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战士王克勤(3)

风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武燕平</p><p class="ql-block">(原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8旅52团1营营长、上甘岭战役106团团长武效贤之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上集:觉醒的战士王克勤2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46团指挥所的王近山,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向刘邓首长汇报,并对身边的警卫连长吴安良说:“走,我们到武效贤的营指挥所去!” 吴安良暗暗叫:我的天呐,王“疯子”真是疯了!武效贤带的是主攻营,司令员要往那儿钻,万一主帅有个什么闪失,我吴安良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吗?不行!紧紧抓住司令员。王近山骂娘了:“ 他妈的,吴安良你放手!你怕死就回去,我自己去!” 吴安良死死拉住他,心想:你骂!骂啥我也不放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电话铃响了,通讯员说:“ 王司令员,刘伯承司令到纵队指挥所了,请你听电话!” “ 近山,大杨湖情况怎么样了?”“师长 ,”王近山习惯地称呼他的老首长:“ 你放心,18旅肖永银在指挥,50团在村南角攻占了一角阵地,52团占领了大杨湖村,活捉了国民党59团团长吴耀东。49团由村南角突破敌人防御。全部立住脚了!”</p> <p class="ql-block">▲大杨湖战斗胜利、战士们在缴获的坦克战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6号,18旅消灭了国民党整编第3师59团。从东边和西边赶来的国民党军得到消息,感到大势已去,为了保存实力,均率领自己队伍转身逃跑了。</p><p class="ql-block">大杨湖战斗结束了,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在打扫战场,牺牲的战友们要“归队”,被一排排的放到广场上。王克勤跪在班长身边哭着,我面对着营里牺牲的战友们,往事历历眼前过,旧日的兄弟爱、战友情、生死与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我悲泪的目光,一个个地看着……</p><p class="ql-block">相依相偎的兄弟、战友!</p><p class="ql-block">让我最后一次向你们敬礼!</p><p class="ql-block">阵亡的指战员们在接受最后一次“点名”。</p><p class="ql-block">他们微笑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大互助</b></p><p class="ql-block">“血战大扬湖”还历历在目。我们又参加了龙凤战役,也就是巨野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殊死的大小战斗中,王克勤的机枪班发挥了强大的火力。他带领全班灵活地利用地形地貌、挖掩体、细致周到地组织战斗,组成三人互助小组,在战斗中、体力上、思想上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大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组织上批准了王克勤的入党申请,王克勤入党了!王克勤他握着我的手,激动喊我:“营长同志!” 大家都笑了,因为他还是第一次这样称呼我。</p><p class="ql-block">11月,我营参加了纵队进行的上官村奔袭战,急行军一百多里。王克勤班刚补进了四个新战士,行军时我见他肩上除了那挺机枪,又加了两个背包、一支步枪和一条干粮带。我关心对他说:“王克勤,你团结互助的精神很好,可不要把自己累垮了,前面还等着我们打大仗呢!“ 他憨厚地笑着说:“营长,你就放心吧,我是党员了,给我一门山炮,我也驮得动。” 我真为我们营有这样的好战士而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斗打响后,王克勤带领的1班守在一个主要的阵地上。这个阵地成为敌人主要的攻击目标,飞机炸,大炮轰,敌人像狼群似的一次又一次地猛烈冲锋。王克勤班就像一个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歼敌无数。更令人佩服的是,王克勤不仅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王克勤还肯动脑筋,他把全班组织得好,运用战斗互助好,工事修得牢,战术灵活机动,打了一天,全班无伤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斗胜利后,王克勤班被评为“模范班”,全班出了四个战斗英雄!王克勤也被评为杀敌英雄和互助英雄。</p><p class="ql-block">肖永银旅长和我一起向六纵司令部汇报了王克勤班的战斗经验。王近山司令员告诉我们:司令部已经向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汇报了王克勤的事迹。王克勤的“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战斗互助 ”带兵经验, 将在全军推广。</p><p class="ql-block">我们18旅52团1营出了一个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王克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克勤运动</b></p><p class="ql-block">1946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在全军推广王克勤的“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战斗互助 ”的带兵经验。</p> <p class="ql-block">▲营教导员武效贤和王克勤模范班战士合影(后排中位武效贤、他的右下位是王克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上级调来于永贤任我营教导员,我从政工干部教导员正式改行成了军事干部营长。王克勤任1排排长。我们带着这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的营开展了军事学习、思想教育、单兵训练、小组战术训练、武器装备使用训练。力求每个战士都是神枪手、战斗英雄。</p> <p class="ql-block">▲52团1营连以上干部合影(后排左起:副营长蒋景洲、教导员于永贤、营长武效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黄河做准备,我们营开展了渡河训练。</p><p class="ql-block">我营驻地没有河流,没有水溏,没有演习渡河的条件。王克勤排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用门板作为模拟船只、以战斗小组为单位的渡江演练办法。以门板为船,在此演练小组战斗分工、配合。每个战士都都能熟练各个战斗岗位的职能以及替换。</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教战士们战斗互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训练方法很快就在部队传开并得以运用。王克勤立功受奖,在18旅群英大会上当选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这次群英大会的185名英雄模范中,解放战士占三分之一之多。</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在18旅群英大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文工团还来我营演出了歌剧《王克勤班》,战士们看到自己在歌剧里的形象都很激动,部队的士气更是高昂!</p> <p class="ql-block">▲全军开展的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式的战士、班、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军 “王克勤运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许多 “解放战士” 成为了 “王克勤式的战士”,“王克勤班”、“王克勤排” 层出不穷,形成了解放军中重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一个重要的新建制:部队成立了营党委会。我和教导员于永贤、副营长蒋景洲组成了党委会。</p> <p class="ql-block">▲营党委成员(左起:武效贤、蒋景洲、于永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当人民的儿子 为人民打仗</b></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这样一件事: 部队过黄河以前,一天到了一个小镇子。这里是游击区,老百姓对我军还不十分了解。三班的房东老大娘,是个摆小烟摊的,开始不让住她的房子。王克勤了解到,大娘的儿子被国民党兵抓走了,她分不清好坏军队,见到当兵的就恨。她还有一个姑娘在家,就更不敢开门 。</p><p class="ql-block">王克勤叫全班同志都睡在院子里,不许惊动老人家,并且把院子打扫干净,水缸装满水。他还找老大娘谈了半夜,讲他自己的经历,讲我们军队为谁打仗,把大娘感动得泪流满脸。第二天,部队开拔时,王克勤觉得自己挎包沉甸甸的,一看,装了十二个鸡蛋和一包纸烟。</p><p class="ql-block">他问了好久,大娘才说 : “ 同志,你不是讲了,穷人是一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你们吃了,就当我儿子吃了一样。大娘只有一个请求,你们遇到我的 儿子,一定把他带在你们身边,做一个像你们一样的人! ”王克勤推辞不下,最后写了封信,连同一块银元,悄悄放在老大娘的香烟摊上。信上写:“大娘,我们一定把你的儿子从苦难中救出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发前,他把十二个鸡蛋和那盒纸烟分给全排同志,说: “同志们,让我们永远记下,当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打仗,救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和战友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战火中永生</b></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25号,六纵奉命渡黄河,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壯举。</p><p class="ql-block">第一仗,打定陶,我深深难忘,这是王克勤最后一次向我请战突击战斗。</p> <p class="ql-block">▲挺进大别山、王克勤战前表决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渡过黄河以后,正是炎暑。烈日当空,不少同志中暑昏倒。 “能驮动山炮” 的王克勤也瘦了一大圈。急行军的路上,他还是向往常一样争着为体弱的战友同志背东西。宿营的时候,仍然忙碌排里的事情。 战友们关心他,让他注意身体,他总是说: “不碍事,给我门山炮,也驮得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包围了定陶,我营为主攻营,王克勤坚决要求担任突击任务。因王克勤身体不好,我们劝他休息。他动情地说: “ 这是打向蒋管区的第一仗,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蒋管区受罪,不参加这一仗,对不起革命,也对不起我母亲,对不起送给我们鸡蛋、香烟的老乡......”</p><p class="ql-block">接受突击任务后,我和王克勤的目光互相注视着,他自信的微笑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10日天刚黑,王克勤细心地看了冲锋道路,先向担任突击的三班交代一阵,又把几个新战士找到一块,鼓励他们,耐心地告诉他们战斗中的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冲锋的信号升起,攻城开始了。王克勤喊着: “冲啊!” 跳出堑壕,很快登上城墙,敌人坚固设防的城堡,被撕开一个口子。一切都是那么迅然。当我随同二梯队到突破口,1连连长张增华说:“王克勤负伤了,已被抬往包扎所”。一个战士报告说: “ 排长从云梯跌下去后,手捂着伤口,指挥全排,他不会有危险的。“ 听到这,我的心纠紧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亮时,一个沉痛的消息传来,王克勤同志因伤势严重,在转送医院途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这消息,让我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哽咽着……,我的心被一把铁锤狠狠地砸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告诉我,王克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是党对他的教育和成长,抱憾为人民做的太少。</p> <p class="ql-block">▲一级杀敌英雄、爱军爱民模范王克勤</p><p class="ql-block">王克勤的名字,永垂不朽! 他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排长牺牲后,52团1营1排被授予“王克勤排”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讲到这里,父亲语重心长地说:</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打仗就有牺牲。抗战时期一起参军的800名“三晋子弟兵”,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能活到今天的人,寥寥无几。我最亲密的战友、106团团长宋崇魁,山西和顺县人、106团参谋长关熙,山西运城人,都永远留在朝鲜那遥远的异国他乡……</p> <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四川涪陵合影(右起:107团团长武效贤,106团参谋长关熙、后牺牲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我接过了106团的旗帜,1营1连1排高举着“王克勤排”的战旗,血战上甘岭战场28天,我们赢得了惨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运活下来的我,回忆那些牺牲的战友、兄弟爱、战友情、生死与共的日子,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以战争赢得胜利,以胜利赢取和平,和平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我亲爱的父亲离开了我们。他给我讲的“历史和他们的故事”永远留在了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106团参战上甘岭战役(右中排第一位:团长武效贤,后是政委于永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曾在这个英雄的部队当兵,我看到在“三大互助”传统的滋养下,在党的领导下,新的一代军人一代一代茁壯成长。</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b>王克勤再次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克勤和“三大互助”的军魂,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军队给予了力量。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壯大强盛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这100面用鲜血染红的战旗,是我们父辈们的三大互助,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精神,赢得了战争的惨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用巨大的牺牲打赢的残酷战争,为他们的后代避免了更多的硝烟——我们饱享父荫。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不仅为我们换取了珍贵的和平,更为我们打造了胜利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p> <p class="ql-block">▲2017.7.10王克勤连100名老兵们聚集在山东定陶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向王克勤烈士献花</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连指战员在驻训期间举行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所在,就是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样能使我们无敌于天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4.15</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编后语</i></p><p class="ql-block">铭记革命历史,传承英雄精神。</p><p class="ql-block">记得《远征,远征!》电视剧末尾有一段这样的深情呼唤:</p><p class="ql-block"> “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p><p class="ql-block"> 国家若有记忆,知来路,识归途。”</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武燕萍女士在前往山西太原八路军公墓安葬父亲骨灰途中,特意转道山东定陶烈士陵园,将父亲的骨灰放在王克勤墓前,让两位曾经出生入死有着特殊情谊的战友英灵相聚。并向陈列王克勤烈士事迹的纪念馆捐赠了修缮资金。</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6日武燕萍祭奠王克勤烈士于定陶。</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庆前夕,武燕萍女士在山东文登天福山,参观了当地党委政府匠心打造的红色胶东展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深情凝视着自己非常熟悉的革命先辈许世友、张玉华、官峻亭等将军们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她说当年全军开展大比武,父亲是南京军区代表队副队长,队长就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月26日,在山东乳山旅居的陆海空老战友热情欢迎上甘岭战役106团团长之女、《觉醒的战士王克勤》作者武燕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参加会见的有原12军103团宣传股干事、南京步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王宜民,原12军34师副参谋长朱渭武,原12军34师100团营长张振华,原12军35师战士、沈阳空军战机飞行员阴锦社,原北京卫戍区参谋尹耀武、原基建工程兵201师医院护士刘翠元,原南京军区炮九师蒋亚海,原海军东海舰队丁小球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场充满正能量的会见交谈,其意义超过了一桌海味盛宴。</p><p class="ql-block">座谈中,武燕萍战友动情地说:</p><p class="ql-block">“我们曾同属英雄部队,那段军旅时光是我们共同的荣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百面战旗飘扬,其中就有“王克勤排”战旗;九三阅兵场上飘扬的还有原12军的“左权独立营”“朱德警卫团”“模范党支部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1营3连”战旗。</p><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12军34师106团(后为12军34师102团)鏖战28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右为时任34师副师长武效贤</span></p><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亲临视察12军34师高炮3连,成为我们永远铭记的光荣时刻。</p><p class="ql-block">1964年全军大比武,郭兴福教学法从12军34师100团推广至全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风云常萦脑际,英雄先辈让人崇敬。</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脱下军装回归平凡,生活节奏变了,人也慢慢变老,面临的挑战不同以往,但军人的烙印始终在身。那段军旅岁月始终提醒我们:无论在哪,都要挺直脊梁,心中有准则、脚下有根基、肩上有担当。”</p><p class="ql-block">此刻,会场响起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2025.9.28于乳山</p><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