8元。回家后我自助加自愈了。</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我对年轻人强调生话中自愈有一些理解。但不会因为这个医生就讳疾忌医。况且这个医生也无大恶,图利而已。我相信,大部分医生都是具备基本职业道德与水平的。人到暮年,身体自我恢复能力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需要医疗帮助。</p><p class="ql-block"> 面对社会,我也很自愈。我的自愈就象一个小振荡器,无论怎么波动,最后都会回归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