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九月的克拉玛依,风里带着戈壁的辽阔与油城的厚重。在这片孕育奇迹的土地上,我有幸走进白碱滩区《友谊艺术协会》,见证一群热爱音乐的人如何用音符书写对生活的深情。2025年9月23日,这里不仅是一次排练,更是一场关于坚守与传承的心灵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术团总导演皮国胜老师今日亲临指导。他站在房间中央,双手张开,手势坚定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唤醒沉睡的乐章。桌上茶杯微漾,乐谱整齐铺展,手机静静置于一旁——这方寸之地,是他耕耘多年的舞台。他专注讲解的模样,让我想起那句“十年磨一剑”,而他,是用一生在谱写属于这座城市的文艺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排练室内,团员们身着统一紫装或黑色正装,手持长笛、萨克斯、电子琴,神情投入。前排的演奏者指尖跃动,后排的和声低回婉转,蓝色谱架上的乐谱随节奏轻颤。一面大镜映出他们的身影,也映出这份执着的倒影。一曲《克拉玛依之歌》响起,质朴旋律中流淌着对故土的眷恋,正如桌上手写的“我爱中国”那般真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