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入住泰山桃花峪山口酒店,直接步行到达桃花峪索道。</p> <p class="ql-block">乘车、索道直接到达天街</p> <p class="ql-block">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华夏神山”之称[43][29][14],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的奥林匹斯山”[34][33]。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14],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5000公顷[22],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23]。</p> <p class="ql-block">上面有宾馆可住</p> <p class="ql-block">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31],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24],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15],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1]。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15]。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谐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5元人民币的山峰在此</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在岱顶发现的"无字碑",至今仍在诉说汉武帝"功过留与后人评"的政治智慧。而宋真宗赵恒的封禅,则因澶渊之盟后的政治危机,被后世学者视为"用封禅挽回帝王权威"的典型案例。这些历史细节揭示:每次封禅都是权力博弈的关键落子。</p> <p class="ql-block">岱庙,又称东岳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1][9]。</p><p class="ql-block">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1]。岱庙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也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堪称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p> <p class="ql-block">帝王封禅完,从岱庙后门走出,直线距离到达泰山下,再登泰山顶。</p><p class="ql-block">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仅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帝王完成过泰山封禅。这个数字的稀缺性本身就构成了千年未解之谜。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独尊",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正是阴阳交泰之地,被古人视为"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对比六次封禅的时间节点会发现惊人规律:秦始皇封禅于统一六国次年,汉武帝在漠北决战匈奴后,唐玄宗选择开元盛世巅峰期。这些时间选择暗示着,封禅既是功业总结,更是新一轮权力布局的起点。但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的封禅,却成为后世诟病的转折点,印证着这个仪式对国运的双刃剑效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