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9.23</p>
<p class="ql-block">天气阴</p>
<p class="ql-block">星期二</p>
<p class="ql-block">书桌上那本《觉醒在当下》静静躺着,银杏叶的金黄在灰蒙蒙的天色里像一束微光。我常想,为什么偏偏是银杏?它不艳丽,却有一种穿越时间的沉静。也许是因为它活得够久,见过太多轮回,才懂得什么叫“当下”。书页未翻,但我知道里面写的不是方法论,而是无数个像我一样,在情绪泥沼里打转的人,终于抬头看见了天光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曾经我也活在“无明”里。那时候,世界非黑即白,别人一句话能让我整夜失眠,工作一点小错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拼命抓取认可、关系、成就,像饿极了的人抢面包,可吞下去的全是苦涩。抱怨成了日常,挑剔成了习惯,连笑都带着防备。最痛的是,我不敢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我活得像个受害者,把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外界,却从没想过,真正困住我的,是我自己那套死死咬住不放的“应该”。</p>
<p class="ql-block">直到某天,阳光斜斜地照进房间,落在那张圆桌上的橙汁杯里,光斑晃动,像一颗跳动的心。桌上的书封面写着“SELF CARE”,我突然愣住——我什么时候开始忘记照顾自己了?不是买杯奶茶那种“照顾”,而是真正地,像对待一个受伤的朋友那样,轻声说一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开始明白,“觉醒”不是突然开悟,不是从此无忧,而是一次次在情绪爆发前,停顿三秒;是在想指责别人时,先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允许自己脆弱,也允许世界不完美。这过程笨拙又真实,像那枝银杏,叶子会黄,会落,但根一直扎在土里,默默等待春天。</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依然会难过,会焦虑,但我不再逃了。我会坐下来,倒一杯橙汁,看看窗外的树影,翻几页书,让心慢慢沉下来。觉醒不在远方,就在这一个个平凡的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