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乡村鸡鸣的叫声中苏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吱吱作响的木门,迎着朝霞的第一缕晨光,望着左邻右舍房顶的炊烟袅袅,不禁感叹世间原来如此美好。</p><p class="ql-block">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早起的乡下人:或背筐、或推车、或扛着锄头,你来我往奔赴在通往自家的田间地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人们最反对赖床不起,哪怕早起闲溜达,也是件被村民看好的事,倘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甚至到了“太阳晒屁股”还是压床不起,总会招来众乡亲的冷嘲热讽与非议,说你不过日子,这样的人家儿子找媳妇或闺女出嫁,基本都会受到大人口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我基本没有离开过农村,我认为在乡下生活有几大优势:首先农村的自然景色风光无限、空气清新宜人、水质清纯甘洌,土壤松软肥沃;其次乡下人由于交通闭塞、孤陋寡闻、接触新鲜事物极少,自然没有“花花肠子”(花花肠子,方言:歪歪绕之意)</p><p class="ql-block"> 不像县城都市的人群见过世面,出门就是套路与算计;乡下人一日三餐简单快捷、烟火气缭绕,各地特色更是层出不穷。</p><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种上点小菜,坑帮沟边随便整点碎枝烂叶,就可以用农家大铁锅,做出一顿香喷喷的“农家饭菜”大铁锅做出的饭菜火口刚好、味道鲜美、意味深长,总是让你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一转眼乡下的槐花挂满枝头。且不说翁嗡做扰的蜂来蝶去,光是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就会飘满乡下的大街小巷,淘气的男孩子总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静静地站在树下,寻思着怎样摘下那一簇簇、一串串,一杈杈槐花。</p><p class="ql-block"> 到了最后,小伙伴一致推选出被称为“爬树高手”的大秋赤膊上阵;大秋出生在金秋收获时节,为了便于好记,父母给他起名“大秋”。大秋从小就脾实(方言,好养之意)下河摸鱼、上树掏鸟屋、满街疯跑样样精通,所以登高爬树更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 只见大秋站在高高的槐树下,眯缝着那双小眼睛,迅速蹬下脚腕的“千层底”布鞋,然后张开那张“鲶鱼”嘴巴,向手心啐了两下唾沫,抱紧足有两碗口粗的树干,结巴的念叨着:“我,我,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大秋像只猴子似的,双脚蜷缩在树干上,两只手紧紧抱着斑驳突兀的树身,“刺啦刺啦”一气呵成爬到了树冠上。他将两脚死死地踩稳,然后腾出双手折下一杈杈雪白浓香的槐花,顺势抛向地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树下的伙伴仰着头,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举起双手接住大秋扔下的槐花。他们接住槐花后迫不及待地摞下一把把,直接塞到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那清甜可口的味道,美得孩子们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称赞:“真好吃、真好吃,真好吃……”</p><p class="ql-block"> 笑声不断,夕阳落幕,转眼天色已晚,孩子们在树下吃剩的槐花从来舍不得扔掉,他们会按人均分配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抱着槐树杈高高兴兴地回家。到了家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将“战利品”分享给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好吃的食物野味举不胜举。春天里榆钱饼子、槐花饺子、野菜菜团子;夏天中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儿时的甜棒、龙葵、桑椹,棒子卷头让你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秋季里铁锅馏白薯、馏茄泥、煮玉米、灶糖烤玉米、野外烧昆虫绝对让你涎水连连;冬季铁锅里玉米面疙瘩汤、雪地上捉野兔,晚上手电筒照麻雀,一想起那久远的记忆,更是让你思绪万千;如果说宇宙是个深邃无比的博物馆,原汁原味的农村则是旖旎生动的后花园。它不仅让每一个农家娃增长了见识,更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空间。</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我深深地爱着: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馥郁浓烈的烟火味、朴实无华的庄稼人,还有环境优美的海棠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