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丘陵山地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邹城为例。</p><p class="ql-block">一、立足丘陵山区特点,引导适合丘陵山区发展的种养殖业,逐步形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路径。二、通过丘陵山区乡村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规模经营,创建一批“土字号”、“乡土号”农产品品牌。三、丘陵山区乡村通过特色种养殖,乡村特色的叠加效应,推动丘陵山区乡村的综合农业(种养殖)与田间体验、观光、休闲旅游、康养研学等有机融合,实现丘陵山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推动丘陵山区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发展丘陵山区乡村特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规模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五、助推丘陵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挖掘丘陵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六、巩固农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实现农产品生产、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转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丘陵山区农民收入。三、研究内容1.研究背景: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参考文献及出处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同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同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法治通行活动方案》,2024年中央一号文,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包括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国人民大学“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提出了乡村振兴十大观点,其中包括:乡村建设行动要以人为本;乡村振兴需激活百亿万生态资源价值;乡村振兴要重视在地化知识;乡村振兴要发展社会化农业;乡村振兴需要复兴乡土多样性文化等。2023年7月14日山东省社科院联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编制了《山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2023-2027年)》,部署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奋力谱写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三农”基础,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更好展现山东担当,作出更多山东贡献。细化成5个课题开展乡村振兴深入研究。《丘陵山区乡村振兴的途径探索-以邹城市为例》以国家、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准绳,针对底子薄、基础差的丘陵山区乡村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的研究。提出了立足发展特色,大力发展特种种植、特种养殖,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转变,培植“土字号”、“乡土号”农产品品牌,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丘陵山区乡村环境美、空气新的独特优势,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乡村体验”、“田间观光”、“休闲旅游”等项目;挖掘丘陵山区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丘陵山区乡村故事,探索山东省丘陵山区乡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打造丘陵山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调研方式,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分别阐述提炼这些问题的理由和依据;本课题在问题选择、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献资料等方面的突破、创新或推进之处。(1)研究内容针对丘陵山区乡村特点,研究丘陵山区乡村发展及持续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的途径,主要包括如何吸引村里的能人、出外务工的年轻人、毕业回村的大学生回村创业兴业;如何发展产业,如何促进发展起来的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丘陵山区乡村特色种植的途径,特色种植不仅表现在特色上,更应当体现在市场需求上,如何让发展起来的特色种植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如何正确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甘薯健康种苗繁育、甘薯高剪苗技术、甘薯花生种植田耕作技术、甘薯花生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甘薯黑色地膜覆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甘薯科学化控技术、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花生科学施肥增施生物菌肥技术、花生水肥一体化巧管理技术、花生黑白膜覆盖种植技术,花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就是生产力,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采取什么方式引进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如何与专家学者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如何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新品种、新农艺试验示范基地,如何把引进的人才留下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人才与产业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研究内容还包括,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问题。丘陵山区与和平原最大的区别就是,地块小,土地瘠薄,田间道路高低不平,蜿蜒曲折,机械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的共性,丘陵山区乡村撂荒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很多老百姓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意放弃。本课题重点研究丘陵山区乡村撂荒地综合利用途径,探索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撂荒地的综合利用。研究丘陵山区综合治理方式,邀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专家与课题组人员及项目镇有关领导,到邹城市香城镇瓦石沟村开展丘陵山区集体经营,村民分红的方式,全面了解土地集中经营的优缺点,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完善这种新兴的经营模式。如何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产业与人才形成利益共同体,为特色养殖、种植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利用科技杠杆撬动丘陵山区乡村产业振兴;做好丘陵山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研究如何让更多的丘陵山区乡村百姓,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研究如何集村连片发展特色农业,打破过去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各自发展、互有特色,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格局。研究丘陵山区乡村如何创建打造乡村品牌以及乡土品牌的维护、乡村产业品牌的共享,充分发挥乡土品牌效益,如何确保农产品向商品化转变,种植产业向提升经济收入转变。研究打造丘陵山区乡村综合经济体发展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丘陵山区乡村环境美、空气新、农产品新鲜等潜在资源,让更多的人来乡村,进行田间体验、田间观光、田间旅游,让他们乐意来丘陵山区的乡村,乐意购,乐意住,让优质的农产品成为城市—乡村的纽带,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打造丘陵山区乡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新的增长点。研究丘陵山区乡村文化的发展,了解乡村现状,更要知晓乡村的历史,挖掘丘陵山区文化内涵,讲好丘陵山区乡村故事,如何以乡村历史,乡村文化为引擎,吸引更多的人到丘陵山区乡村来,听故事,观实景;通过他们宣传乡村,打造丘陵山区乡村文化品牌;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维护方式方法。丘陵山区乡村,因为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环境,具有自身携带的自然美丽,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脏、乱、差”现象;探索发展绿色环保养殖的途径,乡村虽然“鸡犬相闻”,如何保持村容村貌的清洁。“袅袅青烟”“母亲村头唤儿归”这是多少人儿时乡村的记忆,探索在不改变乡村独有的特色之外,如何做到农院干净,街道整洁的途径。(2)调研方式课题组抽调有乡村工作经验并熟悉农业技术的高级农艺师及农艺师,联合山东圣鸿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穗丰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项目镇城前、张庄、田黄、香城等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一起,采取调查及重点调查的方式,全面摸清丘陵山区村农业生产特点,以及近5年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撑作物,重点理清丘陵山区乡村制约当家作物高产优质及种植效益的瓶颈,以及当家作物在丘陵山区乡村的优势及不足,采取列清单的方式,明细问题,与村干部及经验丰富的农民座谈,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召集丘陵山区乡村养殖户进行座谈,调研养殖牲畜种类,影响养殖效益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市场与养殖效益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决养殖与乡村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丘陵山区的优势,进一步壮大养殖产业,提升养殖效能。了解在特色作物发展过程中产业的优势,及产业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产业发展与市场的紧密程度,如中药材产业,受中药材市场需求影响,召集中药材种植专业户及药材收购商进行座谈。近几年丘陵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采取召集设施农业种植户开展调研,进一步明确效益与发展的关系。(3)拟解决问题本研究立足丘陵山区特点,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主轴,在充分调研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一品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产业发展策略,垒石发展基础,农业科技企业为龙头,做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为农业产业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甘薯、花生、中草药等产业是引领邹城市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培育完善并进一步壮大甘薯健康种苗繁育,甘薯黑色地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甘薯销售市场培育等措施,解决甘薯产量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丰产不丰收,产业滞后等系列问题,形成农民增收,产业致富,具有丘陵山区发展特色的甘薯产业链。 花生是邹城市丘陵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紧紧抓住邹城市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省级花生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荣誉称号这一契机,充分发挥花生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围绕项目开展要求,依托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山东圣鸿种业有限公司和山东穗丰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好花生特别是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选育及繁育,建立并逐步完善规模化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花生商品变良种,解决了花生产业单一,种植效益徘徊不前,产业链不充分等系列难题,为丘陵山区乡村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及产业支撑。中药材生产是丘陵山区乡村的特色产业,通过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组建中药材产、销、加合作社,提升中药材产业升级,带动丘陵山区农民就业致富;依靠产业发展,壮大丘陵山区集体经济,完善丘陵山区乡村公益服务,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益。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很多丘陵山区乡村文化底蕴极其浓厚,乡村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到乡村来。讲好乡村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从山村走出去的离退休人员,回乡成为乡贤,有力带动山区村庄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乡村文化大院,山村村史博物馆,让更多的村民了解村庄,爱上村庄,吸引更多的外村人、城里人到乡村来,拉动乡村旅游,形成具有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可以吸引更多村里人才能手返乡创业兴业。(4)重点难点目前丘陵山区乡村存在的重点难点是,由于受比如交通、土地种植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丘陵山区乡村留不住年轻人,在家老人守护着固有家园的局面。居家老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知识面偏窄,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等现象。乡村振兴的灵魂就是产业振兴,住村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产业振兴的最大瓶颈。乡村产业不是发挥自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丘陵山区可以发展的产业,而是盲目“求新、求异”,结果把发展的产业变成了发展产业的垃圾。其次丘陵山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没有发挥科技支撑的关键作用。丘陵山区有些乡村追求“标新立异”,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骄傲,规模优势没有突出出来,缺乏市场竞争力。乡村特别是身处丘陵山区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吸引人的故事,可是由于缺乏乡土贤达,往往这些故事没有被挖掘,甚至挖掘不够,导致吸引力下降。</p>