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2日,我们八人乘机北上,踏上了“晋善晋美”与“豫见中原”的文化之旅。抵达太原后,未及歇息,便直奔晋祠,寻访三晋大地上的古老文明之源。青瓦红柱间,流淌着千年的礼乐与风雅,仿佛一帧帧翻开山西厚重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 广武明长城蜿蜒于山阴县的苍茫群山之间,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属内长城要塞。全长约40华里,现存土墙26华里,核心段落集中于新广武一带,墙体以砖石垒砌,高达八米,气势雄浑。沿线分布敌楼十六座,其中五座保存完好,巍然矗立于朔风之中。东接雁门关,西望宁武旧城,此地扼守勾注山咽喉,素为中原北大门,兵家必争之地,堪称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踞于代县雁门山中,山势险峻,关城巍峨。明洪武七年(1374年),吉安侯陆亨贬谪于此,主持修建关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巡都御史李景元复筑长城于古址之上。作为“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中华第一关,它不仅是万里长城十三关之一,更是外三关之首。千年来烽火不息,忠魂长存,一砖一石皆铭刻着家国情怀与铁血担当。</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耸立于朔州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塔高67.31米,底径30.27米,重逾七千四百吨,主体以华北落叶松构筑,斗拱则用榆木精雕,耗材逾万立方米。塔基上下两层,下为正方,上为八角;塔身八面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结构。六百年间历经地震雷火而岿然不倒,堪称木构奇迹,亦是中华匠心的永恒象征。</p> <p class="ql-block"> 净土寺静卧于应县城东北隅,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虽规模不大,却藏珍纳粹。寺中九眼藻井被誉为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金代小木作实物,采用“八门九星”布局,暗合古人宇宙观,结构精巧如天工织锦,光影流转间,似有星辰垂落人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始自北魏和平元年(460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开窟造像,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大小造像五万九千余尊,最高者达17米,最小仅2厘米,佛龛约计千余。早期五窟气势磅礴,中期雕饰繁丽,晚期清秀典雅,风格演变脉络清晰。其艺术成就被誉为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之冠,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佛教艺术走向成熟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坐落于大同古城之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华严经》立名,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之一,亦为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契丹崇日,故寺坐西朝东,布局严谨,殿宇恢弘。薄伽教藏殿内“天宫楼阁”精巧绝伦,堪称小木作巅峰之作,凝结着辽代匠人对极乐世界的想象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大同古城华灯初上,城墙在光影中勾勒出千年的轮廓。青砖映月,飞檐挑星,整座城池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游人缓步于城楼之间,耳畔似有驼铃回响,眼前尽是丝路繁华。这不仅是历史的回眸,更是晋北大地重焕荣光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巍然环抱千年古都,墙体高大厚重,垛口整齐,四门雄峙。历经修缮,昔日边塞重镇的威严犹存。登临其上,四望平野辽阔,远山如黛,近市喧而不嚣。一砖一石,皆承载着北魏遗风与明清气象,诉说着“北方锁钥”的沧桑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悬于浑源县金龙峡绝壁之上,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经金、元、明、清多次修缮,形成今日南楼、北楼与栈道相连的空间格局。整座寺庙以木梁插嵌岩壁,凌空飞架,如雁栖崖,似仙造境。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三教合一,香火绵延。略为遗憾,两次来到悬空寺都未能抢到登临票。</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雄踞晋冀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自古为戍守要地。明代修筑内长城时设关立堡,列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乃中国九大名关之一。1937年9月,八路军在此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歼敌千余,振奋全国。硝烟虽散,忠魂长存,关前乔沟依旧回荡着民族觉醒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村依山而建,石径蜿蜒,屋舍错落,民风淳朴。村中老墙斑驳,仿佛仍镌刻着战火的记忆。村民口耳相传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让每一位到访者在静谧山乡中,听见历史深处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居忻州,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同时也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青庙黄庙共处,汉藏佛教交融,八十六处宗教场所星罗棋布。显通寺钟声悠远,塔院寺白塔擎天,菩萨顶金顶辉映,黛螺顶登高揽胜。山间云雾缭绕,梵音袅袅,步步皆禅意,处处见慈悲,是心灵朝圣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坐落于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后经扩建增修,终成今日规模。整座院落坐西朝东,占地8700平方米,含六座大院、二十进小院、三百一十三间房屋,平面呈“喜喜”字形,寓意双喜临门。堡墙高耸,防御严密;院落布局精巧,融合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等多种形式;屋顶涵盖悬山、硬山、歇山、卷棚等样式;门窗雕饰兼具北方雄浑与西洋风情。乔家大院不仅是晋商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形如向南爬行的神龟,故称“龟城”。城墙巍峨,街巷纵横,市楼高耸,票号林立。这里曾是明清金融中心,日升昌票号开中国汇兑之先河。1997年,平遥古城与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三晋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位于平遥城东南,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两千余尊精美绝伦的彩塑造像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千手观音仪态端庄,韦驮像肌肉紧绷、力贯千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尊彩塑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信仰,是泥土与灵魂共同塑就的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坐落于平遥北隅,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虽经金、元、明、清多次修葺,仍保留着万佛殿的五代原构风貌,是中国现存极少的五代木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彩绘颜色至今还保留着鲜艳色彩的万佛殿</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入住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 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元代壁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