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艺术与自然的交响(二)

青山绿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25年9月22日,秋日的阳光洒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林间小径上,我独自穿行于山水与雕塑之间,仿佛走进了一部立体的艺术史。这座国家5A级景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对话。罗丹的杰作在此静静伫立,与东方园林意境相融,让人在静谧中感受艺术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园区不久,便见“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石碑矗立眼前,粗粝的石面诉说着岁月质感,身后林木葱茏,彩旗轻扬,昭示着这片土地的艺术生命力。沿着小径前行,多座国际雕塑映入眼帘:有如展翅之鸟般轻盈跃动的《翔》,也有象征母爱深沉的《晚归》与《生命之门》,还有刻画亲情守护的《回归的权利》和《吻》。这些作品材质各异,风格多元,却都在静谧林间找到了最和谐的归宿。</span></p> <p class="ql-block">移步至公园制高点的春天广场,可见主题组雕《友谊·和平·春天》巍然矗立,整体高达29米,以三位少女与象征和平的鸽子构成,寓意和谐共生、生机盎然,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恢宏大气,成为整个公园的艺术灵魂与视觉焦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丹广场上,《思想者》沉思的姿态令人驻足良久,这位人类精神的象征者,在秋风中依旧凝重而深邃。不远处春天广场中央,高达29米的《友谊·和平·春天》组雕直指苍穹,气势恢宏,成为整座公园的灵魂坐标。这里不仅是雕塑的陈列场,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从白俄罗斯的《对话》到哈萨克斯坦的《飞翔》,每一件作品都在讲述属于自己的文明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